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享福建专升本新闻传播类经验+重点

分享福建专升本新闻传播类经验+重点

分享福建专升本新闻传播类学习经验+重点。

吴培培今天成绩出来了,高出切线100多分,我很高兴。

我是从1月底学校放假后开始读的,直到考试前。

英语有基础好的同学当然有优势,没有的也别担心,考前十天背一些六级、考研的亮点句子,写作常用的词汇。

语文的话,先看清楚考纲要求,古文翻译一定要认真翻译,过个三四遍,记牢固。

关键说说专业课。

咱们的专业课是《传播学教程》和《现代广告通论》两本,自学中积攒了不少经验,希望和大家分享,能对2014年专升本选择这个专业的同学有所帮助。

真心祝愿大家都考上理想的学校。

在分别说重点时候,要注意的是要看考纲要求,因为不都是全看的,考纲没要求的就可以免除去看,这样节省时间和精力。

首先说说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这本书,以下是我做历年真题和参加考试后觉得重点的地方。

第一章:【1】传播的定义。

P5 【2】传播的特点P5-6 【3】社会传播区分五种P8第二章:【1】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P28 (不是依次取代而是叠加的过程) 【2】信息社会定义P35 【3】哈特将传播媒介分为三类P35 【4】贝尔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分为P37 【5】托夫勒三大浪潮P38 【6】信息社会的特点P38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信息进程分为两个阶段P39 。

第四章:熟读第四章,将传播分为过程与系统两个大方面把握。

【1】传播过程基本要素P58-59 【2】几种传播过程模式(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韦弗直线模式、施拉姆循环和互动模式)其中拉斯韦尔与施拉姆是重点。

P59-63 【3】传播过程的特点P64 【4】几种系统模式(赖利夫妇系统模式、马莱兹克系统模式)【5】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P68倒数三行起【6】田中义久人类交往三种类P69【7】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P70-71 。

第七章:【1】大众传播的特点P111-112。

【2】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赖特的四功能说、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

)【3】大众传播起点、代表性事件、廉价报纸特点、两个转变。

【4】电视的媒介特点、电视媒介的发展四个方面P119 【5】大众传播为什么在现代人生活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P121【6】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个观点。

P121 【7】人与环境关系包含的四个要素P124 【8】信息环境的定义、三个内容P125-126 【9】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营造着体现在两个方面P126。

【10】拟态环境定、李普曼的观点和藤竹晓的观点P127第八章:从传播的制度与麦奎尔的媒介规范理论两个方面进行学习。

【1】制度: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4点、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4点、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4点。

P130-133 【2】媒介规范理论:极权主义理论4点、自由主义理论4点(席伯特的2个原则)、社会责任理论4点、民主参与理论4点、苏联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非重点)、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4点、我国的传播制度基本规范的四方面P143。

第九章:【1】麦克卢汉三大理论。

P148-149。

重点了解“媒介即讯息”,“冷热媒介的种类”。

【2】电视人、容器人、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p152。

【3】充欲主义P152 【4】新媒介的4特点以及具有的重要社会意义P154-155 【5】电子乌托邦思想P155 【6】作为传播着的大众传媒具有的特点P157 【7】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大众传播的权力基础、此依据的三个方面P160 【8】把关人。

(库尔特卢因提出以及观点、怀特的补充、把关过程的实质P165。

把关人这一知识是重点。

第十章:【1】大众的6大特点P168 【2】大众社会理论认为大众社会成立的六个基本条件。

P171 【3】清水几太郎的“拷贝支配”,形成的原因、转化为心理暴力的两条抽象的原理。

P172 【4】几种受众观(作为社会群体的受众[本块中重点把握IPP指数,]、作为“市场”的受众[受众即市场的定义、三个基本认识、反应传媒活动三个特性、不足之处] 、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三个基本权利。

P174-179 【5】使用与满足(重点)定义+三个视角+局限P180/P184-185。

中间如赫卓格的竞赛节目和肥皂剧、贝雷尔森读书读报动机等稍微理解。

麦奎尔电视剧木的四种基本功能P182熟知。

❤说到重点章节了。

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

内容都是传播学效果的研究。

大题会考。

补充一下第十一章节和第十二章节大体结构,这样方便理解。

传播效果研究三大阶段:1.20世纪初-30年代第一阶段强效果论主要理论有:子弹论,魔弹论。

2.20世纪40-60年代第二阶段弱效果论主要理论有: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卡兹《个人影响》、罗杰斯《创新与普及》、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有限效果论)3.20世纪70年代至今第三阶段回归强效果论,主要的理论有:议程设置功能、沉默的螺旋、培养理论、知沟和信息沟(即十二章节的内容)。

第十一章:【1】传播效果双重含义P188 【2】效果三个层面P188(认知、心理和态度、行动)【3】社会效果三个层面P189 【4】戈尔丁关于传播效果的4种分类。

P190 【5】考察具体过程的传播效果、首先必须研究的五个课题P191。

【6】麦奎尔关于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的三种理论P192 【7】传播学效果研究的三个时期P193 (1.早期子弹论。

2.传播流研究[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五个假说)、卡兹的《个人影响》(中介因素)、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克拉帕的《大众传播效果》5项一般定理←有限效果论]P195-198 【8】有限效果论的局限、70年代传播效果研究的模式和假说的三个特点、子弹轮与宏观效果论的比较P200. 【9】信源可信性两个要素P201 【10】休眠效果(2013名词解释考题)P202 【11】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一面提示、两面提示等等)【12】意见领袖的定义、基本特征、测定意见领袖的三项指标P209-210. 【13】考察群体对个人行为影响的两个基本视角。

P210 【14】自信心假说P211第十二章:重点!分为四个部分掌握——1.议程设置功能。

2.沉默的螺旋。

3.培养理论4.知沟、信息沟。

1.议程设置功能。

【1】定义。

P214 【2】三个特点P215 。

【3】三种机制P216。

韦弗三大议题P216 【4】不同媒体“议程设置”的不同特点P217 【5】议程设置功能与受众不同属性结合起来考察4点P217 【6】议程设置理论的意义。

这一块书里写得很乱,所以我把我归纳的写出来,供参考。

1.为传播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起着重要作用。

2.使人们注意到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帮助理解“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真正意义,为研究资产阶级学着力图掩盖的问题提供一个重要契机。

3.与我国的舆论导向研究之间有一定的理论节点,对详细考察传媒的舆论导向过程具有启发意义。

【7】议程设置不足之处P218。

2.沉默的螺旋(2013大题考题)。

【1】三个命题P220 【2】三个要点P221. 【3】沉默的螺旋的特点以及4个不同的舆论观P221-222 【4】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的双重意义P222 【5】局限4点P223 【6】重要意义2点P2243.培养理论,又称培养分析、涵化分析、教化分析。

【1】基本观点3点。

这一块书里写得很乱,所以我把我归纳的写出来,供参考。

1.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的各种事物、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有着大体一致或者接近的认识。

2.提供这种“共识”是社会传播的一项重要任务。

P226最后一段,各小点扩充自行看。

用于补充问答。

P226-227 。

【2】电视媒介在形成“共识”的独特优势5点P227 【3】培养理论的外围三个方面P228 【4】“主流效果”P229。

格伯纳等人认为,传播媒介的这种“培养效果”主要表现在形成当代社会………………人们关于社会的共同印象。

4.知沟和信息沟。

【1】知沟定义、造成知沟扩大的5个原因(选择题)、上限假说。

P232 【2】信息沟的4个观点P232-233 【3】两个对策P234 【4】研究信息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P234最后一段。

(真题的考题之一。

)第十四章:【1】传播学早期的学术思想源流:美国源流、欧洲源流。

(代表人物稍微记记)【2】传播学4大奠基人和学科开创者。

(他们的理论以及作为学科创立人的施拉姆的四大贡献P263的第二段中。

也可总结为:1,建立传播学研究所,开设学位教育课程。

2.主编教材 3.开辟几个新的研究领域如电视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国际传播中的信息流通和传播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等等。

4.最早向中国介绍传播学的外国学者之一。

【3】传播学的主要学派: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经验学派中掌握(1,经验学派的定义P266。

经验学派的14座研究里程碑P269-270 (看熟就好,不用背下来,一般都是选择题) 。

而批判学派中掌握批判学派的4个主要流派: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意识形态“霸权”理论、哈伯马斯的批判理论。

传播学的部分说完了,传播学是我读得很仔细的一本,其实这本书只要读得仔细,到后期你会发现整本书的脉络是很清晰的,很容易理解。

所以我认为我总结的可能对一部分人有所帮助,如果其中有出现一些错别字什么的,希望见谅。

接下来说说丁俊杰康瑾所著《现代广告通论》,这本书可能就没那么简单了,不过2013年的考试来说,还是可以的,不算考得难。

考前我有在百度文库下载2006年到2010年的真题来做,发现早期的广告学部分的题目和这本书有很大出入,做做传播学巩固就好,广告学部分不是近2年真题就没必要做了。

广告学我读得很晕乎,很多没必要背的都死背,现在归纳出来,就免除像我一样苦逼啦~这本书很特别的其实,是重点都有黑体字标记出来了。

第一章:【1】广告的定P3黑体【2】按照各种划分来分的广告分类。

2013考题:根据广告诉求的方式来划分。

(稍微看熟就可以,不用死背)。

第二章:【1】广告活动的定义P16黑体【2】科学活动方式5个环节。

【3】IMC整合营销的定义、2个共同出发点、P22 。

【4】整合营销传播的内涵P24-25第三章:广告历史这部分,都是看熟记住就好,不用死背。

【1】公认最早的文字广告出现于3000年……P28 【2】帕尔默、罗厄尔、汤普生、艾耶父子广告公司。

这些知识点,看一看。

【3】奥格威品牌形象提出者和倡导者、被称为“广告古典主义者”P39 / 瑞夫斯USP理论,独特的销售主张。

3个含义P39/ 伯恩巴克提供广告创意依赖直觉和灵感(2013选择题)【4】中国最古老的的广告形式……。

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雕刻铜版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印刷广告物。

P44。

/ 1979年中国广告元年。

【5】广告学说发展过程中两件事十分重要P53第四章:【1】市场集中率、广告的两种社会影响、广告的两种虚假现象(熟知)P71 【2】三种潜意识广告现象P72 【3】消费主义定义、三个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