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用药统计
伤寒论不到五十味就可组成108种方剂。
1. 桂枝出现于方剂中45 次
2. 芍药出现于方剂中31 次
3. 甘草出现于方剂中47 次
4. 生姜出现于方剂中45 次
5. 大枣出现于方剂中42 次
6. 葛根出现于方剂中3 次
7. 麻黄出现于方剂中20 次
8. 杏仁出现于方剂中8 次
9. 柴胡出现于方剂中6 次
10. 黄芩出现于方剂中15 次
11. 人参出现于方剂中18 次
12. 半夏出现于方剂中19 次
13. 枳实出现于方剂中11 次
14. 细辛出现于方剂中6 次
15. 干姜出现于方剂中20 次
16. 五味子出现于方剂中4 次
17. 知母出现于方剂中7 次
18. 石膏出现于方剂中6 次
19. 胶饴出现于方剂中2 次
20. 茯苓出现于方剂中16 次
21. 大黄出现于方剂中13 次
22. 黄连出现于方剂中10 次
23. 麦门冬出现于方剂中5 次
24. 白朮出现于方剂中18 次
25. 桔梗出现于方剂中3 次
26. 黄耆出现于方剂中6 次
27. 猪苓出现于方剂中1 次
28. 泽泻出现于方剂中3 次
29. 甘草炙出现于方剂中80 次
30. 附子出现于方剂中20 次
31. 当归出现于方剂中14 次
32. 厚朴出现于方剂中7 次
33. 干地黄出现于方剂中5 次
34. 龙骨出现于方剂中2 次
35. 芒硝出现于方剂中3 次
36. 防己出现于方剂中2 次
37. 吴茱萸出现于方剂中2 次
38. 生地黄出现于方剂中2 次
39. 栝楼根出现于方剂中1 次
40. 栝蒌实出现于方剂中次
41. 牡蛎出现于方剂中3 次
有了以上的单位药,就可次构成以下的经方方剂(指仲景方而言)
[0] 桂枝汤1
[1] 葛根汤2
[2] 麻黄汤3
[3] 小柴胡汤4
[4] 大柴胡汤5
[5] 小青龙汤6
[6] 大青龙汤7
[7] 小建中汤10
[8] 三黄泻心汤13
[9] 麻杏甘石汤14
[10] 大黄甘草汤15
[11]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16
[12] 调胃承气汤22
[13] 防己黄耆汤23
[14] 防己茯苓汤24
[15] 理中丸29
[16] 麻黄细辛附子汤30
[17] 麻黄加术汤31
[18] 麻黄附子甘草汤33
[19] 麻黄附子汤34
[20] 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道汤41
[21] 黄连汤44
[22]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46
[23] 芍药甘草附子汤47
[24] 泽泻汤49
[25] 干姜附子汤50
[26] 排脓散54
[27] 排脓汤55
[28] 干姜人参半夏丸61
[29]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62
[30] 黄芩汤63
[31] 柴胡桂枝干姜汤66
[32] 柴胡桂枝汤67
[33] 柴胡加芒硝汤68
[34] 泻心汤70
[35] 黄耆桂枝五物汤74
[36] 黄耆芍桂苦酒汤77
[37] 附子泻心汤80
[38] 附子汤82
[39] 半夏散及汤84
[40] 半夏麻黄丸85
[41] 半夏干姜散86
[42] 半夏泻心汤87
[43] 五苓散92
[44] 苓桂术甘汤96
[45] 吴茱萸汤/茱萸汤97
[46] 四逆散112
[47] 四逆加人参汤113
[48] 四逆汤115
[49] 人参汤118
[50] 去桂加白朮汤119
[51] 生姜泻心汤123
[52] 枳实芍药散133
[53] 枳术汤136
[54] 甘草麻黄汤137
[55] 甘草泻心汤138
[56] 甘草干姜茯苓白朮汤139
[57] 甘草干姜汤140
[58] 甘草附子汤141
[59] 甘草汤146
[60] 大黄黄连泻心汤150
[61] 大黄附子汤151
[62] 大承气汤158
[63] 茯苓四逆汤187
[64] 茯苓甘草汤188
[65] 茯苓杏仁甘草汤189
[66]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190
[67]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191
[68] 白朮附子汤194
[69] 小半夏加茯苓汤198
[70] 小半夏汤199
[71] 厚朴七物汤200
[72] 小青龙加石膏汤201
[73]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202
[74] 厚朴大黄汤203
[75] 小承气汤204
[76] 厚朴三物汤205
[77] 桂枝麻黄各半汤215
[78]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217
[79] 桂枝加芍药汤218
[80] 桂枝加黄耆汤219
[81]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220
[82] 桂枝加附子汤221
[83] 桂枝附子汤222
[84] 桂枝二麻黄一汤223
[85] 桂枝二越婢一汤224
[86]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226
[87] 桂枝去芍药汤227
[88] 桂枝人参汤228
[89]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229
[90] 桂枝生姜枳实汤230
[91]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232
[92] 桂枝甘草汤233
[93] 桂枝加大黄汤234
[94]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236
[95] 桂枝加葛根汤237
[96] 桂枝加桂汤238
[97] 茱萸汤/吴茱萸汤239
[98] 真武汤240
[99] 桔梗汤242
[100]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243 [101] 桂苓五味甘草汤244
[102] 桂姜草枣黄辛附子汤246 [103] 越婢加术汤247
[104] 越婢加半夏汤248
[105] 越婢汤249
[106] 黄耆建中汤256
[107] 茯苓泽泻汤257
构成方剂共: 108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