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连云港中考名著复习(含13本必读)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链接中考】1.请仿照示例,依据《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从所提供的标题中任选一个,用几句话介绍它的情节,并简要写出你的思考(可评价人物,可叙说启发)。
(3分)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赠送银两、打发金氏父女走后,设计教训镇关西,不料三拳竟把镇关西打死了。
【我的思考】鲁提辖是一个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的人。
备选标题:①了不起的粉刷工②扮一回胆大包天的海盗③快乐的海盗营地【了不起的粉刷工】姨妈罚汤姆刷围墙,汤姆设法让伙伴们主动替他干活,而他自己则一边休息,一边用刷墙的机会换来了一件又一件物品。
【我的思考】汤姆真是个“狡黠”的男孩,他的所言所行无不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可爱。
【扮一回胆大包天的海盗】汤姆离开学校后产生了当海盗的念头,在林间小径上与好友乔•哈泼照着书上的打斗场景扮演了一回海盗。
【我的思考】“海盗情结”反映了汤姆对平庸守旧的社会生活的厌恶,对自由理想世界的向往。
【快乐的海盗营地】汤姆欣赏了岛上的晨景,就和乔•哈泼、哈克在沙滩上嬉戏,吃完鲜美的营地早餐,三个小“海盗”就踏上了林间探险的旅程。
【我的思考】放飞童心,投身自然吧,去享受自然馈赠给我们的那份闲暇,那份宁静,那份洒脱!2.《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
其中,“洞中历险”写的是汤姆与蓓姬在洞中三天三夜的历险经历,期间,他们遇到过印第安人乔。
半月后,汤姆打开堵死的洞口,发现乔已饿死在洞口旁。
当汤姆带着哈克再度进入山洞,他们发现了装着金钱财宝的箱子。
(2分)3.宋江选择了逃离宋家庄,美国(国籍)的马克•吐温(作者)笔下的汤姆•索亚选择了逃离教会学校。
请你对汤姆•索亚的逃离作出自己的评价。
(4分)示例一:我赞同。
因为教会学校的生活枯燥无味,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他的逃离是对学校生活的反抗,是对自由的追求。
示例二:我认为不对。
因为他还是一个孩子,出逃后的生活有一定的危险,会让家长非常担心,再说,出逃不是长久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以选择其它合适的方式来追求自由。
示例三:我认为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他的逃离。
他对自由的追求,对学校生活的不满是可以理解的,但选择逃离的方式是不值得提倡的。
4.《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迷路后,急切希望有人来救他们,但后来汤姆见到了人,却吓得动弹不得,这是为什么?(2分)因为汤姆见到的是印第安人乔,汤姆在法庭上指证过乔杀了人,他害怕乔会杀他报仇。
5.(1)在接下来的一两天里,他都在法院外面转悠,心里总有一股冲动,想要进去,这种冲动几乎到了无法抗拒的地步,哈克的情况也差不多,他们从法院门前走开,但总是有那种令人牵肠挂肚的东西要马上将他们吸引过去。
每逢有闲人从法院里出来,他都要竖起耳朵听他们议论,但是听到的始终都是令人担忧的消息。
选段出自《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是马克·吐温,文段中的“他”是汤姆,“令人担忧的消息”是酒鬼莫夫·彼得由于被印第安人·乔设计陷害杀了人,而此时又没有有利的证人出来指证,情况很糟糕,可能会被判刑。
(4分)【知识梳理】1.汤姆•索亚是近代世界文学中鲜活的“顽童”形象。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形象?一是为了表示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二是为了引起社会对“顽童”的关注,启发人们如何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如何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2.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①汤姆•索亚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即使在洞中历险时,他也很少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处处为蓓姬着想。
他关心她、安慰她,身上仅有的一块面包自己不吃,让蓓姬吃。
最后,正是由于他的勇敢和机智,才能从洞中脱险。
②他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
他开始不敢出来指证杀人犯印第安人乔,但后来终于挺身而出,指证杀人犯。
③他厌恶教会学校里枯燥无味的生活,对教堂里牧师干巴巴的说教更为反感,幻想着能过上像传说中的海盗和绿林好汉一样的新奇冒险的生活。
3.你希望经历汤姆•索亚那样的历险生活吗?为什么?①希望经历汤姆•索亚那样的历险生活,往往是一个儿童的天性。
因为儿童天性喜欢幻想,喜欢历险。
②汤姆的历险是他对教会学校里枯燥无味生活的反抗,是可以理解的。
而现在的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能生硬模仿汤姆的行为。
③汤姆擅自离家出走,幻想当海盗,在今天是不值得提倡的,更不能去仿效他。
我们要学习他富于幻想、真实善良、勇敢机智、乐于助人的品质,而不是单纯去模仿他的行为。
4.主要情节和理解、感悟:当“海盗”去:描写了汤姆在厌倦了学校枯燥的生活,体验了人情的冷暖和情感的孤独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表现了青少年在成长期所特有的反抗心态。
“海盗”生活:描写了汤姆、乔和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
通过景物、心理、言行的描写,充分表现了三个少年在摆脱了成人社会的禁锢以后,在享受大自然当中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
洞中历险:描写了汤姆在历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勇敢的精神,以及他们在死亡与恐怖的威胁中表现出的那种毫无杂质的人性特征与高尚纯洁的友情。
作为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把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亲和与对立关系表现得十分透彻。
同时,也充分突出了人在征服自然和社会过程中的艰苦。
5.《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都具有怎样的儿童心理?请简要回答。
要点:都具有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厌倦学校枯燥的生活)的儿童心理。
6.“完完全全是孩子气的行为越来越少,而成人的行为为数增加了”。
(勃莱阿语)《汤姆•索亚历险记》体现了一个孩子从少年到成熟期的成长。
请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点。
①从开头汤姆和蓓姬赌气、耍小性子进到汤姆显出一副侠义心肠,代蓓姬受罚,以至最后在山洞中处处扶持爱护蓓姬。
其间的成熟是显然的。
②开头是汤姆反抗包莉姨妈而出走,结束时汤姆已为姨妈伤心过甚而担心,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态是成熟的表现。
7.某校初一(2)班同学在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对汤姆•索亚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正方:我方认为,汤姆•索亚是一个令人鄙弃的孩子。
他顽固不化,置包莉姨妈的劝告于不顾,屡屡犯下错误;他不努力学习,爱弄虚作假,自己不认真背《圣经》,用物品与同学们交换彩色纸条,凭彩色纸条获得了学校最高荣誉奖,得到了一本《圣经》;他爱耍小心眼,为了报复蓓姬,惹蓓姬生气,他有意与女孩子艾美套近乎。
反方:我方认为,汤姆•索亚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孩子。
他聪明活泼,他诱惑小朋友们,拿小玩意与他交换,一个接一个地玩着“刷墙”的游戏,把包莉姨妈的惩罚变成了快乐;他勇敢无畏,在法庭上挺身而出指证了杀害医生的印第安人乔;他心地善良,舍己为人,洞中历险时,他把仅有的一块面包让给蓓姬吃。
8.《汤姆•索亚历险记》第4章里记述在主日学校怎样才能得到奖品《圣经》?汤姆是怎样获得校长颁发的奖品并成为主日学校名人的?要背诵两千首诗。
他用自己手里的玩具物品换取其他孩子手里通过背圣诗而积攒的蓝票、红票、黄票,申请得到《圣经》。
9.汤姆•索亚是个好奇心极强、富于冒险精神的孩子。
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能够反映他这一性格特点的某一个情节。
在野餐那天,汤姆发现了一段自然台阶,他与蓓姬一起开始他们的探险。
于是有了“洞中历险”的故事。
10.汤姆和蓓姬在岩洞中遭遇了哪些困境?在困境面前汤姆表现出了哪些可贵的品质?试举例加以说明。
迷路,没有火照明,饥饿疲劳,蓓姬的消沉,遇到印第安人乔。
在死亡与恐怖面前的沉着勇敢和机智,如:节省蜡烛和食物,在蓓姬失去信心时给她打气,拉着风筝线探路等。
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如:处处关心蓓姬。
11.汤姆和蓓姬后来是怎样脱离险境的?汤姆把一根放风筝的线系在一个突出的地方,边摸索着走边放着线,找到了一个山洞出口,后被人送回家。
(拉着风筝线探路。
)12.汤姆当“海盗”回来后,依然没有和蓓姬和好,但当蓓姬在教室内身处险境即将遭受老师惩罚时,他挺身而出。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这一情节。
蓓姬偷看老师的书,被汤姆发现后撕破了插图,在老师追问时,汤姆说是自己撕的,从而接受了留堂两小时的处罚。
中考专题复习——名著(《西游记》)【链接中考】1.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
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3分)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的讲信义。
2.孙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被师父误解而逐回花果山。
后来是什么原因促使孙悟空离开花果山,重新保护师父唐僧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途?(2分)①虽在花果山但心中一直挂念师父的安危;②师父有难(被黄袍老怪捉去),八戒采用激将法向师兄求救(义激孙悟空)。
3.《西游记》采用章回体结构,回目往往揭示了本回的主要内容。
请根据第七回的回目“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简要概括出本回的主要情节(不超过60个字)。
(3分) 太上老君将大圣推入八卦炉炼丹。
开炉时大圣逃出,再闹天宫。
玉帝请来佛祖,大圣一筋斗未能跳出佛祖手掌,被佛祖压在五指山下。
4.《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蟠桃、盗饮御酒、窃走仙丹被捉住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事他才被降伏的?(3分)太上老君把孙悟空放入炼丹炉内烧了四十九日,以为他已化为灰烬。
老君开炉取丹时,孙悟空竟跳出丹炉往外就跑。
众神打他不过,请如来佛祖帮忙,最后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5.《西游记》第十七回的回目是:“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请从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概述这个回目故事的主要内容。
(3分)黑风山妖怪(趁乱从观音院)偷走了唐僧的袈裟;孙悟空追寻袈裟,大闹黑风山,(不能取胜)后去请观音菩萨帮忙;最终(观音)收服了黑熊怪,(悟空)夺回了袈裟。
6.下面是《西游记》中四位取经人物的画像,分别由代表各自名号的汉字组合而成。
仔细观察后,完成以下两小题:(4分)①简要概括小说中“D”这个人物由“天将”成为取经人的过程。
(2分)卷帘大将因打破玻璃盏(玉盏或琉璃盏等)被贬,在流沙河为妖;后经菩萨劝化,成为唐僧的三徒弟。
②有人认为“D”在取经途中是一位多余的人物,你不赞同这种看法,理由是:(2分)他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配角。
他调解师徒(师兄)之间矛盾,陪伴、保护师父,为取经成功同样立下汗马功劳。
7.名著阅读。
(5分)①《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的“尸魔”就是“白骨夫人”,她是如何“三戏唐三藏”的?②《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皇帝邀清格列佛观看宫廷表演前,小人国人民已经不再觉得格列佛对他们会有危险了,有时会在格列佛的身体上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