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皆为古之伤心人——晏几道与秦观词之比较》

《皆为古之伤心人——晏几道与秦观词之比较》

共同的痛苦心灵和相似的悲剧命运 ,使小晏和少游不约 而同地在词里面表现自己的伤逝之痛和身世之悲 。值得注 意的是 ,二人词作中感人至深的“伤心”,并不是浓墨重彩 、刻 意勾勒出的 ,而是极少用重笔 ,在看似平淡浅显的语言中自 然流露的 ,给人一种清新隽永之感 ,即冯煦所谓的“淡语皆有 味 ,浅语皆有致”。
秦观一生的道路也同样曲折坎坷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 , 贤良方正 、才华横溢 “, 少年隽 ,慷慨溢于文辞”“, 强志盛气 , 好大而见奇 。读兵家书 ,以为与己意合”[7] 。他虽有用世之 志意 ,却因与苏轼的关系 ,受新旧党争牵连 ,屡次遭贬谪 ,仕 途坎坷 ,一生郁郁不得志 。而他并没有苏轼豪放旷达的胸 襟 ,其多情敏感的心灵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受到的打击无比沉 重 ,因此他也将自己失意人生中产生的悲哀愁怨发见于词 , 在词中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悲和内心的凄伤 ,因而具有一种特 殊的情感意蕴 。
再看一首秦观的《画堂春》: 落红铺径水平池 ,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 ,无 奈春归 。 柳外画楼独上 ,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 晖 ,此恨谁知 ? 此词上阙写景 ,用语浅淡 “, 落红”只是“铺径”,水也只 “平池”,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 ,主人公听到杜鹃的哀啼也只是 “无奈春归”,词中没有狂风暴雨 ,也没有浓墨重彩 ,但那份面 对花落春归的无奈之情却如此婉约纤柔 。下阙写人 ,情致更 为柔婉动人 。主人公“独上”画楼 “, 凭栏”“手捻花枝”,这些 细微的动作 ,将主人公爱花惜春之深情表现得惟妙惟肖 ,末 一句“放花无语对斜晖”更是神来之笔 。“放花”这个微妙的 动作是何等惜花的无奈啊 ,从“捻花”到“放花”是如此自然 、 无意 ,没有任何目的性 ,而全出自内心的真切细腻之情 。也 只有秦观这样情感纤细的敏感词人才能写出这种具有幽微 深婉情意的词作 。
命运的不幸和生活的悲惨使小晏和少游的词打上了“伤 心”的烙印 ,充满了感伤的情调 。更为相似的是 ,二人的不少 词作都是将自己身世的感慨同女性形象的描绘结合在一起 的 。他们笔下的女性多为位卑身贱 、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 , 美丽 、清纯却又命运悲惨 。词人站在同情 、爱慕 、尊重女性的 立场 ,笔端触及她们痛苦的灵魂 ,把自己的命运同她们的命 运联系在一起 ,传达自己不能自解的抑郁悲伤之情 ,将自己 辛酸不平的身世之感曲折含蓄地寄托在女性的失意惆怅和 男女间的悲欢离合中 。
· 28·
香墨弯弯画 ,燕脂淡淡匀 。揉蓝衫子杏黄裙 ,独倚玉兰 无语 ,点檀唇 。 人去空流水 ,花飞半掩门 。乱山何处觅 行云 ,又是一钩新月 ,照黄昏 。
此词也是对一位哀怨美丽女子的描绘 。上阙用“香墨”、 “燕脂”“、杏黄裙”等词语 ,淡淡几笔就勾勒出了女子的妆容 打扮 。她“独倚玉兰无语”,充满期盼地等待情郎归来 ,这是 一幅温柔闲雅的画面 。然而下阙笔锋陡转 “, 人去空流水”, 负心之人已远去 ,只剩无情的流水 、凋零的落花和半掩的门 户相伴 ,月色照耀的黄昏中 ,女子孤独惆怅的身影何等凄凉 ! 全词上下阙画面的强烈反差 ,造成情感上的巨大落差 。女主 人公这种由期盼 、幻想到失去爱情的痛苦哀伤 ,又何尝不与 仕途失意的词人“同是天涯沦落人”呢 ? 美丽纯洁的女子与 凄凉孤寂的景色的强烈对比 ,正是少游满腔的政治抱负与遭 受挫折后理想落空的真实写照 。
三 言辞上的清丽婉转 、淡而有味 、浅而不俗 ,是小晏与少游 词表现手法上的共同之处 。近人吴梅《词学通论》曾说 “: 余 谓艳词 ,自以小山为最 ,以曲折深婉 ,浅处皆深也 。”[9] 以小晏 的代表作《临江仙》为例 : 梦后楼台高锁 ,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 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 记得小苹初见 ,两重心字罗衣 ,琵 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 前两句互文见义 ,虽没直接抒情 ,但“高锁”的“楼台”、 “低垂”的“帘幕”已经形象地渲染了一种孤凄冷寂的氛围 。 又到了去年春天离别的日子 “,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双 飞之燕与独立之人形成鲜明对比 ,更觉孤独凄凉 。此二句是 化用五代诗人翁宏《春残》中的句子 ,却能自出新意 ,被谭献 评为“名句千古 ,不能有二”[10] 。接下来回忆与小苹初见之情 形 “, 两重心字”一语双关 ,既指小苹重叠心形图案的罗衣 ,也 暗喻词人与小苹的心心相印 。末一句 ,明月当空 ,彩云归去 , 看似清淡的言语 ,细细品味 ,却有颇为复杂的意蕴 。彩云的 归去 ,既意味着曲终人散的清冷 ,也暗示词人与小苹天各一 方 、相见无期的悲哀 。全词语言清新淡雅 ,意蕴含而不露 。 秦观作词 ,也最善于用淡雅 、朴实的语言 ,传达出心灵深 处最为柔婉精微的感受 。周济曾引董晋卿之语云 “: 少游正 以平易近人 ,故用力者终不能到 。”[11] 且看其《浣溪纱》: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 此词为少游最著名的一首 。纵观全词 ,几乎都为浅语 、 淡语 。是“漠漠”的“轻寒”,上的是“小楼”,阴也是“晓阴”,幽 幽的画屏上是“淡烟”和“流水”,纷飞的落花“轻似梦”,雨也 只是“丝雨”而且“细如愁”,宝帘乃“闲挂”在“小银钩”上 。全
如晏几道的《虞美人》: 曲阑干外天如水 ,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 ,长向 月圆时候望人归 。 罗衣著破前香在 ,旧意谁教改 ? 一春 离恨懒调弦 ,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 这是一首写女子相思苦恋的小词 。看似女子在诉说自 己的身世遭遇 ,曾经短暂的欢乐和情人去后无法排遣的“一 春离恨”,细细品味 ,在小晏着意刻画这一女子形象时 ,融入 了多少自己的自伤幽独之感 ! 正如他在《小山词自序》中所 云 “: ……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幻之事 ,如幻如电 ,如昨梦前 尘 ,但能掩卷扶然 ,感光阴之易迁 ,叹境缘之无实也 。”[8] 此词 在叙写女子相聚的欢乐和别后的哀愁中 ,隐然蕴含了词人今 昔对比 、人事皆非的感慨 。 再看秦观的一首《南歌子》:
二 小晏 、少游之所以能成为“古之伤心人”,除了他们都具 有锐感多情 、婉约纤柔的资质天性外 ,还与他们坎坷的生活 经历和悲惨的境遇密不可分 。正如龚自珍所说 “: 不是无端 悲怨深 ,直将阅历写成吟 。”[5] 在他们的词作中 ,大多透露着 词人的伤逝之痛 、身世之悲 。
晏几道作为晏殊的幼子 ,早年过着风流旖旎 、锦衣玉食 的生活 ,而后却家道中落 ,加之小晏个性耿介孤高 ,不愿随俗 浮沉 ,官职卑微 ,竟长期陷入“家人寒饥”、穷困潦倒的境地 。 且又亲眼见到往昔听歌看舞的好友沈廉叔 、陈君龙或病或 死 ,几位红颜知己也纷纷易主 、下落不明 。强烈的今昔无常 、 悲欢离合之感 ,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使得小晏无处倾诉 ,只 能将词作为自己心灵的避难所 ,在对歌儿舞女的描绘和对往 事的回忆中寻求精神慰藉 。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 “: 其艳词 颇有藉诗酒风流以自遣的有托而逃的意味 。”[2] 夏敬观也在 《小山词跋尾》中说 “: 叔原以贵人暮子 ,落拓一生 ,华屋山丘 , 身亲经历 ,哀丝豪竹 ,寓其微痛纤悲 ,宜其造诣又过于父 。”[6]
【收稿日期】2004-06-19 【作者简介】何 旭 (1980 —) 女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2002 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古典文献学 。
· 18·
第 12 期 2004 年 12 月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No112 Dec12004
[摘 要 ] 晏几道与秦观都以词之伤感著称 。冯煦曾称二人为“古之伤心人也 。其淡语皆有味 ,浅语皆有致”。文章就 此评语 ,从二人的情感 、身世及词之题材 、内容 、风格等方面比较分析二人共同的“伤心”之处 。
[ 关键词 ] 晏几道 ;秦观 ;词 ;感伤情调 [ 中国图书分类号 ] I20712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9144 (2004) 12-0081-03
一 综观《小山词》与《淮海集》,二人在词之表现题材上都仍 旧停留于“花间词”写闺情春怨的传统中 。词由晚唐五代发 展到北宋 ,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明显的开拓变化 。柳永大 量创作慢词长调 ,开拓了文人词在小令之外的另一种形式 ; 随后苏轼又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将逸怀浩气带入词中 。而较 柳永小四十余岁的晏几道创作的却大多为小令 ,极少长调 , 而且几乎都是伤离怨别的情词 ;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 观 ,其词风也与豪放旷达的苏轼相去甚远 ,而显得婉约清新 。 正如叶嘉莹先生在《论秦观词》中所说 “: ……在这两期的发 展演变之中 ,前后曾经有过两个属于逆溯之回流式的重要作 者 ,一个是晏殊的幼子晏几道 ,另一个就是苏轼 的 门 客 秦 观 。”[2] 这是两人不谋而合的一点相似之处 。既然都为“回流 式”的作者 ,词之题材内容也不出“花间词”的思恋怨别 ,但何 以他们的词作能具有感人肺腑的巨大力量而引起千载读者 为之共鸣 ,甚至被冯煦称为“古之伤心人”呢 ? 这是因为他们同样具有多情锐感之资质 ,所抒写的均为 自己深切的真情实感 ,表面看似《花间》写男女伤离怨别的情 词 ,但其内涵却大大超越了《花间》的浅薄 、俗艳 。他们将自 己深婉复杂的内心世界及伤逝之痛 、身世之悲都融入了词 中 ,在艳情词的躯壳里注入了真挚动人的情感力量 。故陈振 孙认为小山词 “: 追逼花间 ,高处或过之 。”[3] 刘熙载在《艺概·
第 18 卷第 12 期 2004 年 12 月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Vol18.No112
JOURNALOFCHENGDUCOLLEGEOFEDUCATION
Dec12004
皆为古之伤心人 :晏几道与秦观词之比较
何 旭 钱毓英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成都 610068)
词概》中也评价 “: 秦少游词得《花间》《、尊前》遗韵 ,却能自出 清新 。”[4] 唯情真 ,才能感人至深 。小晏和少游多情锐感 、婉 约细腻的天性 ,及真情实感的流露 ,使得他们的词中常常带 有一种扣人心弦 、催人泪下的情感力量 。且看晏几道《蝶恋 花》一词 :
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 ,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 少睡 ,画屏闲展吴山翠 。 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 , 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 ,夜寒空替人垂泪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