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重点

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重点

第1章教育政策法规概述1.政策: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2.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3.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

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4.教育法规的基本形式:教育法律教育条例教育规章5.教育政策法规的功能保障性功能保障教育事业的应有地位。

保障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正确方向规范性功能对人的教育行为起引导作用。

对人的教育行为起评价作用激励性功能能在广泛层次上得到大众认同,激发人们对教育政策,法规实施的积极参与制约性功能以命令禁止的方式限制某种不被允许的教育行为,立法制约管理性功能通过政策和法规对教育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对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

第2章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体系与特征1.教育政策的基本类型国外一是以政策是否实际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实质性政策程序性政策二是以政策调控教育活动的方式为标准——分配性政策限制性政策调节性政策三是以政策产生的效果为标准——物质性政策符号性政策国内一是从制定政策的主体角度——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社会团体的教育政策二是从政策层次的角度——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三是从政策的立效范围的角度——全局性政策局部性政策四是从政策所起作用的角度——鼓励性政策限制性政策2.教育政策的体系结构:是指党,国家和社会团体制定的有关教育政策存在及其表现方式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一,党的政策性文件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有立法权的市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或批准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性文件三,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四,党中央和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所属有关部门与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共同制定或批准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性文件五,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问题的讲话,指示教育政策的纵横结构:高等教育政策普通教育政策职业教育政策职业或成人教育政策以及少数人民教育政策和残疾人教育政策3.教育法规的基本类型根据教育法规的创制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成文法不成文法根据教育法规的效力等级和内容重要程度不同——根本法普通法e an dAl l t h i ng si nt he i rb ei n ga re go od f根据教育法规的适用范围不同——一般法 特殊法根据教育法规的内容的不同——实质法 程序法4.教育法规的体系结构纵向结构5.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利益倾向目标倾向合法性与权威性功能多样性价值相关性过程及阶段性6,教育法规的基本特征遵循教育法规与顺应市场经济要求相结合系统性与独立性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立法自主与择优借鉴相结合第3章教育政策法规的价值基础教育政策法规的价值基础是指教育政策法规活动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以及确立这些理念和价值标准的依据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含义第一,社会的发展应该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总体意义上的人,是社会全体成员。

第三,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定位在以受教育者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是面向所有受教育者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事业应该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一种有质量的教育*以人为本对教育政策法规的要求教育政策法规在处理教育系统内外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时,应将教育事业的利益与受教育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教育政策法规建设要致力于满足受教育者的利益需求提供必要的条件,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服务教育政策法规建设要创新机制,提高教育质量,为受教育者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1.科学发展教育的科学发展理解为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协调发展和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教育发展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公共性教育的公关性一,国家通过教育政策法规等手段主导教育发展的进程二,教育发展利益的社会共享三,教育培养具有公共理性和参与公共事务意识的公民3.正义教育正义一,教育是一种基本的人权。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无论其年龄,性别如何,无论其国籍,肤色,信仰如何,也无论其家庭背景或所处的社会状况如何,其基本的受教育权利必须得以保障与实现二,教育过程的正义。

这是指在教育起点机会均等的前提下,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教育资源的机会分配应该依据“持有正义”的原则,为相同能力的人提供相同的教育的发展和机会,并使不同能力的人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达到适度平衡三,在教育结果的获得方面,正义的教育保障每个才能相似的人取得大致相同的教育成就,并给予弱者以最优惠的待遇。

第4章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1.教育政策议题的决定它是指将一定的教育问题纳入政策讨论的范围内,并由此形成政策议案应考虑的问题有一,问题的性质二,问题的严重程度三,问题的广度四,解决问题的代价五,问题是否可以评估教育政策决定明确政策目标—方案设计—方案抉择—教育政策的合法化明确政策目标目标的针对性目标的先进性目标的可行性目标的规范性方案设计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参与原则创新性原则刚性与弹性相济的原则方案抉择教育政策抉择的理性模式教育政策抉择的渐进模式教育政策抉择的综合模式教育政策的合法化第5章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执行1.教育政策执行的含义所谓教育政策执行,是一种将教育政策精神与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实现教育政策目标的动态行动过程。

其基本的组成要素是:一,教育政策执行主体二,教育政策执行方案三,教育政策的实施对象四,教育政策执行的条件与环境2.教育政策执行的地位与作用一,教育政策执行是实现教育政策目标的决定性环节二,教育政策执行是对教育政策实行检验的根本途径三,教育政策执行也是教育政策生命过程中的中介环节3.教育政策执行的基本环节一,教育政策宣传二,执行制定执行计划三,政策实施四,政策执行的协调五,政策执行总结4.教育政策执行的基本特征一,教育政策执行过程是执行者与政策实施对象的互动过程二,教育政策执行过程是深受环境因素多方面影响的过程三,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也是一种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的过程5.教育政策执行中的问题表现一,教育政策执行的偏离,是指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偏离政策目标,违背政策原有的精神与内容,自行其是,其结果导致政策执行的严重变味与走样二,教育政策执行的缺损,是指执行政策时不是完全按照政策的指示和要求办事,而是仅执行政策中的部分内容或某些内容,其余则予以搁置或遗弃。

三,教育政策执行的表面化,是指某种特定的教育政策执行后,当进入执行阶段时仅被宣传一通,而未被进一步转化为操作性的具体措施。

四,教育政策执行的泛化,是指将仅适宜于某一时段,某一区域或某一教育领域,部门的教育政策推及到更广泛的时空中实施,其结果是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政策原定的要求五,教育政策的附加性,是指在执行教育政策过程中,执行者附加了一些原政策目标所没有的内容,使原政策执行融入了一些并不合适的附近条件与成分。

6.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的成因传统教育意识与观念的制约与阻碍社会行政风气的某些不良因素也是导致教育政策执行存在问题的成因教育政策执行所需要的资源不足会导致执行问题的产生教育政策的利益要求与政策目标群体的利益要求产生冲突时会导致执行问题的产生教育政策本身的缺陷是导致教育政策执行产生问题的另一重要原因7.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的解决对策加强政策研究,力求政策本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加强教育政策执行机构的作风建设和执行人员的素质建设深入宣传教育政策,增进目标群体对政策执行的理解加强教育政策执行的监督与评估第6章教育政策评价1.教育政策评价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育政策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总结政策运行的成绩与经验,揭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修订和完善教育政策,并为实现教育政策的更良性运行服务2.教育政策评价的类型一,执行前评价,二,执行评价三,执行后评价3.教育政策评价的标准发展性标准效益标准效率标准教育政策回应度4.教育政策评价基本方法对比评价法:前后对比有无对比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法综合评价法:对象评定法专家评定法自评法第7章教育政策监控与教育政策监督1.教育政策监控教育政策监控是指教育政策监控主体,依据一定的教育法制或者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及终结活动进行监督,调整和监控的过程2.基本特征法律性优越性外部性程序性系统性3.类型与方式立法机关监督(最权威)方式:对教育政策与法规制定活动实施监督对教育法律实施和教育政策执行活动进行监督行政机关监督方式: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纵向监督教育行政监察监督教育督导审计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横向监督司法机关监督方式:对发生在教育上的案件,如果不涉及行政,刑事,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或当事人不提前诉讼,司法机关一般不予受理政党监督监督方式既有直接又有间接监督内容既有政治性又有法律性监督效果既有国家性又有社会性社会监督方式:社会团体社会舆论社会成员4.教育政策监控的功能一,反馈性功能二,促进性功能三,鉴定性功能四,导向性功能五,完善性功能六,沟通性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