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微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理念的倡导下,新课程已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
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课堂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健康发展,提倡对学生给予积极地、鼓励性的评价,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看
待学生。
结合我校目前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缺乏动力,而激励性评价
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这一实际,我校建立了课题小组对课堂教师激励
性评价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家罗什塔尔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实验从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中随机选取了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告诉这些学生的老师,他们非常有潜能,8个月后,这些孩子都有了出乎意料的进步,分析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对这些孩子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对这些学生经常微笑、点头、肯定,注视,经常称赞这些孩子,可以说正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态度促进了学生的转变。
这个实验表明教师的赞赏和期望对学生有着多么强烈的影响。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著名教育评论家斯塔弗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
自信。
”《新课标》也指出:“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要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
行动研究法对比研究法归纳与演绎
四、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发现问题。
本学期我校对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现状作了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我校教师使用激励性评价的现状。
获得第一手资料。
我校有五十六名教师参与了这次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一、背景资料(以下是您的个人信息,请把符合您的选项填入括号中)
1.性别()
A、男
B、女
2.年龄()
A 、20—30 岁
B 、31—40 岁 C、 41—50 岁 D、 50 岁以上
3.教龄()
A、 3 年或以下
B、 3—8 年
C、 9—14 年 D 、15—20 年
E、 20 年以上
4.任教的学段()
A、学前
B、小学 C 、初中、 D 高中
5.是否为班主任()
A 、是
B 、否
背景资料数据统计:
1、
2、
3、
4、
5、
我校教师背景分析:男女教师人数接近,男教师占总人数的46.4%,女教师占总人数的53.6%.中青年教师占总人数的85.7%,老教师占总人数的14.3%。
教师普遍具有教学经验,3-8年教龄人数占总人数的17.8%,9-14年教龄人数占总人数的35.7%,15-20年教龄人数占总人数的32.1%,20年教龄以上人数占总人数的14.6%。
所调研的全部是高中教师,科任教师占总人数的33.9%,班主任占总人数的66.1%。
二、单项选择,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里(除了特别指出为多选外,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