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检索与资料收集

文献检索与资料收集

确定研究主题或假设
制定实施计划
收集文献与资料
分析整理资料
资料使用与文献综述
第三节 文献资料收集方法
文献检索、部门走访、实地调查、资料整理
一、文献检索 1、一般程序 1)确定范围(问题、内容、时间) 2)选择检索工具(参考工具书或检索工具书,手 工检索或计算机检索 ) 3)确定检索途径(题名、作者、分类、主题)
第四节 文献资料的使用方法
一、文献资料引用: 1)对已有文献任何形式的引用,都必须注明出处。 2)应完整、准确地显示被引作品的相关信息:作者、题名、书 刊名出版地、出版时间、卷期、页次等 3)原则上不采用间接引用方式:在学术研究中,转引在原则上 是被禁止的。 4)引用以必要、适当为限:一般作品不超过被引用作品的十分 之一;引用他人作品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作品篇幅的十分 之一。 5)引用不得改变或歪曲被引内容的原貌、原义 6)引文应做到不伪引,不烂引、尽量不自引 7)引用原则上使用最新版本 8)引用网络资源必须注意其“动态性”:出处包括网址和发布、 更新或获取时间。 9)避免抄袭:对直接引语,要逐字逐句抄写,并注明出处。对 于间接引用,应避免用作者原话要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
2、检索方法
纸质文献检索 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善于利用书目、索引(二次文 献),并熟练地利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 电子期刊检索: 1)选择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优秀硕博士毕 业论文数据库、会议论文集数据库、人大报刊资料数据 库等; 2)选择检索式:主题、关键词、标题、刊物、作者、单 位、时间等; 3)确定检索语言:找出核心概念和隐含概念,排除无关 的概念,明确概念之间相互的逻辑关系。 4)上机检索:根据检索结果对检索策略进行调整和修改
2、参考文献的标注 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 文献类型标识 专著 M 论文集 C 报纸文章 N 期刊文章 J 学位论文 D 报告 R 标准 S 专利 P
[Z] 其它未说明的文献 1)著作:[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 年.起止页码 例 : [ 1 ] 孙家广 ,杨长青 . 计算 机图形学 [M] . 北京 :清华大学 出版 社, 1995.26~28 2)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3]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生物工程微操作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 [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28(3):249~252 3 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出 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4]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 [A].见:张为民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 [C].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410~416
以及研究方法(如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估方法等)。 3、精读主要参考文献,将有关内容资料进行归类,根据已确定的论点和分 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收集的资料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 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 和主次关系。同时记录有关分析数据和指标体系。
4、整理背景数据和访问资料,确定指标体系,拟定调查表格,分析计算有
第三节 文献资料收集方法
二、部门走访
1、明确目标(要什么,有什么)
2、提前准备(资料分类、部门口径、表格)
3、掌握技巧(问、听、记)
4、整理记录(要点、表格)
第三节 文献资料收集与整理方法
三、问卷调查
1、基本程序 1)明确调查目的(问题、任务)
2)确定调查对象(人群、样本数)
3)设计调查问卷(标题、前言、指导语、样本基本信息、 主体性问题、结束语 ) 4)问卷发放与回收 5)问卷分析与统计
2、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
1)标题:是对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既要与研究内容一致,又要注 意对调查对象的潜在影响。 2)前言:用于向调查对象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保密原 则、向调查对象致谢等。篇幅不宜过长,语言简洁、明了即可。 3)指导语:用来指导调查对象正确填答问卷的一组说明,其作用是对填 表的要求、方法、注意事项等做一个总的说明。要简明易懂,可与前 言部分合在一起。 4)基本信息:一般是研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如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 年级、学历、职业、家庭情况等。 5)主体性问题。问题一般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 开放式问题:是指不提供任何可供选择的答案,由调查对象自由回答的 问题。 封闭式问题:有备选答案。 封闭式问题又可分为是否式、选择式和排序式三种。
3、按记录信息的方式划分:
文字型文献与声像型文献 4、按照文献资源的压缩程度划分: 零次文献(第一手文献,如原稿)、一次文 献(原始文献,发表的全文型文献)、二次文献(检 索性文献 ,非全文)、三次文献(系统整理过,如年 检、手册等) 5、按照文献资源的存储空间划分: 馆藏文献与网络文献
第二节 运用文献资料的一般过程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 例:[6]金 宏.导航系统的精度及容错性能的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 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1998 5)科技报告:[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年 例:[7]Kyungmoon Nho. Automatic landing system design using fuzzy logic[R].AIAA-98-4484,1998 6)国际或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例:[8]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7)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 期 例:[9]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 1989-07-06 8)电子文献:[序号]作者.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 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例:[10]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pub/wm1.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
关数据,进行二次数据处理。
课程活动设计与要求:
1、根据自己的课堂选题,写出文献资料收集
计划;
2、上机检索学术论文,并写出你的检索模式
(检索库、检索项、检索词);
3、根据文献整理原则,写出你从检索文献中
选出的10篇主要参考文献(规范形式)
第二节 资料收集与使用
一、收集资料的途径 基础工作,列出清单,制定计划。 1、查阅文献资料:理论著作、学术期刊(电子期刊与关键词)、 统计年鉴、科学报告、地方志等。查阅中,要熟悉、掌握图书 分类法,善于利用书目、索引,并熟练地利用其他工具书,如 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 2、实地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 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如学生会、家长 会等)、访问(如教育局、环保局等)和抽样(如农户调查、 班级调查等)。 3、实验与观察:是收集科学资料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 是形成、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运用本方法时,要 认真全面记录(如侵蚀量观测、香根草聚土实验等)。
说明:
1、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出版物,按在论著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 序. 2、 参考文献中外国人名书写时一律姓前,名后,姓用全称,名可缩写为首 字母(大写),不加缩写点,如: [2]Skolink M I. Radar handbook[M]. New York: McGraw-Hill, 1990 3、参考文献中作者为3人或少于3人应全部列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 加“等”或“et al”, 如: [3]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生物工程微操作机器人视觉系统的 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28(3):249~252
四、收集、选择资料的方法
1、浏览论著,根据需要选择性地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阅读、选读、研
读),以掌握本研究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泛读期刊论文,确定主要参考文献,联系选题,眼、手、脑并用,以论
文中的观点、方法、结构来触发自己的思考,发挥联想,进行新创造, 并随时记录下来,最后写出论文提纲,根据选题确定基本论点和分论点
第二讲 文献检索与资料收集
第一节 文献与资料分类
的使用方法
第一节 文献与资料分类
文献是记录已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可从不同角度 进行分类。 1、按出版类型划分: 图书(教材、著作、统计年鉴、地方志)、期刊、 报纸、会议文献、科技报告、学位论文、政府出版 物、专利、标准、产品资料、科技档案。 2、按文献载体划分: 字纸文献、电子文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