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岳阳楼记

2020年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岳阳楼记

一、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一、重点实词1. 通假字(1)百废具兴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2)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2. 古今异义(1)越.明年古义:________,今义:越过(2)横.无际涯古义:________,今义:与“竖”相对(3)薄.暮冥冥古义:________,今义:与“厚”相对(4)则有去国.怀乡古义:________,今义:国家(5)至若春和景.明古义:________,今义:景色,景物3. 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忧谗.畏讥原意:谗言,句中意:________(2)形容词用作名词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原意:贤明,句中意:________(3)名词作状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原意:时间或次序在前的,句中意:________后:原意:时间或次序在后的,句中意:________4. 其他重点实词(1)越明年..明年:______________ (2)政通.人和.通: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百废.具兴.废:______________兴:______________ (4)增.其旧制.增:______________制:______________ (5)予观.夫巴陵胜.状观:______________胜:______________(6)横无际涯..际涯:______________(7)朝晖.夕阴晖:______________(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______________观:______________(9)前人之述备.矣备:______________(10)南极..潇湘南:______________极:______________(11)迁.客骚人迁:______________(12)若夫淫雨霏霏....淫雨:______________霏霏:______________(13)连月不开.开:______________(14)浊浪排空.空:______________(15)日星隐曜..隐:______________曜:______________(16)山岳潜形..潜:______________形:______________ (17)樯倾.楫摧.倾:______________摧:______________(18)薄暮冥冥..冥冥:______________ (19)忧.谗畏.讥忧:______________畏:______________(20)至若春和.景明和:______________(21)一碧..万顷一:______________碧:______________(22)沙鸥翔集.集:______________(23)锦.鳞游泳锦:______________(24)郁郁..青青郁郁:______________(25)而或长烟一空..一:______________空:______________(26)宠辱偕.忘偕:______________(27)把.酒临风把:______________(2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______________求:______________(29)或.异二者之为或:______________(3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______________(31)微斯..人微:______________斯:______________二、重点虚词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________1.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________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________________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________2.以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________3.则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________________4.乃.重修岳阳楼三、句子翻译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018广东广州)2.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019广东省卷)3. 去国怀乡,忧馋畏讥。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019四川内江、内蒙古通辽,2018湖南娄底、四川遂宁)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019四川内江,2018重庆B卷)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 微斯人,吾谁与归?(2018湖南娄底、广东广州、浙江宁波)四、内容探究◎理解概括1. 第3、4两段表现了迁客骚人的不同心境,用自己的话分别说一说“悲”和“喜”的原因。

2. 文章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写作技巧3. 本文主要表达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政治抱负,为什么还要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洞庭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景色?◎主旨情感4. 阅读课文第3、4段,概括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5.“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统编课后“思考探究”)6. 文章结尾“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素养提升设问7. 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变式设问: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忧乐观?你认为这种忧乐观对你有什么启示?8. 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金题演练人物相关全国视野2019辽宁辽阳,内蒙古通辽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甲】《岳阳楼记》第5段【乙】范仲淹,字希文。

少孤甚贫,日食齑①粥一角,勤苦读书,便以天下为己任,每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尝谒相士问云:“能作宰相否?相士云:“不也。

”再问:“能作名医否?”相士讶之曰:“何前问之高,而今问之卑也?”曰:“惟宰相、名医,可以救人。

”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注释】①齑(jī):韭菜的细末。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少孤.甚贫()2. 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B. 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C. 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D. 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3. 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分)(2)何前问之高,而今问之卑也?(2分)4. 甲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抱负?乙文通过哪两件事表现范仲淹的这一政治抱负?请简要概括。

(4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岳阳楼记一、1. (1)具俱全、皆(2)属嘱嘱托2. (1)到(2)宽阔(3)迫近(4)国都(5)日光3. (1)说坏话(2)贤明的人(3)在……之前;在……之后4. (1)第二年(2)顺利;和乐(3)荒废了的事业;创办,建立(4)扩大;规模(5)看;美好(6)边际(7)日光(8)壮丽;景象(9)详尽(10)向南面;至、到达(11)贬谪、降职(12)连绵不断的雨;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13)指天气放晴(14)天空(15)隐藏;光芒(16)隐没;形体(17)倒下;折断(18)昏暗(19)担心;惧怕(20)和煦(21)一片;青绿(22)停息(23)美丽的(24)形容草木茂盛(25)全;消散(26)一起(27)持、执(28)曾经;探求(29)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30)指朝廷(31)如果没有;这种二、1. ①代词,代指“这件事”②助词,可译为“的”③助词,可译为“的”2. ①连词,表目的,来②介词,因为3. ①就是②连词,就4. 副词,于是,就三、1.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

2.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3.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4.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5. 在朝廷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

6.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7.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四、1. 示例: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产生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的情绪,再加上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

天气好的时候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才会“心旷神怡”。

2. 示例: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是乐人之乐的大乐。

3. 示例:描写洞庭湖的景色,是为了突出迁客骚人在不同景色下的悲喜心情,与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表达作者的政治抱负做铺垫。

4. 示例:这两段是拟写游人的“览物之情”。

第3段,表现出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第4段,表现出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情怀。

5. 示例:“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

“古仁人”则不然,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襟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是对儒家传统的“与民同乐”观念的发展,更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6. 示例:既写出了作者在政治上曲高和寡的孤独感,也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情怀。

7. 示例:天下兴亡,人人有责,不能说与我们无关;作为普通人,我们要跳出小我,关爱他人、关心国家、奉献社会。

8. 示例一:能。

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

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平常心境。

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平常心待之,就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示例二:不能。

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

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是这个道理。

金题演练(12分)1.(2分)(1)如果没有(2)幼而无父(每空1分)【解析】“孤”可迁移到《大道之行也》中的“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意思是“幼而无父”。

2. (2分)A【解析】利用对话标志断句,故应在“相士赞曰”后断一处,再结合该句的意思:相士称赞说:“你仁心如此深厚,真宰相之才啊。

”故正确断句应为: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

3. (4分)(1)(2分)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