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文博安防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目录第 1 章系统概述 (12)1.1建设背景 (12)1.2现状分析 (13)1.3需求说明 (14)1.4设计原则 (15)1.5设计依据 (16)第 2 章系统总体设计 (18)2.1设计目标 (18)2.2设计思路 (19)2.3总体结构设计 (22)2.4方案特点 (23)第 3 章风险防护等级及纵深防护体系 (26)3.1风险等级防护 (26)3.1.1 风险等级划分 (26)3.1.2 防护级别及要求 (28)3.2纵深防护体系设计 (30)3.2.1 第一层防护体系 (32)3.2.2 第二层防护体系 (32)3.2.3 第三层防护体系 (33)3.2.4 第四层防护体系 (33)3.2.5 第五层防护体系 (34)3.2.6 第六层防护体系 (34)3.2.7 第七层防护体系 (35)第 4 章系统详细设计 (36)4.1视频监控系统 (36)4.1.1 总体结构设计 (36)4.1.2 监控前端设计 (38)4.1.3 存储系统设计 (55)4.1.4 解码及控制 (61)4.1.5 大屏显示 (75)4.1.6 视频质量诊断 (79)4.2报警管理系统 (84)4.2.1 总体结构设计 (85)4.2.2 前端子系统 (86)4.2.3 传输子系统 (88)4.2.4 控制子系统 (89)4.2.5 系统管理 (89)4.3一卡通管理系统 (93)4.3.1 总体结构设计 (93)4.3.2 门禁管理系统 (96)4.3.3 人员考勤系统 (106)4.3.4 可视对讲系统 (109)4.3.5 人员通道/人证比对系统 (112)4.4客流分析统计系统 (115)4.4.1 系统简介 (115)4.4.2 系统架构 (116)4.4.3 业务设计 (117)4.4.4 系统功能 (118)4.5在线巡查系统 (119)4.5.1 业务设计 (119)4.5.2 系统功能 (120)4.6人脸识别系统 (121)4.6.1 系统架构 (122)4.6.2 系统功能 (123)4.7信息发布系统 (126)4.7.1 系统架构 (126)4.7.2 系统功能 (128)4.7.3 系统特点 (131)4.8车辆管理系统 (133)4.8.1 总体结构设计 (133)4.8.2 车辆出入口系统 (136)4.8.3 室内停车场系统 (144)4.9传输网络设计 (152)4.9.1 传输网络总体设计 (153)4.9.2 网络详细设计 (156)第 5 章文博综合安防平台 (163)5.1平台设计概述 (163)5.2平台整体架构设计 (164)5.2.1 平台整体架构 (164)5.2.2 视频应用子系统 (166)5.2.3 视频网管子系统 (167)5.2.4 电子地图子系统 (168)5.2.5 智能一卡通子系统 (170)5.2.6 车辆子系统 (171)5.2.7 客流分析子系统 (172)5.3平台子系统功能 (172)5.3.1 视频监控子系统功能 (173)5.3.2 报警管理子系统功能 (181)5.3.3 车辆管理子系统功能 (182)5.3.4 大屏幕控制子系统 (186)5.3.5 应用维护子系统 (188)5.3.6 客流分析子系统 (196)5.3.7 地理信息子系统 (198)5.3.8 一卡通子系统 (201)5.3.9 智能巡检系统 (206)5.4平台安全设计 (209)5.4.1 用户身份认证 (209)5.4.2 访问权限控制 (210)5.4.3 用户权限管理 (210)5.5平台对接设计 (212)5.5.1 接入第三方设备 (212)5.5.2 与其他业务平台对接 (215)第 6 章成功案例 (218)6.1北京故宫博物院 (218)6.2浙江省博物馆 (219)表1 场景及设备选型表40表2 录像存储统计61表3 视频质量检测功能82表4 报警类型表89图1. 物理架构图 (23)图2. 纵深防护体系设计 (32)图3. 网络高清方案物理拓扑图 (37)图4. 室外监控前端部署结构示意图 (39)图5. 周界热成像球机枪球联动 (43)图6. 出入口监控效果示例图 (46)图7. 走廊监控效果示例图 (47)图8. 电梯轿厢监控安装示例图 (48)图9. 楼梯口监控安装示例图 (49)图10. 监控中心监控效果示例图 (50)图11. 超宽动态摄像机对比效果 (53)图12. 周界热成像设备的安装及效果 (54)图13. 多sensor全局监控 (55)图14. 视频存储结构示意图 (56)图15. CVR N+0工作原理示意图 (58)图16. VRAID示意图 (59)图17. 数据备份示意图 (59)图18. ANR示意图 (60)图19. 解码拼控总体结构示意图 (62)图20. 单屏显示效果 (66)图21. 拼接显示效果 (66)图22. 分割显示效果 (67)图23. 叠加显示示意图 (67)图24. 半透明显示示意图 (68)图25. 图像拉伸显示示意图 (68)图26. OSD显示示意图 (69)图27. 网络抓屏显示示意图 (69)图28. 视频综合平台双交换构架 (72)图29. 视频综合平台前后板示意图 (74)图30. 海康拼接屏高亮显示对比 (77)图31. 海康拼接屏高对比度对比 (78)图32. 海康拼接屏快速响应时间对比 (78)图33. 海康拼接屏超宽视角对比 (78)图34. 大屏拼接效果图 (79)图35. 视频质量诊断架构 (81)图36. 报警管理系统架构图 (86)图37. 报警流程图 (91)图38. 一卡通管理系统物理结构图 (95)图39. 门禁管理系统结构图 (97)图40. 人员考勤系统结构图 (107)图41. 可视对讲拓扑图 (110)图42. 人员通道系统结构图 (112)图43.人员通道系统现场安装图 (115)图44. 客流分析统计系统架构 (116)图45.客流分析统计流程 (117)图46.客流分析统计业务 (118)图47. 博物馆单兵在线巡查 (120)图48. 人脸检测系统架构 (122)图49. 人脸抓拍流程图 (124)图50. 人脸抓拍界面示意图 (124)图51. 人脸比对识别流程图 (125)图52. 人脸比对识别界面示意图 (125)图53. 人脸抓拍查询界面示意图 (126)图54. 信息发布应用架构 (127)图55. 可视化节目制作 (129)图56. 车辆管理物理架构图 (135)图57. 车辆出入口系统结构图 (136)图58. 车辆出入口系统布局图 (143)图59. 车辆出入口现场安装图 (144)图60. 室内停车系统架构图 (145)图61. 车位诱导流程 (147)图62. 反向寻车流程 (148)图63. 室内停车系统总体效果图 (151)图64. 现场安装效果图 (152)图65. 传输网络拓扑示意图 (155)图66. 视频应用子系统架构图 (166)图67. 网管子系统逻辑架构图 (168)图68. 电子地图子系统架构 (169)图69. 智能一卡通子系统架构图 (170)图70. 子系统架构图 (171)图71. 子系统架构图 (172)图72. 平台界面 (173)图73. 移动设备监控 (181)图74. 报警功能 (182)图75. 车辆出入控制系统框图 (185)图76. 大屏控制 (187)图77. 报警管理 (190)图78. 报警联动 (191)图79. 录像配置 (192)图80. 运维管理 (195)图81. 客流分析 (196)图82. GIS地图应用 (199)图83. 轨迹查询 (201)图84. 用户管理 (202)图85. 门禁报警 (204)图86. 视频巡检 (206)图87. 系统巡检 (207)图88. 巡检分析 (208)图89. 视频质量诊断 (209)图90. SDK对接 (213)图91. 视频信号分配对接 (215)图92. 控制信号对接 (215)第 1 章系统概述1.1 建设背景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传承的文明古国,悠长的历史造就了大量的文物。
博物馆是典藏、保护、研究、展示、宣传相关文物的场所,它凝结着历史的精华,是人们与历史对话,传承与发扬优良传统,接受文明洗礼的重要场所。
馆内所收藏和保护的文物都具有不可再生性,很多藏品都是孤品,其遗留数量的特殊性和本身具备的历史、文化、艺术等特性决定了其不可估量的价值,所以博物馆文物安全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文物被盗,大多与保护措施存在漏洞有关,而且博物馆的安防需求有别于其它领域,如何针对文博安防的具体需求,制订切实有效的安防体系就成为文物保护的关键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文物的盗窃和反盗窃斗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一旦发生文物盗窃或损坏事件,极易引发较大的社会反响和价值损失,这也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博物馆安防监控系统,结合“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合一,对监控区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实时监控,切实打造良好的参观环境,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促进博物馆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博物馆对各方面的安全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根据国家关于《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等规范,参考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各类相关技术规范,考虑博物馆的实地现场情况及实际应用需求,为博物馆设计一套高水准、高质量、切合实际、升级扩展能力强大的综合安防监控系统,加强博物馆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及管理效益,提高博物馆的技防水平,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高效、智慧的现代化博物馆发挥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也对博物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1.2 现状分析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博物馆综合监管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基本的视频、录像、报警等,满足了博物馆安防的基本需求,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前期建设和规划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制约了建设系统扩建、视频资源的共享和应用业务的整合,从而限制了了博物馆防控体系技术水平的提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视频监控图像看不清,看不全,品牌混乱联网麻烦,实际视频资源利用率低;2.博物馆安防建设参差不齐,大部分以模拟视频监控为主,系统架构传统而不具有先进性,改造困难;3.博物馆安防系统设计时,时间比较早,虽在当时比较先进,但相比于现在已经大为落后;4.系统智能化程度低,安防管理大都通过人力解决,导致人力成本增大,响应不及时,而且容易遗漏相关紧要事件;5.报警、视频监控、门禁、考勤、停车场等子系统往往独立运行,形成信息孤岛,缺乏统一的顶层平台进行横向贯通地综合管理,缺乏系统间的复核与联动,致使防护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