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试题一、填空题1、锅炉设备的选型必须依据燃用的设计燃料及校核燃料的燃料特性数据。
2、机组新蒸汽参数分为超高压参数、亚临界参数、超临界参数和超超临界参数。
3、对于较易着火煤(Vdaf > 15%, IT < 700 C)宜采用切向燃烧或墙式燃烧方式;对于较难着火煤(Vdaf < 10%, IT > 800 C),宜采用双拱燃烧方式或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
4、汽轮机旁路系统的设置及其功能、型式和容量,应根据汽轮机、锅炉的特性和电网对机组运行方式的要求,并结合机炉启动参数匹配后确定。
5、超临界机组是指蒸汽初参数超过水蒸汽临界参数( 22.12MPa, 374.15 C)的火电机组。
通常所指的超临界机组,其汽轮机入口蒸汽参数为24MPa, 538/566 C或566/566 C这类等级。
6、超超临界机组通常指汽轮机进汽压力高于27MPa,或进汽压力为25MPa但汽温高于580 C的火电机组。
7、大容量机组在煤种适宜时,宜选用中速磨煤机;燃用高水分、磨损性不强的褐煤时,宜选用风扇磨煤机,当制粉系统的干燥能力满足要求并经论证合理时,可采用中速磨煤机;燃用低挥发分贫煤、无烟煤、磨损性很强的煤种时,宜选用钢球磨煤机或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
8、制粉系统的防爆和灭火设施,应符合《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和《火力发电厂煤和制粉系统防爆设计技术规程》DL/T 5203的规定。
9、计算机组设计标准煤耗率所用的汽轮机热耗率,对于按照《固定式发电用汽轮机规范》(GB/T5578 )确定机组额定功率的汽轮机,其热耗率取用汽轮机热耗率验收工况(THA工况)的保证热耗率;对于按照(IEC60045-1 : 1991, Steam turbines-Part 1: Specifications)确定机组额定功率的汽轮机,其热耗率取用汽轮机最大连续功率工况(TMCR工况)的保证热耗率。
10、烟气的腐蚀性等级,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 CFB )和干法脱硫处理后的烟气按弱腐蚀性等级考虑;对于燃煤Sa「::1 %且设置烟气加热器的湿法脱硫处理后的烟气按中等腐蚀性等级考虑;对于未设置烟气加热器或设置烟气加热器但燃煤Sar> 1 %的湿法脱硫处理后的烟气按强腐蚀性等级考虑。
11、主厂房的布置可采用三列式(汽机房、除氧煤仓间、锅炉房顺序布置)、四列式(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顺序布置)或侧煤仓布置等多种布置形式。
12、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机层的标高应考虑锅炉给煤口标高、所需给煤机级数、给煤距离和给煤机出口阀门布置所需的空间等。
13、在非严寒地区,锅炉宜采用露天或半露天布置;对严寒或风沙大的地区,宜采用紧身罩封闭。
14、锅炉点火系统的型式应根据燃用煤种、锅炉本体、制粉系统型式、油种等条件确定;燃用煤种适宜时,宜采用节油点火系统。
15、对燃煤St,ar> 1%或单机容量》300MW的机组,宜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对燃煤St,ar叩%的海滨电厂,在海水碱度满足工艺要求、海域环境影响评价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查通过后,宜采用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对燃煤St,ar 1 %的海滨电厂,在满足上述条件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也可采用海水脱硫工艺。
16、对要求脱硝效率大于40%的机组,宜采用SCR烟气脱硝工艺;经技术经济比较,也可采用SNCR/SCR混和烟气脱硝工艺;对要求脱硝效率小于40 %的机组,宜采用SNCR烟气脱硝工艺。
17、在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中,启动系统是用来改善启动阶段和低于最低直流负荷时的运行工况,并减少工质和热量损失的系统。
启动系统通常由:汽水分离器系统、分离器疏水控制和回收系统、疏水排出系统等几个部分所构成。
18、磨煤机和制粉系统型式应根据煤种的特性、可能的煤种变化范围、负荷性质、磨煤机的适用条件,并结合锅炉燃烧方式、炉膛结构和燃烧器结构形式,考虑有利于安全运行、提高燃烧效率、降低NOx排放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9、当发电厂采用二种以上的来煤方式时,每种来煤方式的接卸设施规模应根据其来煤比例确定,宜留有适当的裕度。
20、贮煤设施设计容量应综合厂外运输方式和运距、供煤矿点的数量、煤种及品质、燃煤供需关系、发电厂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机组型式等因素确定。
贮煤设施设计容量宜按下列原则确定:1)运距不大于50km的发电厂,贮煤容量应不小于对应机组5 天的耗煤量;2)运距大于50km、不大于100km的发电厂,当采用汽车运输时,贮煤容量应不小于对应机组7 天的耗煤量;当采用铁路运输时,贮煤容量应不小于对应机组10天的耗煤量;3)运距大于100km的发电厂,贮煤容量应不小于对应机组15 天的耗煤量;4)铁路和水路联运的发电厂,贮煤容量应不小于对应机组20 天的耗煤量;5)供热机组的贮煤容量应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 5 天的耗煤量;6)对于燃烧褐煤的发电厂,在无有效措施防止自燃的情况下,贮煤容量宜不大于对应机组10 天的耗煤量,最大不应超过对应机组15 天的耗煤量;7)当存在2种以上的来煤方式、或供煤矿点较多时,贮煤容量宜在上述标准的范围内取较小值。
由贮煤设施至锅炉房的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的出力不应小于对应机组最大连续蒸发量时、燃用设计煤种与校核煤种两个耗煤量较大值的135% 。
21、当进入锅炉房的上煤单元独立设置时,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应双路设置,一路运行,一路备用,并具备双路同时运行的条件。
对于两个上煤单元,条件合适时,可以共用一路备用系统。
对于向上运输的带式输送机,其斜升倾角不宜大于16 °,不应大于18 o,, ,,,o8)22、除灰系统设计通常主要是指处理从锅炉炉膛底部排出的_渣—和从锅炉省煤器、空预器及除尘器收集的_灰—的处理系统设计;对于采用中速磨煤机的电厂还有磨煤机排出的_石子煤的处理;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需掺烧石灰石脱硫,还应包括_石灰石粉的输送系统;对于掺烧煤泥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还需有_煤泥_的输送系统。
23、除灰渣系统的选择应根据灰渣量和灰渣_的化学、物理、输送、储存特性,可用水源和水量,贮灰渣场的性质、电厂与贮灰渣场的输送距离和高差,电厂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以及灰渣综合利用和环保要求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4、火力发电厂除灰渣系统的厂内设计范围一般指从锅炉底部排渣装置出口至渣仓—出口,锅炉除尘器—灰斗_出口至灰库出口,厂外设计范围一般指从渣仓和灰库出口至灰场或综合利用场地_。
一般包括厂内除灰渣系统、存储系统和厂外输送系统三部分,包括配套的辅助工艺、土建、电控等部分。
25、对除尘器下连续运行的正压气力输灰系统设计出力应不小于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时燃用设计煤种产灰量的__150__ %,且不小于燃用校核煤种产灰量的_120___ %。
,。
26、对于灰输送系统设计,当输送距离较短(小于或等于60m)而布置又许可时,宜采用_________ 空气斜槽「输送方式;当输送距离超过150m时,宜采用正压气力_输灰系统,不宜采用 ____________ 负压气力「输灰系统;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上述系统的单一系统或联合系统。
,。
二、选择题:1、干燥无灰基挥发份为7%的煤种为( A ),适宜选用(A )炉型。
A无烟煤、“W”火焰锅炉;B贫煤、四角切圆燃烧锅炉;C烟煤、四角切圆锅炉;D褐煤、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
2、除氧器给水箱的布置标高,应根据在( A )下,给水泵或其前置泵的进口不发生汽化计算确定。
A汽轮机甩负荷瞬态工况;B机组启动工况;C机组满负荷运行工况;D机组部分负荷运行工况。
3、我国1000MW空冷机组选用汽动给水泵主要原因是( B ):A与电泵比,能较大的提高供电效率、降低供电标煤耗;B与电泵比,可大大降低厂用电率,在调度限制发电机端出力条件下尽量增大上网电量;C与电泵比,节省工程总投资;D与电泵比,不受环境气象条件影响。
4、常规600MW超临界燃煤湿冷机组的发电标煤耗大致为( B )g/kW.hA 265~275 ;B 275~285;C285~295 ;D 295~3055、常规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湿冷机组的发电标煤耗大致为A ) g/kW.hA 265~275 ;B 275~285;C 285~295 ;D 295~3056、与常规燃煤机组相比,下面(D )项不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特点。
A 一般没有回热抽汽系统;B 启动速度更快、调峰性能更好;C 占地较少、用水量较少、单位kW 造价较低;D 检修维护费用较低、燃料成本较低、上网电价较低。
7、某工程汽轮机额定功率(铭牌功率)的定义遵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标准,应将(A )工况作为机组额定功率(铭牌功率)。
A TMCR 最大连续;B TRL 夏季;C THA ;D VWO 阀门全开。
8、国内目前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中,主汽、再热热段蒸汽管道采用的材质为(A )。
A P92;B P91;C P22 ;D P11。
9、国内2X600MW 机组主厂采用四列式布置,汽机房纵向尺寸一般是(C )。
A 195〜210 ;B 140〜155;C 160〜175;D 175〜190。
10、汽轮机油系统事故排油阀一般应设两个钢质阀门,事故排油阀的操作手轮应设在距排油设备外缘(B )以外的地方,并有两条人行通道可以到达。
;A 3 米;B 5 米;C 7 米;D 9 米。
11 、当由铁路来煤时,卸煤装置的出力应根据对应机组的铁路日最大来煤量和来车条件确定。
一次进厂的车辆数应与进厂铁路专用线的牵引定数相匹配,大型发电厂宜按( A )进厂设计。
A 整列B 半列C 1/4 列D 解列12、当燃煤部分或全部采用汽车运输时,应根据汽车运输年来煤量设置适宜规模的厂内受煤站;当汽车运输年来煤量在(B )及以上时,受煤站宜采用缝式煤槽卸煤装置;A 30 X 104tB 60 X 104tC 90 X 104t D. 120 X 104t13、当混煤筒仓兼作卸煤装置的缓冲设施时,筒仓总容量可按对应机组( C )1 天的耗煤量设计。
A 8hB 12hC 1 天D 3 天14、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经筛、碎后的燃煤粒度应符合循环流化床锅炉入料粒度的要求。
运煤系统的筛、碎设备的级数应为(D )。
A 一级B 二级C 三级D 根据来煤粒度和系统出力确定15、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 石灰石输送系统的设计出力应不小于对应机组在最大连续蒸发量 时、燃用设计煤种与校核煤种两个耗石量较大值的( C ),宜单路设置。
A 135 %B 150 %C 200%D 250%16、对于普通煤粉炉,厂内除渣系统采用“湿渣方案”时,最常用的系统是( C ) A 水浸式刮板捞渣机 +渣浆泵水力输送系统 B 水力排渣装置 + 水力喷射器输送系统 C 水浸式刮板捞渣机直接输送至渣仓系统 D 水浸式刮板捞渣机 + 机械输送17、对于普通煤粉炉,厂内除渣系统采用“干渣方案”时,最常用的系统是:( __A ___ ) A 风冷式排渣机 +机械输送系统 B 风冷式排渣机 + 气力输送系统C 风冷式排渣机直接输送至渣仓系统D 风冷式排渣机 + 水力输送系统18、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厂内除渣系统通常选用( __C ____ ),一般不宜选用 ( ___A___ );除灰系统通常选用 ( ___B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