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优秀课件:45页
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优秀课件:45页
阅读理解
3、“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 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这句 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 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 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 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 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 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 感动。
席慕蓉精美片段积累: 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 一篇虚幻的神话 任它 绿草如茵 花开似锦 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 在坠落的昏眩里 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
——席慕蓉《无怨的青春•距离》
拓展阅读
我喜欢回顾,是因为我不喜欢忘记。我 总认为,在世间,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时 刻似乎都有一种特定的安排,在当时也许不 觉得,但是在以后回想起来,却都有一种深 意。我有过许多美丽的时刻,实在舍不得将 它们忘记。 (摘自《成长的痕迹•回顾所来径》)
积累字词
liǎn 收敛 guō 聒聒 bēi
shù
宽恕
zàn
短暂 cuì 脆弱 gǒu
táo
淘洗
卑微
一丝不苟
基础字词:
• • • • • 收敛(liǎn):本课指收拢。 聒聒(g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宽恕(shù) :宽容饶恕。 短暂(zhàn ):时间短。 一丝不苟:(gǒu)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 小的地方也不马虎。 • 卑(bēi)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 上苍:上天。 • 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拓展阅读
整个人类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 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 在我之后不会停顿也不会结束,而我的来 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 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 印记。 (摘自《生命的滋味》)
阅读 摘抄
青
春 (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席慕容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浅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3、《蝉》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蝉
小
烦蝉——知知不休 思蝉——延续生命
思
抑
不管生命短 暂、卑微, 都要积极地 面对生活 (首尾呼应)
恕蝉——想起秋风的颜色 扬
作者简介
2、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 •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她 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 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 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 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 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 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 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 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 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 《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 《写给幸福》等。
学习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 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 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认真对待 生命的态度。
作者简介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 (luán),另有笔名明川、卢颿 (fān) 。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 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 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 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 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 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 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 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 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 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阅读理解
2、怎样理解“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 了那烦人的聒聒!” ?
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对人们来说,秋天是 金色的,是快乐的,是个丰收的季节,但是对于 蝉来说,却是黑色的。它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 等待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 命虽然短暂,蝉却执著地等待,“我”对它的敬意 油然而生,所以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文章主旨
人应该认真的对待自己的生命, 把能做到的事做得更精致、更仔 细、更加一丝不苟,为社会、为 未来留下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 的东西。
贝
席慕蓉
描绘贝壳 赞叹贝壳
壳
托物言志
感悟人生
认真的对待 生命,把事做 得更精致,给 世人留下值得 珍惜和惊叹的 东西。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言外之意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 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这是一首咏蝉的诗句,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 但也是托物言志。
《在狱咏蝉》 唐·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①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①典故,出自《左传》。楚人钟仪曾 被郑人当囚犯献给晋。后世于是以 南冠代被囚。
本课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 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 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 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 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认真的对待生命,把事做得更精致,给世 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
拓展阅读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一棵开花的树
• • • • • • • • • •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 • • • • • • • •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托物言志
•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 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 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 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 “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 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 的意愿。
整体感知
2、文章采用了什么写法? 先抑后扬。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 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 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 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 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 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 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由抑到扬,涵蕴深厚, 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 地活着。
阅读理解
1、作者对贝壳的精美做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 了哪些联想? 想到了贝壳里曾经的小小柔软生命,想 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 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 —精致的贝壳。并由此想到自己的生命,虽 然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长一点,空间要 多一点,因此要好好面对它,好好珍惜它,好 好创造它!
解释词语
零落:脱落。
聒噪: 声音杂乱,吵闹。
讨论并明确
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
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 又是一抑。 扬: 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好好地活着
欲扬先抑
• 在作文中,采用这种手法,先表达对所 描写的事物或人的不满之情。然后,一般 来说,总是在一两件小事中,突然转变了 看法。但在转变过程中,情感自然,才能 引起读者的共鸣。 • 这种手法的好处是:1.能够很好的表达 出作者充沛的感情,2.使情节多变,形成波 澜起伏,3.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 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 较深刻的印象。
合作探究
“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 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 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此 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 的东西来,她并不梦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 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不是人们对 她的绝对地赞美和崇拜,而是渴望有人能看懂她平 常却执著的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 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 纯”的意思。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 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 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 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 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 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 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 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蝉》 唐· 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jiâ)风。
垂緌:古人结在颔下 的帽缨下垂部分,蝉 的头部伸出的触须, 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藉:凭借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 露水, 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 而不是依靠秋风。
整体感知
3、文章通过写蝉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 理? 生活的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的 延续,就必须好好的活着。
4、找出文章的文眼,并说说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