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浅谈古代神话

(完整版)浅谈古代神话

浅谈中国古代神话
——生物1201班黄小建
摘要:
神话是人们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远古蒙昧时期,凭借自身狭隘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和幻想,创造出人格化的神的形象,按照人们幼稚的思考,造作出神的故事,以解释自然现象,征服和支配自然力。

它不仅以特殊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人类生活及历史发展进程,而且展现了远古人民的心灵世界,为探索远古时代的历史奥秘透露了许多可贵的信息,也为了解远古人民的意识、情感、精神、意志和性格提供了不少形象的资料,具有不朽的认识价值。

神话主要包括创世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和传奇神话。

大致经历了从灵性神话到神性神话再到人性神话的不同阶段。

关键词:
中国古代神话起源巨大影响精神文明文学影响问题未来发展
一、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
神话,产生于古老的年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浓郁的民族性,历来为文学家、史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民俗学家等所重视。

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远古蒙昧时期,人类的意识就已经开始发展,但仅限于简单的思维,面对天地万物和变化多端的自然现象,人们感到神奇莫测,不能理解。

诸如天地开辟、人类起源、日月运行、风云雷电等等问题和现象,都使人们迷惑惊异。

自然界的无穷威力甚至使人们恐惧不已。

于是产生了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出现了冥冥之中有着支配自然力量的模糊观念。

人们凭借自身狭隘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和幻想,创造出人格化的神的形象;按照人们幼稚的思考,造作出神的故事,以解释自然现象,征服和支配自然力。

这些故事在古代人民的口头代代流传,后世称之为神话。

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

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它是根据原始劳动者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出来的。

狩猎经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

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

人以刀斧、弓箭为武器,神话中的人物也就变成以这种工具武装起来的英雄。

神话中的主人公被想象为超人的,但有时也要遇到挫折和厄运。

它反映了神话幻想的现实制约性。

透过神话幻想的折光,从神话人物的作为和斗争,可以约略看到当时的人的作为和斗争。

神话不仅以
特殊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人类生活及历史发展进程,而且展现了远古人民的心灵世界,为探索远古时代的历史奥秘透露了许多可贵的信息,也为了解远古人民的意识、情感、精神、意志和性格提供了不少形象的资料,具有不朽的认识价值。

不仅如此,古代神话还以自身的瑰丽壮伟给人们。

二、中国古代神话对人们精神文明的影响
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中国古代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英雄神们为了达到某种理想,敢于斗争,不屈不挠,与恶劣的环境抗争。

如,我们很熟悉的《女娲补天》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也是这类精神的代表之作。

“女娲造人”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篇。

女娲造人者,想来起源于历史较为久远的存在大同理想的母系氏族阶段,作为人类的创造者,女娲从来就没有对人类的诞生表现出任何的失望之情,她不仅创造了人类,更在天崩地摧,人类惨遭灭顶之灾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鳖之足以立四极”,真正地成为了与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保护神。

她不会运用莫名其妙的处罚来确立和巩固自己不可一世的地位,相反却要帮助人类战胜这关乎整个人类命运的滔天洪水。

女娲,是一位慈祥的母亲,是一位英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象征,女娲补天之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种极好写照。

至于后世之禅让,大同理想,儒家思想等,莫不与此一脉相承。

《精卫填海》,讲的是炎帝的女儿女娃“游于东海”,溺水而死后化为精卫鸟填海的故事。

神话中的“游”应释为出游,离开故土到外地去都可以称作游。

游都是有一定目的性的。

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自然界往往威胁着人类的生命,旱灾夺走了人们的食粮,洪水毁坏了人们的家园,无情的大海又使人葬身鱼腹。

正因为海边的渔民常常受到大海的威胁,所以他们想征服大海,改造大海。

但人与大海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女娃“溺而不返”,她的生命被大海吞噬了,但事情没有结束,女娃变成了一只精卫鸟,继续与大海斗争。

它的抱负如此的伟大,它的决心如此的坚强,它的毅力如此的惊人,它的气概是如此的不寻常!精卫要填平大海,表现了人类同自然斗争到底的不屈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刚健有力、奋发进取的精神。

这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所在,也正是民族精魂的所在。

刚健有力、自强不息的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顽强生命力,形象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完善进取的开拓精神,凝聚成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美德。

锲而不舍、知难而进,构成了中华民族自强精神的历史渊源。

三、中国古代神话对文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神话源远流长,它不仅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也为中国
文学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神话在人民口头创作史上,甚至是在文学创作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神话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

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对后世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例如,在诸子散文《庄子》中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其中比较著名的是《逍遥游》这篇文章。

中国古代神话的口头叙事形式也成为叙事文学体裁如小说等的先河,不少神话直接为作家、艺术家提供了创作题材。

其中有些著名神话,还成为人们经常援引的典故,如“盘古开天地”。

神话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与认识作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了解人类童年生活和心理的钥匙。

它对研究古代社会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神话在中国古代即受到一些先哲、史家、学者的注意。

他们不仅在著述中加以记述和援引,而且还对神话提出过一些片断的见解、解释和说明。

但更多的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其虚幻想象的成分,企图从中寻找历史的根据。

于是在一些古代典籍中便出现将神话历史化的倾向。

现代中国学者对古代神话做过不少的整理与研究,运用了西方人类学派等的神话学观点进行探讨,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还有许多民族学者、民间文艺学者、文学史家撰写了不少论文和专著,推进了中国神话学的发展。

随着社会科学和民间文学事业的发展,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和史诗也得到了重视和研究,并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四、中国古代神话现在的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神学发展的状况看,似乎的确可以说,“中国人,今日已经到了学术自觉地时期了!”,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首先,在中国神话的园地里,许多重要的邻域还是耕耘稀少甚至是无人开垦的荒地,例如对于中国神话史丹清理,至今缺乏全面系统的专门著作;对于中国各民族中流传的丰富多彩的神话的类型、母题等,缺乏梳理和总结;对国内各民族之间、中国与相邻周边民族之间神话的比较研究,进行的也远远不够,等等。

此外理论与研究方法上的单一与陈旧,也是长期阻碍中国古代神话学迅速发展的严峻问题。

例如在研究神话时,往往关注起源问题的探讨;致力于寻找神话幻想的现实基础,并将之归入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中去;神话学史上早已落伍被弃的“欧赫美尔主义”依然占有一定市场;研究上多运用文献考据、训诂学方法等。

五、中国古代神话的未来及建议
立足于这样的现实基础,我们来想象一下:21世纪的中国古代神话学是个什么样儿?我们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确凿地回答是很难的,一切都只能用着那句老
话“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不过,由目前的状况而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发展方向进行大体的推测、并对下一世纪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提出些自己的意见,还是可能的。

那么在21世纪,一些传统的研究神话的方法,例如文献考据、训诂学等等,仍然是阐述古代神话的重要手段,是解决古典神学研究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还有就是要大力的对中国现在民间口承神话进行考察和研究。

另外,进一步的学习现代西方神话学理论,并积极致力于中国古代神话学自身理论和方法的建设也是一个重要途径。

总结: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学者应当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积极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大力开展神话研究,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古代神话学的建设,并努力对世界神话学有较大贡献。

在21世纪,我们有责任让老一辈神话学家的殷切期望变成现实:“我们要在前进的世界学术的广场上,数起一面鲜明的中国旗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