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机械安全管理制度

工程机械安全管理制度

工程机械安全管理制度1 目的加强设备工程机械安全管理,规范运行秩序,保障设备、人员、运行和检修安全。

2 适用范围公司范围内井下、地面的工程机械、操作人员、行人和岗位附近相关人员。

“工程机械”是指:运输卡车、低速运输车、装载机、铲运车、凿岩台车、扒渣机、皮卡车和有轨运输电机车等设备。

3 工程机械设备三级管理3.1 矿级职责:(1)制订管理制度、规程、点检表、台帐,日常检查督办考评履职情况;(2)设备入厂、入井审核把关;(3)人员资质把关、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岗位红线制定;(4)组织设备专业专项检查和责任点检;(5)检修票证办理和把关审核。

3.2 工区级职责:(1)地面井巷运输环境管理;(2)规范、培训和检查运行秩序;(3)检查班组级和操作人员履职;(4)对设备进行专业点检和自查自纠 3 次/ 月;(5)监督检修票证落实。

3.3 班组级职责:(1)班前、班中培训;(2)填写日常点检、运行记录;(3)设备维护保养,不带病运行;(4)落实检修作业票证及安全措施;(5)按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设备。

4 人员资质管理4.1 工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发放的有效证件,按准驾车型操作车辆。

运输卡车驾驶持 B 照,其它工程机械设备由主管部门核发的特殊工种操作证。

4.2 各单位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审核特种作业证照原件、网上核实证照真实性,做好证照登记及存档,负责技能考评。

4.3 操作人员必须经三级培训、熟悉作业环境、掌握操作规程、岗位铁规矩、岗位红线,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设备、安全部门联合考评合格后方可上岗。

4.4 操作人员必须配戴矿灯、安全帽、口罩、穿反光服,操作旋转设备必须做到“三紧”,特殊地段配备自救器,不得携带易燃、易爆品入井。

4.5 作业前,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行驶路线和作业区域环境,了解作业方式。

4.6 严禁酒后、带病、疲劳操作车辆,发现操作人员精神异常、情绪不稳不得操作,一经查出,对操作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4.7 禁止将设备交由无操作资质人员操作,不能擅自动用不是自己包机的设备,严格执行设备双包管理。

如需变更必须报矿履行有关手续。

4.8 对井下违章操作人员必须停岗,进行复训,直到复训考试合格后方可再次上岗。

5 设备入场、入井管理5.1 设备入场要求5.1.1 矿、劳务班购买工程机械设备必须上报经矿和公司审核同意后方可购卖。

5.1.2 矿、劳务班购买工程机械设备必须是矿安标志(证书)的设备,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限制类设备,采购设备品牌与公司要求一致,不得另选其它品牌设备。

5.1.3 设备投用前,由矿级设备部门负责组织联合验收,10万元以上设备需公司专家组联合验收, 按照招标协议、验收设备对照采购技术协议、采购清单逐项验收,设备试运行72 小时无误,联合验收人员在“物资联合验收报告单”上共同签字确认。

5.2 设备出入井要求5.2.1 入井前进行车辆编号管理,车辆前后必须有编号和明显的反光标识;检查安全附件:灯光、警示灯(LED闪爆灯)、喇叭齐全、倒车语音、刹车制动、净化水箱等,经矿级检查合格后方可入井。

5.2.2 入井前随车配置:灭火器1个、塞车木2块(塞车木高度:装载机、铲运车250mm, 运输车200 mm,低速运输车机150mm)。

5.2.3 入井前使用的低速运输车、装载机、铲运机、扒渣机安装防撞、砸顶装置,牢固可靠。

装置材料:支柱材料用 4 根φ50 钢管或槽钢加工,顶棚:材料用厚度≥4mm 铁板。

5.2.4 工程机械设备入井、出井必须在井口登记进出时间、操作人员、设备编号、到达地点,井下运输卡车每班必须登记一次,下班时必须注消。

5.2.5 装载机、铲运车、台车、扒渣机不得随意出井口,出井车辆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批并用专车(专人)在前面疏导。

引导工具为手拿式警光灯,工程机械设备在引导人员的引导下行进。

引导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在工程机械设备移动前填写设备移动登记卡(见附表),按设备移动卡的内容与要求进行操作。

5.2.6 工程机械设备开出矿(厂)区必须经过安全生产副矿长审批,安排熟练的驾驶人员,并交待安全注意事项。

6 环境管理6.1 巷道管理6.1.1 巷道断面必须满足行车要求,车辆与突出部位之间的安全距离一侧不得小于80cm、另一侧不得小于30cm。

巷道宽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必须设置躲避硐室,严禁人车同行。

6.1.2 巷道坡度设计规定:主运输巷道坡度正常设计不超过10°,最大不得超过13°,坡度达到10°时,其连续长度不得超过110 米,同时必须采取防滑措施。

6.1.3 行车路线的设计:原则上设计成循环道和单行道;行人与行车分离。

6.1.4 行车巷道、会车场严禁堆放材料、设备等障碍物,不能影响车辆安全运行。

确需堆放时,必须申请工区领导同意,并粘贴明显的警示牌、反光标识。

6.1.5 会车场、交叉路口按“车场5 要素”规范安装,有警示红灯、反光杆、警示牌,区域照明良好,人员穿反光服。

6.2 设施管理6.2.1 巷道急弯、坡道、岔路口、危险地段必须悬挂好安全警示牌、限速标示。

6.2.2 (低速)运输车、装载机、铲运车、台车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表中限速规定:井巷两车跟车距离(平巷)时速低至20km/h 应保持20m以上,而时速10km/h 时保持10m以上,上坡、下坡巷道或者视线不清,应加大(平巷时速的2 倍以上)车间距离。

6.2.3 井下装矿点必须安装“正在除渣”除渣警灯,安装位置必须在下一个装矿点附近5-15m 处,遇双向通道贯穿时除渣警灯必须两边同时安装警示灯箱,防止人员误入。

不安装警示灯箱或安装不规范的,不允许投入使用。

在装矿点10m内,严禁安装或摆放任何设备、设施。

6.2.4 地面堆场卸矿,必须有5%反坡卸矿阻车带(长高宽度:300×50×70cm)。

6.2.5 工程机械设备井下停车场划分区域,悬挂“工程机械设备停车场”告示牌,停车场不得停放其它设备。

6.3 安装检修管理6.3.1 巷道内的风水管路、电缆、风筒等安装悬挂在水沟侧。

高度规定:(参考各矿管线标准化)。

6.3.2 风机及设备控制按钮、通讯电话、移动管理牌不得安装在弯道、十字路口,应安装在十字路口10m以外,并在附近安装一照明灯。

重点保护设施、高压电缆等管线架设高度应高于车辆高度,贴上反光标志。

6.3.3 运输路线弯道处测量、检修等作业时应在20m外设置路障、警示标志, 提醒过往车辆减速、停车。

7 秩序管理7.1 行人规定7.1.1 坚持“行车不行人”原则,行人在遇到来车时应用电筒闪光提醒司机并主动在宽敞地段避让。

7.1.2 同向行驶人让车,逆向行驶车让人,若车辆上坡,应人让车,车辆下坡时应车让人;多人同时避让车辆时,人员应站在巷道同侧宽敞处避让,尽量选择躲避硐室,禁止在巷道两侧分开避让。

7.1.3 行人严禁用矿灯直射操作人员眼睛,影响正常操作。

需紧急停车时,信号为:用矿灯对着操作工方向急晃动圆圈信号,同时大声喊“停车” 。

7.2 行车规定7.2.1 坚持“行人不行车”,遇见行人或通过有人员作业地点时,必须在20 米外停车,待人员进入硐室避让、横穿或撤到车辆后方10 米后,方可慢速通过。

7.2.2 行车中如发现紧急停车信号,必须立即停车。

7.2.3 让车原则:坚持“空车让重车、下坡车让上坡车、少车让多车;大灯闪闪你先让,灯光熄灭你过来;喇叭一声后无车,喇叭两声后有车; 距会车点近的车让距会车点远的车”;同向依次而行,转弯车让直行。

7.2.4 坚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原则。

车辆通过道口、拐弯、交叉路口、积水处、遇到行人时要减速、鸣笛,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严禁抢道超速行驶。

7.2.5 运行中发现设备异常或挂断电缆损坏其它设备,应立即停车检查,并及时向井口调度报告,现场设置好警示标志,处理好后方可离开。

7.2.6 停车必须停在不妨碍其它车辆和行人通过的地方, 弯道、坡道、岔道严禁停车。

临时性停车必须开启警示灯,提示过往人员及车辆。

作业结束后,应将车辆停到指定地点,并上锁,塞好塞车木,严禁在巷道内乱停、乱放。

7.2.7 操作人员离开时,必须带走启动钥匙,防止他人随意启动设备。

7.2.8 车辆行驶和人员上下班必须避开同一时间。

7.2.9 车辆严格按照指定路线行驶,严禁在单行道和循环道上逆行或抢道行驶。

7.3 交叉作业规定定义:人员和车辆(如砌墙、支护、扒渣机除渣、机械收渣等)、车辆与车辆(如堆渣场二次转运、车辆运输和装渣作业等)在同一区域同时施工不同工序的作业。

7.3.1 交叉作业启动车辆前,必须先观察环境并且听从专人指令,待人员撤离后,鸣号慢速启动,方可开始作业;7.3.2 交叉作业时,必须遵守“人动车不动,车动人不动” ,且设置移动警示牌,无关人员和车辆严禁进入;7.3.2.1 堆场:严禁冒险查看和闯入正在交叉作业区域。

7.3.2.2 浇筑:使用设备前,作业人员必须离开行驶巷道,确认安全后方可动车。

7.3.2.3 装卸矿点:装卸车时,10 米范围内严禁人员通过、停留;卸矿前,先下车查看确认无误或通知到安全位置后方可操作。

8 安全操作规定8.1 运行管理规定8.1.1 做好现场交接班,严格执行检查设备状况、填写交接班记录。

8.1.2 车辆行驶中,司机必须要经常观察各种仪表的指示情况,发现异常情况, 要立即停车检查处理。

8.1.3 运行中严禁熄火和空档滑行,同时要经常检查制动压力等仪表参数,重载下坡必须用一档(特殊地段各矿自行制定限速档位规定,并悬挂限速标示牌)。

运输车辆按规定转运物料(矿内根据路况确定运输吨位),不得超载、超宽、超高,确保车辆安全正常运行。

8.1.4 发生故障需要被牵引时,必须是本车司机进行操作,严禁无证人员驾驶,必须用硬联接装置进行联接。

8.1.5 工程机械操作人员在井下离开操作室时,必须佩戴安全帽。

8.1.6 车辆停放及装载货物时,必须拉手刹,严禁采用挂档代替停车制动;车辆停在斜坡道时,驾驶员严禁离开和熄火;停车人员离开时,必须使用规定的 2 块三角木垫入轮胎溜滑的方位。

8.1.7 用电设备的电缆必须悬挂巷道帮壁上,严禁随意摆放巷道中。

收放电缆操作必须佩戴绝缘手套,防止触电事故。

8.2 乘车规定8.2.1 有副驾驶室的车辆可载人(准座2 人),必须在平坦、宽敞、安全的地点上下车。

严禁超员,严禁在坡道上上下人员;无副驾驶室的工程机械禁止带人,车辆货箱内严禁载人。

8.2.2 乘坐人员上车,必须在车辆停稳后,由司机开门方可上车;到达目的地后,车辆停稳,由司机下车开门,方可下车。

车辆行驶过程中,身体的任何部位及所携带的工器具等严禁露出车外,严禁追车、扒车,车辆运行时严禁跳车。

9 设备检修安全规定9.1 检修前必须办理检修作业票;日常检修由检修班长或梯队审核签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