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新区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新蓝图分析与点评深圳新摩尔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杨宝民2020年3月9日一、杭州下沙区块和大江东两个“产业新城”各有侧重《纲要》里明确,未来,钱塘新区要聚焦半导体、生命健康、智能汽车及智能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五大智造集群,布局5G、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
不过,根据大江东和下沙区块目前的发展趋势,各有侧重。
下沙区块,未来将会被打造成下沙科创服务城市,以科创和教育为主。
这里有两个名声在外的小镇,大创小镇和杭州医药港小镇。
目前,大创小镇已经牵手14所高校,在建一个60多万平方米的创新平台。
而杭州医药港小镇里,也已经吸引辉瑞、默沙东、拜耳等入驻,全球十大药企七家已至钱塘。
大学因为拥有众多的师生,以及精湛的科研力量,往往对一个区域甚至一座城市起到非常大的带动作用。
下沙区块,有着浙江省规模最大的高教园区,拥有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14所高校,约20万的师生在这里工作、学习、科研。
大江东区块,未来将要打造成一个江东智造创新城。
大江东区块的产业,重在制造。
就拿汽车产业来说,很少在一个地方,就能见证一辆汽车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但在大江东区块就可以。
多年来,已经有数不清的汽车在这里从一个零部件组装成整车。
这里,已经集聚了长安福特、林肯、Ferrotec、西子航空、格力、吉利、广汽、费列罗、顾家工艺、新松机器人、华东医药、传化公路港等一批知名企业。
可以说,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家里用的,都已经在这里形成产业集群。
二、杭州市钱塘新产业规划比较分析与点评推进新时代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依托能级的不断提升,未来跻身国家级新区靠的更是产业的加速腾飞。
2019年10,刚满半岁的钱塘新区,正式对外发布产业规划。
翻阅这份规划书,感受到的不仅是一张作战图,更是未来的宏伟画卷。
1、定位◆站在新历史方位,立足长三角和全国大局,对标国际一流,以世界眼光谋划新区产业发展◆把握数字化、融合化、高端化三大趋势◆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长三角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杭州湾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融合创新区2、发展思路围绕一条主线建设全球知名“两港”打造“五链”产业生态圈一条主线:即围绕以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融合创新为主线,以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建设杭州“数字经济硬核智造”核心引擎,培育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两港”:即建设“智能制造港”与“生物医药港”,充分融入全球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打响钱塘新区智能制造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名片”。
打造“五链”即打造“五链”融合产业生态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服务链、资金链与人才链,打通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人才链“五链”。
3、发展目标2022年主要经济指标力争进入国家级新区前十2025年产业竞争力和集聚度明显提升,生产总值比2018年翻一番2035年工业增加值相当于杭州其他地区的总和,再造一个杭州工业2050年产业经济指标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产业竞争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产业方向:“515”全球视野下产业再谋新篇依托新区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结合长三角、浙江省和杭州市产业发展方向,聚焦半导体、生命健康、智能汽车及智能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五大先进制造业,探索布局未来产业,发展研发检测、电子商务、科技金融、软件信息、文化旅游等五大现代服务业,逐步构建“515”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并以数字经济为主线,通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推进新区上下游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创新融合,建设智能科技引领、“智能、数据、融合”赋能的产业生态圈。
五大先进制造业:1.半导体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柔性电子显示、智能终端、智能应用等;2.生命健康产业,重点发展生物技术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数字诊疗、健康食品等;3.智能汽车及智能装备产业,重点发展智能和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子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以及智能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智能专用设备等;4.航空航天产业,重点发展大飞机关联制造、通用航空、商业航天、地勤和空管设备等;5.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先进基础材料等。
着力推进区内钱塘新区未来产业:率先探索布局代表未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新方向的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性产业,以更大力度开放集聚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材制造、量子信息等科技前沿领域创新资源,产业化道路上走得如此之快,以至于30年后,他多次踏入东方这片土地,寻求合作。
“在量子通信的产业化方面,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近年来,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弯道超车,快速攀升为全球实力领先的国家。
未来,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的领头羊,量子科技的世界是属于中国的。
”目前,在量子科技的全球地图上主要有三极:美国、欧洲、中国,分别发力不同领域。
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领先全球,美国见长于量子计算领域,欧盟则强在量子测量。
五大现代服务业:1. 研发检测产业重点引进国际国内一流大院名校名所,强化区校战略合作,构建“技术研发+小试中试+孵化加速+成果产业化+检验检测”全过程研发检测体系;2. 电子商务产业重点发展跨境电商,系统集成综合保税、智慧物流、临空经济、平台经济等开放功能;3. 科技金融产业重点引导金融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推进银政保金融、非银金融、私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发展;4. 软件信息产业重点提升工业软件支撑能力、行业软件核心竞争能力、互联网跨界融合能力等;5. 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提升城市宜业宜游品质,进一步增强人口集聚能力。
空间布局:整合聚优重塑空间新格局1总体框架按照“集中与留白”、“整合与共享”、“更新与融合”等产业空间布局思路,充分衔接钱塘新区战略规划空间架构,加快新区产业空间整合、产业要素集聚、产业分工协作和科技产业融合,构建“一轴双湾五园”的产业总体布局,强调整体产业功能引导,努力打造产、城、人融合的产业新城。
2功能布局一轴即创新发展轴,串联高教园区、大创小镇、智慧谷、科创谷等创新单元,并结合TOD开发增补若干创新服务节点,带动新区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双湾即金沙科创港湾、东沙融创港湾,培育国际化高端化城市服务、科创服务、产业服务,强化区校合作,推进沿江空间整治,打造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五园即五大产业园,规划布局半导体、生命健康、智能装备、新材料、未来产业等五大产业园,并在每个产业园融合布局万亩千亿产业平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邻里中心、产业拓展区等,建设功能复合型园区。
3重点平台谋划重点谋划与建设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半导体、汽车、新材料等“万亩千亿”产业平台,长三角小镇、钱塘实验室、国家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高等级创新平台,以及各类重大服务平台、中小微企业园、未来社区等,打造一批高质量、现代化、有竞争力的产业平台示范区。
4中小微企业园建设规划在下沙有机更新区和大江东前进区块建设2个中小企业园,总占地面积约2000亩,集中布局新引入的中小型优质企业项目;推进建设5个小微企业园,总占地面积约580亩,主要建设适合小微企业的标准厂房。
政策保障:实施高质量发展新举措按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的提出可实施、可操作、可落地的对策举措。
1组建一套工作专班,负责推进产业各项专门领域工作;2实施一批专项行动计划,围绕“515”产业推进组织实施;3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外引内育和做大做强;4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招大引强和落地建设;5制定一批专项政策,破解土地、人才、资金、环保、用能等方面的要素制约;6强化一批区校合作平台,打造“换高校知识经济圈”;7营造最优营商环境,打造“智慧政府”和“数字新区”;8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
未来的新区,宏伟蓝图越来越清晰!是蓝图更是作战图,钱塘新区将会一步一步走得更坚定!三、杭州与以及钱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比较分析与发展策略在生物医药产业布局上,2019年上海生物医药产值达到3800亿元,深圳3000亿元左右,北京2016年生物医药产值800亿元,预计2020年1500亿元左右。
近年来,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据市场监管局统计,2018年全市新设生物医药企业1003户,新增注册资本(金)85.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11%和33.37%。
生物医药产业工业产值连年保持10%以上增长,目前已突破500亿元。
依据计划,到2020年,杭州全市健康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5%,占地区GDP的7%左右。
目前,杭州市已初步形成新型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生物技术制药等多个细分产业集群,涌现出了一大批行业冠军,其中有生物医药领域“两弹一星”之称的贝达药业,开发出中国第一个真正具有商业意义的创新药;有泰格医药,中国最大的临床后CRO;也有歌礼生物,港交所第一家启动新制度之后上市的无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
杭州正加大产业布局力度,积极培育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计划到2022年初步建成全国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及产业化高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上,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城市。
建议2025年达到1600亿元产值规模。
杭州市政府在此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杭州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城市”的目标。
杭州是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如今形成了“一核三园多点”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2019年4月成立的杭州钱塘新区,将杭州生物医药产业的“一核”和“一园”纳入囊中。
业内专家称,此举优化了原先相对碎片化的生物医药发展布局,更利于建设高能级产业平台,将研发和产业化更加紧密结合,使得产业空间得以扩容。
杭州医药港小镇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下沙科技城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已落户生物医药企业300余家,实现年产值250亿元,占杭州生物医药产业比重达50%。
辉瑞、默沙东、吉利亚等全球十大药企,已有七家入驻。
杭州医药港小镇聘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学George Church教授为荣誉镇长,聘任诺贝尔奖获得者Aaron Ciechanover、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前任主席Walter Bodmer为顾问,并集聚了一大批生物医药领域的高端人才,其中国千、省千、市“521”等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生物医药从业人才超过2万名。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国内顶尖院所,帝国理工大学、奥克兰大学等世界100强高校,都与小镇“联姻共建”创新中心,做到产、学、研、资交融发展。
杭州正加大产业布局力度,积极培育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计划到2022年初步建成全国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及产业化高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上,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