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难道,副词,表反问语气
第三段:重点句子翻译
1.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 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 乎?
语句翻译
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 谓前洞也。 2、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 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5、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6、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
得极夫游之乐也。
(2)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他)的”讲 例:“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第一人称,我、自己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指示代词,那、那些 例:“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2 副词 (1)表示反问的语气,可译为“难道”
例:“其孰能讥之乎?” (2)表示测度的语气,可译为“大概”
例:“其皆出于此乎?” (3)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希望”
例:汝其勿悲、吾其还也 (这里的“其”表示祈使语气, 同时带有商量的语气) (4)表期望语气,可译为“一定不要” 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 连词
用于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例:“其如是,孰能御之? ”
4 助词 ,无实义
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段:重点词语
往往有得
心得,收获,名词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因为 / 并且,连词
夷以近…险以远 而,连词
古人之观于天地 观察,动词
非常之观
不平常 / 景观,名词
常在于险远 形→名,危险遥远的地方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到达 / 帮助
至于幽暗昏惑 于人为可讥
形→名,让人迷乱的地方 他们 它”
代词 (2)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他)的”
(3)第一人称,我、自己 (4)指示代词,那、那些
其 副词
(1)表示反问的语气,可译为“难道” (2)用于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3)表示婉商语气,可译为“希望” (4)表期望语气,可译为“一定不要”
(1)用于并列的分句,表示选择,可译为“还是”、 “是……还是……”
游褒禅山记
作者简介
列宁称其为 “中国十一世 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 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 书”。1042年登进士第。1061年上万言 书,提出变法主张,1070年任宰相,推 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 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 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 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 荆国公,故世称“荆公”。1086年司马 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 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实”之“华( huá)”者 3、盖音谬( miù)也 4、有穴窈( yǎo)然
5、则或咎(jiù )其欲出者 6、无物以相(xiànɡ)之 7、何可胜(shēnɡ)道也哉
8、王回深父( fǔ )
总结文言虚词“其”的用法
1 代词 (1)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他们、它”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然) 乃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就)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分组合作
①词句翻译,(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 义词、词类活用、句式)
②概括内容。
第1、2组 第3、4组 第5、6组 第7、8组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五段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叙
连词 (2)用于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助词 ,无实义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大概,表推测) 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为,表原因)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如果,表假设) 有穴窈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然 然视其左右(然而,连词)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样,代词) 是进亦忧,既退忧,然则何时而乐也?(既然这样)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在)
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其散 文雄健峭拔,语言简练,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答 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 其诗歌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 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如《明妃曲》 《北陂坡杏花》《泊船瓜洲》等。所作词不多,他 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字音
1、庐冢( zhǒnɡ ) 2、今言“华( huā)”如“华( huá)
归纳主题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 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 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走过年少轻狂的日子,母爱依然;走过风风雨雨
的岁月,故乡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奋斗依
然……蓦然回首,山水依然,初心依然。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记游洞经过
前洞 后洞
平旷 记游者甚众 窈、寒、深 记游者少
记游洞后 所感
→悔
重点词语
有泉侧出 名→状,从旁边 有穴窈然 幽深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
问其深 形→名,深度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动,到尽头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动→名,见到的景象 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名,到达的人 / 更 火尚足以明也 形→动,照明。 则或咎其欲出者 有人 / 责怪,埋怨
题目:
依然
要求: 1.内容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第三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议
余之 所得
古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奇观常在险远
有志 有力
尽志无悔
有物
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补叙同游者 以及作记的时间及作者。
课堂小结
本文把__游__山__和__治__学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 系起来,借_游__山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 学都要“_尽__吾__志___”和“深__思__慎__取__ ”的道 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