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考试范围

宏观经济学考试范围

宏观经济学考试范围单选20'辨析题20'简答20'作图分析题10'计算题15'论述15'第九章、第六章三四节、第七章三四节不考。

第三、四、五十章是重点,约占70%左右。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20分,辨析题20 分,简答题20分,作图分析题10 分,计算题15 分,论述题15分。

第一章占5%以下,估计考选择题;第二章占10%左右,掌握用收入法及消费法算国民收入,一二三四节比较重要;第三章占10%左右,掌握凯恩斯消费函数,怎样求均衡GDP,节俭悖论;第四章与第十章结合考,占40%,考察投资函数,IS、LM 曲线,货币需求理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果(对IS-LM曲线移动作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流动偏好性缺陷,财政。

货币政策运用;第五章同样结合第十章考,总需求曲线斜率不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曲线移动作用,求均衡国民收入,均衡物价水平,模型与政策结合;第六章占10%左右;第七章,第八章占15%小题。

反正重点是三大模型,大家有什么别消息多多补充哈!宏观经济学考试内容第一章<=5'第二章<=10'国民收入概念,GDP、GNP、NI 及其相互关系,收入法/支出法第三章<=10'凯恩斯消费函数,如何计算均衡国民收入,节俭悖论,乘数原理第四章投资函数,货币需求,流动性偏好(twice),IS曲线,LM曲线三大区域,求均衡国民收入,IS-LM模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工具及配合使用,凯恩斯极端、古典极端)第五章需求曲线移动(财政、货币政策),古典和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求均衡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AS-ADModel下政策分析第六章<=10‘第一节、第二节(三、四节不考)第七章第一节、第二节(三、四节不考)第八章<=15‘第九章不考第十章内容包含在第四、五章中注:第四、五章约有55'分,数加总肯定是100 分哈。

题型:单选20'辨析20'简单20'作图10'计算15'论述15'第十三章简答题: 1.分别利用45°线法和投资—储蓄法,分析均衡国民收入形成。

如图,横轴表示收入,纵轴在消费曲线上加投资曲线得到消费投资曲线c+i,也就是总支出曲线。

总支出去曲线与45°线相交于E点。

这时,家庭部门想要有消费支出与企业部门想要有投资支出总和,正好等于收入,即产出。

如果经济离开了这个均衡点,企业部门销售额就会大于或小于他们产出,从而被迫进行存货负投资或存货投资,这就会引起生产扩大或收缩,直到回到均衡点为止。

如图,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储蓄和投资。

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相交于 E 点,与E点想对应收入为均衡收入。

若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大于储蓄,社会生产供不应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减少,企业就会扩大生产,使收入水平向右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企业生产才会稳定下来。

反之则反之。

2. 为什么厂商非意愿存货为零是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水平条件?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等于计划支出加非计划存货投资。

但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 均衡产出是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产出。

因此,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计划产出正好相等。

因此,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3. 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如图,交点E 决定了均衡收入水平y* 。

假设消费函数是,则储蓄函数为。

则增加储蓄也就是减少消费,即减少消费函数中、值。

变小,意味着储蓄曲线向上移;变小,意味着储蓄曲线以A为圆心逆时针转动。

这两者均会导致均衡点E向左移动。

也就是均衡收入下降。

4. 作图分析政府支出变动、税收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影响?政府支出变动,假定政府支出减少,i+g曲线下移;政府税收变动,假定税收增加,s+t曲线上移;分别形成新均衡点。

从上图可看出,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增加均使得均衡国民收入减少。

(i+g=s+t)第十四章简答题:1•分析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因素。

IS曲线移动因素:①投资需求变动。

②储蓄函数变动。

③政府购买支出变动。

④ 税收变动。

投资需求变动:在同一利率水平上投资需求增加,即投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IS曲线向右移动,移动量等于投资需求曲线移动量乘以投资乘数。

储蓄函数变动:假定人们储蓄意愿增加,储蓄曲线向左移动,IS曲线向左移动,移动量等于储蓄增量乘以乘数。

政府购买变动:政府购买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移动量等于政府购买变化量乘以政府支出乘数。

税收变动:税收增加,使得投资减少,居民消费支出减少,从而使得IS曲线左移,移动量为税收变化量乘以税收乘数。

LM 曲线移动因素:①名义货币供给变动。

②价格水平变动。

(LM 曲线移动,不是转动,因此假定LM 曲线斜率不变,即假定k和h不变。

LM曲线移动只能是实际货币供给量m变动。

)名义货币供给M变动:M增加,LM曲线右移。

③价格水平变动: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LM 曲线左移。

2•分析研究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及其决定因素有什么意义?分析研究IS曲线和LM 曲线斜率及其决定因素,主要是为了分析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通过分析IS和LM曲线斜率以及它们决定因素就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财政政策效果决定因素:使IS曲线斜率较小因素(如投资对利率较敏感,边际消费倾向较大从而支出乘数较大,边际税率较小从而也使支出乘数较大),以及使LM 曲线斜率较大因素(如货币需求对利率较不敏感以及货币需求对收入较为敏感),都是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因素。

在分析货币政策效果时,通过分析IS和LM曲线斜率以及它们决定因素就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货币政策效果决定因素:使IS曲线斜率较小因素以及使LM曲线斜率较大因素,都是使货币政策效果较大因素。

3•位于IS曲线左右两边点以及LM曲线左右两边点各表示什么?这些IS曲线以外点以及LM曲线以外点是通过什么样机制向IS曲线或LM曲线上移动?IS曲线左边点所表示收入和利率组合反映是产品市场过度需求情况,即投资大于储蓄。

即现行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投资大于储蓄,导致收入上升,从而储蓄增加,最后达到投资等于储蓄均衡水平。

IS曲线右边点所表示收入和利率组合反映是产品市场过度供给情况,投资小于储蓄,即现行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

投资小于储蓄,收入减少,导致储蓄减少,最终投资等于储蓄。

LM曲线右边点,表示L>m,即现行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导致利率上升,从而趋于均衡利率,L=m。

LM曲线左边点,表示L v m,即现行利率水平过咼,从而导致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使得利率下降,货币需求增加,最终达到L=m。

4.什么是交易货币需求?什么是投机货币需求?影响它们基本因素是什么?交易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进行日常交易所需要持有货币数量,交易性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增函数。

影响交易需求因素是收入。

投机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持有准备用于购买债券,进行投机活动那部分货币。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减函数。

影响投机需求因素是利率。

论述题1. 凯恩斯基本理论。

(P509)国民收入决定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总需求):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水平决定。

国民收入增加时,短期看消费也增加,但在增加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来越小(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倾向比较稳定。

经济波动主要来自投资变动。

投资增加或减少通过乘数引起国民收入变动额数倍于投资变动。

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

2. 当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处于非均衡条件下,市场是怎样实现均衡?(P507)以皿区域C点为例S v I,存在超额产品需求,导致丫上升,致使C点向右移动。

L> M,存在超额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致使C点向上移动。

两方面力量合起来,使C向右上方移动,运动至IS曲线,从而匸S;这时L 仍大于M,利率继续上升,C上移;利率上升导致投资减少,收入下降,C左移,最后C沿IS调整至E。

3. 查找近十年中国投资资料,谈谈对这种状况看法。

第十五、十六章简答题:1.财政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财政政策效果是指政府支出或税收变化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影响。

拿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扩张性财政政策来说,这种财政政策效果总来说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影响:第一,扩张财政会使利率上升多少。

在其他情况不变时,若利率上升较多,财政政策效果就小一些,反之,则大一些。

而扩张财政会使利率上升多少,又取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利率系数(h),这一利率系数决定LM曲线斜率,h越小,LM越陡,则扩张性财政会使利率上升较多,从而政策效果较小。

第二,取决于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升时,会在多大程度上“挤出”私人部门投资。

如果投资对利率很敏感,即投资利率系数(d)很大,则扩张财政挤出效应就较大,从而财政政策效果较小,而在其他情况不变是, d 较大,表现为IS曲线较平缓。

总之,当LM较陡峭,IS较平缓时,财政政策效果较小,反之,则较大。

2•货币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货币政策效果是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应量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影响。

拿增加货币供给扩张性货币政策来说,这种货币政策效果大小主要取决于这样两点:第一,增加货币供给一定数量会使利率下降多少。

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很敏感,即货币需求利率系数h 很大,则LM 曲线较平缓,那么,这是增加一定数量货币供给只会使利率稍有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条件下,私人部门投资增加得就少,从而货币政策效果就比较小。

第二,利率下降时会在多大程度上刺激投资。

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动很敏感,即IS 曲线较平缓,那么,利率下降时,投资就会大幅度增加,从而货币政策效果就比较大。

总之,当LM较陡峭,IS较平缓时,货币政策效果较大,反之,则较小。

3.IS 曲线和LM 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才能做到这一点?一般而言,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即LM 曲线不变,而向右移动IS 曲线,会导致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增加;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即IS 曲线不变,而向右移动LM曲线,可以降低利率和增加国民收入。

考虑到IS曲线和LM 曲线上述移动特点,如果使IS、LM 曲线同方向和同等幅度向右移动可以使收入增加和利率不变。

如图3。

通过IS1曲线向右移动至IS2使收入从增加到Y2,利率由r1上升至r2,但与此同时向右移动LM曲线,从移至LM2,使利率从r2下降至r1以抵消IS曲线右移所引起利率上升而产生挤出效应”使国民收入更进一步向右移动至Y3o 上述分析说明,松紧不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相互搭配使用(相机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