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课本

初中物理课本

初中物理课本篇一:初中物理教材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运动的描述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成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这里所的另一个物体,即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1)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3)读数时,注意估读;(4)客观记录测量结果;(5)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误差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

4.速度物理学中,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1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5.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第三章声的世界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3.声音的特性(1)响度: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的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

(2)音调: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音调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决定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4.超声与次声2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第四章多彩的光1.光的反射定义: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

2.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如果物体将所有颜色的光都吸收了,该物体就呈现黑色;若各种颜色的光都被反射了,物体就是白色的。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31.质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2.密度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体积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5.弹力: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等,实质就是弹力。

6.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待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之内;(2)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知道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分度值);(3)校零:使用前要检查指针与零刻度线是否对齐。

若没有对齐,要调节至对齐;(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47.重力重力是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要受到的力,它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正是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往低处流,抛出去的物体都会落向地面。

8.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9(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第七章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物理学上把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为惯性。

3.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5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4.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

5.二力平衡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就互称为平衡力。

6.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第八章压强1.压力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强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叫做压强。

64.液体的压强(P=pgh)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岁液体深度的增加,压强随之变大;不同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5.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的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规律被称为帕斯卡定律。

6.大气压强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各个方向也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7.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交大。

第九章浮力1.浮力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拖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拖力叫做浮力。

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7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3.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4.物体的浮与沉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主要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第十章机械与人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功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8的乘积,即功=力?距离。

3.能物理学中,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4.机械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由于高度位置所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因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人们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这类能称为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5.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6.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把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分,那么每一等分就是1摄氏度,读作1摄氏9度。

2.温度计的使用规则(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3)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的底部;(4)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书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3.物态变化熔化:像冰化为水那样,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成为熔化;凝固:像水结成冰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成为凝固;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气化现象。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升华:将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

凝华:像霜的形成那样,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10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1.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

3.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

4.热值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所用该燃料的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5.热机效率热机运转中,对外做的有用功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1.摩擦起电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两种电荷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11互吸引。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1.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两个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3.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电阻并联后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小;两个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两个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4.用测电笔辨别零线和火线:使用测电笔时,手指要与测电笔的金属体笔尾接触,测电笔接触零线时,氖管不发光,接触火线时,氖管发光。

第十六章电流做功与电功率1.电流所做的功与电流、电压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电功率:物理学中,把电流所做的功与所用时间之比叫做电功率。

3.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第十七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1.磁化12篇二:初中物理课本内容及经典例题初中物理(physics)第一册引言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1 目录测量的初步知识长度的测量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误差时间的测量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速度和平均速度实验:测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声现象声音的13发生与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第五节声音的利用第四章热现象第一节温度计第二节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第三节熔化和凝固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14第五节第六节1 蒸发实验:观察水的沸腾液化升华和凝华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球面镜照度光的折射光的折射透镜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颜色之谜看不见的光第八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七章质量和密度第一节质量第二节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九章第一节15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十章1 密度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密度知识的应用力什么是力力的测量力的图示重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力和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惯性现象二力平衡弹力摩擦力压强液体压强第二节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第三节液体压强的计算第四节连通器船闸第十一章大气压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十二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16第四节第十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十四章第一节1 大气的压强大气压的变化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浮力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简单机械杠杆杠杆的应用滑轮轮轴斜面功功第三节机械效率第四节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第五节功率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二章17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第八节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分子动理论内能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内部结构内能做功和内能的改变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热量比热容热量的计算能量守恒定律内能的利用热机燃料及其热值内能的利用内燃机篇三: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全)新人教版八年上册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声现象18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第3节声的利用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物变态化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力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第3节摩擦力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19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1节杠杆第2节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第1节内能的利用第2节热机第3节热机效率第1节电荷摩擦起电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4节电流的强弱第5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1节电能第2节电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20生电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1节能源家族第2节核能第3节太阳能第4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