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

19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高邮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赵凤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悟“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体会文字的意蕴,产生阅读其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品读课文,感受文章中的“景”的自由,体会文中小姑娘自由快乐的生活和祖孙情深。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让我们先听一首歌。

(播放《童年》)。

你们知道刚才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童年》)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发生的很多事情都让我们难忘。

2、大作家萧红也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她最难忘的是她和祖父的园子。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

(板书课题)
二、布置要求,引导预学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初学课文后,你又产生了那些疑问?
三、预习反馈,诊断查学
1、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四、目标引领,探究导学
过渡:为什么一个园子能让她如此留恋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还可以作批注,写下所感所想。

(一)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园中景物的呢?
(2和13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个自然段,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园子?为什么?
(好大—园子大;好多—动物种类多;好看—颜色多而且鲜艳;好玩—有趣……)(2)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个好大、好多、好看、好玩的园子吧。

(出示课件)。

(3)漂亮吧,这一段主要是写园子里面的什么呢?(小动物)请喜欢小动物的同学一起有感情地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13自然段。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第2自然段描写的是园子里的小动物,那13自然段主要写的是园子里的什么呢?请大家快速浏览第13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写的是园子里的什么?(庄稼)
(3)这一段里出现了两个词“倭瓜”和“谎花”分别指什么?
(“倭瓜”是北方方言,其实就是我们吃的南瓜。

北方称南瓜为倭瓜。

我们见到的都是那些根很大的,圆圆的。

不过也有一些倭瓜是长的,可以上藤上架。

“谎花”是一种不结果实的花。

开了谎花以后就不再结瓜了!这个谎就是假的意思。


(4)这一段也是写园子,一共11句话,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

是哪句话?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5)“一切都活了”,花活了吗?怎么活的?鸟活了吗?怎么活的?虫子活了吗?怎么活的?
(6)这个“活”怎么理解?(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7)倭瓜怎么活?黄瓜怎么活?玉米怎么活?
(8)庄稼在祖父的伺弄下长得多好啊!这个活还有长势旺盛的意思。

(9)蝴蝶是怎么活的?这个活还有什么意思?(自由自在)
(10)“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你从这句话体会出什么?(悠闲惬意)(1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快乐、自由的园子)
(12)那我们就带着快乐、自由的心情和老师合作,读好这一段。

(13)为什么在萧红的眼里,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小组合作讨论)
(作者的童年是自由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看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了。

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着在景物上,借助景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景抒情。

作者写园子的自由实际上是要写“我”童年生活的自由)。

4、引导对比品读。

请大家仔细看第2和第13自然段,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合作交流)——蜂子蝴蝶蜻蜓蚂蚱都是有翅膀、有腿的的活物,可作者却写它们的颜色,即便写蜂子飞,最后也让它落到花上不动了,胖乎乎的。

——倭瓜黄瓜玉米都是静物,可作者却写它们疯长,写它们上架、上房、上天。

——萧红的描写非常独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二)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1、课文仅仅写了园子中的昆虫和庄稼吗?还写了什么?
生:“我”和祖父在园中劳动。

2、默读课文3~12自然段,看看祖父和“我”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事?画出描写“我”干活和玩耍的语句。

你觉得哪个自然段写得最有趣?为什么?
小组合作交流。

A 预设小节3:
a、你怎么理解溜平?(下了种,一般性是用手把土窝抹光滑,抹平整;可这里呢?我是怎么弄平?)
b、动作演示:溜平和“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结果就把菜种踢飞了。

指名读。

(调皮淘气)
c、“哪里……反而”全班读。

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体现动作的词来读,来体悟乐趣。

(相机板书:快乐)小结:是呀,踢出的是泥土和种子,可飞出的却是快乐!
B预设小节4:
a、你从哪里看出她瞎闹的?(用动作演示一下铲地和乱勾)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读书。

b、透过这个“爬”字,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孩子?
C预设小节12:
a、对呀,不是拿而是一抢,不是轻轻慢慢地浇,而是往天上扬。

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学生采用边读边去体验作者心情的读书方法。

b、指导学生读出我的快乐,尤其是我的动作和“喊”的语句。

谁来喊一喊——指名读、全班读。

小结:是呀,我扬起的不仅是水滴,更是我的无忧无虑。

D预设11小节:
指导学生抓住四个“又”
3、师:闹够了,玩累了,我就干什么了?——阴凉地里睡大觉;不用枕头,不用席,草
帽遮脸如梦里。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小结: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下种,我就瞎闹,祖父铲地,我就乱勾,祖父浇菜,我就乱闹,漫步在园中,我们看到,无论我想怎么样,就——,想做什么,就——我完全是——。

所以说,祖父的园子是“我”儿时的(乐园)。

(板书:乐园)
(三)感悟自由的源泉。

1、其实,我在园中做过有趣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我曾经捉来一只大蚂蚱,把腿用线
绑上,过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栓了一只腿,而蚂蚱不见了。

我曾经在祖父拔草时,在他
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盛开的玫瑰,红通通足有二三十朵,祖父还以为那年春天雨水大,玫
瑰香气传得远呢!小组讨论: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还可能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2、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更大的原因是她有一个好祖
父。

这位祖父好在哪里?
(勤劳—培育庄稼,慈爱宽容—从不责备。


3、文章中有好几处写到了祖父的笑,请看课文插图你从祖父的笑中读到了什么?(笑中
的慈爱、包容、呵护)。

4、小结:是啊,有了祖父的爱,这座园子才会充满生机,充满乐趣,所以在“我”眼里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是一
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板书:爱园)
五、巩固练习,反馈练学
1、完成《导学案》自主检测。

2、反馈交流。

六、课堂总结,拓展思学
1、介绍萧红的人生经历。

为了上好这节课,老师读了些资料,想告诉你们:萧红是个苦孩子,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因她是女孩不喜欢;后妈也不爱她;祖母特别爱清洁不喜欢小孩子闹腾;唯有祖父,年迈的祖父疼爱她;每当萧红被继母打骂时,祖父就用粗糙的手抚摸着她说:“长大了就好了!”祖父的爱温暖了萧红的童年。

2、所以这个园子是萧红的乐园,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更是她的家园。

(板书:家园)萧红怀念的是园子,怀念的是祖父,也是怀念那一段真性情的岁月。

萧红后来写了一本书叫——《呼兰河传》。

在《呼兰河传》记叙了一些人还有一些小事。

文章的结尾她这样说:“呼兰河这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这位北国才女在1942年1 月22日一个凄凉的冬日去世了,只有31岁。

在这堂课要结束的时候让我们来轻轻地读首诗。

也算是我们对她的一种纪念!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
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
祖父
戴一顶大草帽

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就铲地
祖父种菜我就溜平
祖父浇水我就“下雨”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活的
花醒了鸟飞了
虫子说话倭瓜上架
玉米上天黄瓜开花
玩累了
我找个阴凉地
就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
只有一顶小草帽
……
七、作业设计
1、完成《导学案》课后作业。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丰富多彩的,请选择一件童年趣事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2、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八、板书设计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乐园爱园家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