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铁焊接温度设定与工艺
有铅锡丝/焊锡线:
无铅锡线/无铅锡丝:
理论上焊接温度高于钎料熔点30℃左右即可,但手工焊接中操作时间短,为了得到相当的热输入量而提高温度,一般高于熔点150℃。
有铅焊接温度一般为315℃,无铅钎料丝的熔化温度较高,适当地提高烙铁头的温度是必要的,但不要一味提升温度,一般最低为345℃,但具体要根据产品特点来定:用于对热敏感元件设定为315℃,电子装配中最长使用370℃,用于多层板或较大连接点,设定为425℃。
如焊料选用Sn0.7Cu,温度设定值:中小焊点,320-350℃,大焊点,360-380℃;(一般情况下,无铅专用烙铁温度控制在350℃左右,普通烙铁温度控制在370-380℃)焊接温度最高不得超过380℃,此时氧化严重,烙铁头损耗增加了3-5倍;
实际生产中还要注意不要把无铅锡丝熔点的上升幅度全部转移到烙铁头上,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温度的高低,而在于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给焊点所需的热量,因此是否拥有加热焊件所需的足够热量,烙铁头的形状是否与焊接物相符等成为解决问题的重点。
钎料线径规格的不同,焊接温度的平衡性也
会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钎料线径越粗,烙铁的热量越易被夺取,应尽量选用细丝。
对于焊接区的润湿不良,可以通过添加焊剂或变动烙铁头来进行改善和修正,也可选择更强活性焊剂的焊丝,但是焊后注意清洗。
建议采用恒温电烙铁,这样既保证足够的焊接温度,又不会因电烙铁温度过高损伤元件。
恒温电烙铁要具有很好的回温性能,这一点对于IC元件引脚的拖焊非常重要。
这是因为如果回温性能不好,拖焊后面的焊点时,烙铁头温度严重下降易产生拉尖现象。
一般手工焊工序:准确合适烙铁头→烙铁头接触被焊件→送上钎料丝→钎料丝脱离焊点→烙铁头脱离焊点。
线路板上高可靠性焊接所需时间一般不会超过3s,无铅手工焊焊前需先对焊丝进行3-4s 的预热处理,然后把烙铁头及熔融焊丝一起接触被焊件,时间在1.5s较为适宜,最多不超过2s,否则高温易损伤被焊件及导线绝缘层,且产生过热现象导致通孔内铜箔开裂,造成焊点表面粗糙、发黑、不亮和扩展性不好等缺陷。
短时间内完成焊接,快速移走烙铁头还可防止中拉尖等缺陷,预热时注意焊丝和烙铁头的接触位置,焊丝要与烙铁头最大面积接触,充分吸收热量,一方面使焊丝快速熔化,另一方面使烙铁头起到良好保护。
无铅烙铁焊接温度
维修无铅SMD元件
1)修理普通元件如0603,0805,3216的元件,电烙鉄温度的范围:350℃±50℃。
2)修理IC,电烙鉄温度的范围:350℃±50℃
3)修理含有金属材料的元件或元件接触面积较大散热较快的物料,电烙鉄温度范围:
380℃±50℃。
4.4维修无铅THD元件
1)修理普通元件如1/4W.1/2W的电阻,小三极管,小容量内压低的电容,IC,二极管等小元件电烙鉄温度的范围:340℃±50℃。
2)修理含有金属材料的元件如散热器,内压高容量大的电解电容,高压二极管,火牛等较大的物料,电烙鉄温度的范围:380℃±50℃。
3)修理含有塑胶皮的连接线,烙鉄温度的范围:3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