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5. 奇妙的透镜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5. 奇妙的透镜教案

《3、5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透镜,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逐步建立物理学习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实验器材】
凹透镜和凸透镜若干、手电筒、光具座及其组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奇妙的透镜》是前一节《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

由于透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向学生介绍透镜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这是后续知识“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因此,它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按照《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做成凸透镜和凹透镜引入新课,体现透镜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出透镜对光的作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用探究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新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透镜的基本知识。

我先让学生观察透镜,然后鉴别出桌上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化。

第二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

我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材上是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出现的。

我选用了激光光学演示仪做的实验,使得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学生更容易掌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画出光路图,因透镜有一定的厚度,学生作图时有一定的困难,花的时间较多。

第三部分:利用光路图介绍焦点和焦距,并和学生一起归纳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规律(平变焦,焦变平,心不变),方便记忆。

课堂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及时应用,当堂达标,提高教学有效性。

让学生学会测量焦距,掌握读数、记录方法,理解造成误差的原因。

不知课外作业,加深对透镜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后半阶段时间把控不好,教学比较匆忙,知识点还不够牢固。

学生探究的时间较多,作图时间较长,导致课堂前松后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