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和滴定实验

中和滴定实验

中和滴定实验
1. 实验原理
中学化学只要求掌握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因此计算依据是:H+ +OH-=H2O,即强酸电离出来的n(H+)与强碱电离出来的n(OH-)应相等。

中和滴定的终点可借助于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

2. 实验步骤(用已知浓度的碱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酸溶液)
①用移液管准确吸取一定量未知浓度的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滴入2~3滴酚酞指示剂。

②记录碱式滴定管内溶液的初读数后进行滴定。

滴定时左手挤压玻璃球处的橡皮管,右手拿锥形瓶,边
滴边振荡(绕一个方向),滴至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并在半分钟内浅红色不褪即到终点。

记下末读数。

消耗碱的体积 = 末读数–初读数
③再重复滴定一次,将有关数据记录下表。

取两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根据中和原理计算出未知酸的物
质的量浓度。

3.
①滴定管中装入溶液后,注意检查滴定管下端尖嘴部位有否气泡,如有应赶掉它,然后再记录初读数。

②强碱滴定强酸时,一般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强酸滴定强碱时,常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③在滴定过程中,如碱液滴在靠瓶口处的内壁上,可用蒸馏水把它冲入瓶内。

④如标准液滴在锥形瓶外或有其他损失时,都应该重做。

⑤为便于观察颜色的变化,减少滴定误差,有时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

4. 误差分析
以标准浓度的HCl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误差分析为例。

滴定装置如图所示。

原理:V(HCl) c (HCl) = V(NaOH) c (NaOH) c (NaOH)=
c (HCl)V(HCl)
V(NaOH)。

1. 指示剂的选择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要与酸碱中和后的溶液的pH越接近越好,且变色要明显,一般来说,酸碱用甲基橙;碱,若酸碱有一方是弱的,则应根据中和所得盐的pH来确定选用上
述哪种指示剂,一般来说,强酸与弱碱用甲基橙,强碱与弱酸用酚酞,石蕊不能作中和滴定的指示剂。

⑶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2. 中和滴定的仪器及试剂
(1
)仪器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液、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氢氟酸)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溶液和强氧化性溶液)
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
(2)试剂
标准溶液、待测溶液
指示剂
作用: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确定终点
选择:变色要灵敏、明显(终点与变色范围一致)
3. 中和滴定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为例)
⑴准备:
①滴定管:
a.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
b. 洗涤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洗涤2~3次,并排除管尖嘴处的气泡;
c. 用漏斗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2~3 cm处;
d. 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记下刻度。

②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③移液管:转移少量溶液用,其洗涤方法与滴定管相同。

⑵滴定:
①用移液管(或碱式滴定管)取一定体积待测液与锥形瓶中,滴入2~3滴指示剂。

②用左手握活塞旋转开关,右手不断旋转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至橙色或粉
红色出现,记下刻度。

⑶计算:每个样品作2~3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