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态心理学期末复习

变态心理学期末复习

变态心理学一、简答与简述1、变态心理学含义:又称病理心理学或异常心理学,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类行为异常的一门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揭示异常行为的特点、原因,并形成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p72、精神症状的主要特点:(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使其消失;(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4)症状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3、思维形式障碍:包括思维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4、妄想的分类: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属于思维内容障碍)。

(1)按内容分类:①关系妄想:把现实中无关的事情认为俞他本人有关。

②被害妄想:坚信周围人某人或某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

③特殊意义妄想: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含义。

④物理影响妄想: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纵,不能自主。

⑤夸大妄想: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

⑥自罪妄想:又称罪恶妄想。

患者毫无根据的认为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和罪行,应受惩罚。

⑦疑病妄想: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即使经过检查也不相信自己没有病。

⑧嫉妒妄想:坚信对象对其不忠,另有外遇,因此,跟踪配偶的日常活动。

⑨钟情妄想:实际上是一种被钟情妄想,坚信某个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

即使对方拒绝也不改变自己。

⑩内心被揭露感:又称被洞悉感。

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与家人的隐私,别人就知道了。

还有其他不常见的类型,比如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等。

(2)按起病根源及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①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的,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有关,也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

以突发性妄想最为常见。

②继发性妄想:是指以错觉、幻觉、逻辑推理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产生的妄想,或者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

5、心理评估者的基本素养:P72(1)足够的理论知识(2)一定的评估与诊断经验(3)熟悉测试技术(4)良好的观察能力(5)良好的沟通技能6、神经症的含义:P90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神经症:负性情绪持续时间长,强度过强,带来神经系统的病变,神经官能失调。

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

7、神经症的主要特点:p92(1)强烈的心理冲突(应该控制—无法控制)(2)持久的心理冲突(病程迁延)(3)精神痛苦(“诉苦病”、主动求医)(4)心理冲突具有破坏性(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非器质性)※正常的心理冲突是建设性的(动力),神经症的心理冲突是破坏性的。

8、特定恐怖症的类型:p107(1)动物恐怖症(猫、狗、鸟、老鼠、蛇、昆虫)(2)自然环境恐怖症(污物、高度、黑暗、风、水、风暴)(3)情境恐怖症(桥、电梯、飞机、隧道、封闭的场所、公共运输工具)(4)血、注射、伤口恐怖症(5)其他恐怖症,包括疾病和死亡9、分裂型人格的特征:显著特征(怪异)(1)装束怪(不合时节)(4)行为怪(刻板偏执)(2)言语怪(含糊隐喻)(5)体验怪(超现实性)(3)思维怪(苦思冥想)(6)人际怪(躲避生人)10、自闭症的症状:(1)社交障碍:注视少、多用手势交往;不能分享快乐;不寻求支持;伙伴少等。

(2)言语障碍:缺乏持续言语交流;重复生造词语;语速、音调、重音、节律异常。

(3)行为障碍:玩具偏离、活动古怪、动作仪式刻板、兴趣少、拒绝改变环境。

11、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1)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梦境,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3)持续的回避;(4)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5)对未来失去信心。

12、网络成瘾的核心特征:(1)突显性:网络使用占用了用户的思维与行为活动中心;(2)情绪改变:上网成为成瘾者应付环境和追求某种主观体验的策略;(3)耐受性:逐渐增加上网时间投入才能满足;(4)戒断症状:在意外或被迫不能上网时产生不安烦躁和颤抖等生理反应;(5)冲突性:与周围环境、家人、朋友、学习工作、冲突;(6)复发性:经过控制后,会反复发作,欲望更强;(7)渴求性:渴望长时间在网上停留。

13、森田疗法的原理及原则:(1)原理:神经症之所以出现,疑病素质是先决条件,当诱发因素出现时,具有疑病素质的人就竭力回避诱因,使敏感性增强,焦虑增加,反复回避、反复增强,从而形成精神交互作用,发展为神经症患者。

(2)原则:顺应自然、放弃抵抗、为所当为14、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15、抑郁症的症状:(1)情绪症状:悲伤、自责、无趣、无乐、无力、无欲、无用、无力、麻木感、失败感、内疚感、绝望感;(2)认知症状:思维迟缓、联想困难、言语动作减少、决断艰难、自罪自责等;(3)动机症状:兴趣减少、动力缺乏、生活被动、惧怕困难等;(4)躯体症状:食欲性欲减退、体重减轻、体力下降、睡眠失调、躯体不适等。

二、辨析1、变态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分支学科,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行为,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素质和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2、器质性障碍与功能性障碍的区别:(1)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器质性指大脑或者躯体有病变,有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而之后或并发精神症状的,精神症状的发生、转归都与器质性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2)功能性精神障碍是指检测不出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功能性是目前的检查设备检查不出有明显病变,但不能说大脑是完全正常的。

3、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p714、精神病性障碍与非精神病性障碍的区别:p2285、神经症与神经病、精神病:(1)神经症:也称为神经官能症。

神经系统“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病——功能性,主要表现:烦恼、紧张、焦虑、恐惧、强迫症状及疑病症状等。

常见病种: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

患者能意识到自己的痛苦,并有强烈的就医愿望,属于轻性的精神疾病。

(2)神经病:神经病指神经系统发生的器质性疾病。

主要表现:头痛、头晕、失语、失明、抽搐等,有求治愿望,多在神经科给予相应的治疗。

(3)精神病:精神病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失调,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活动诸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障碍。

通常没有明显的发病诱因,被认为主要由生物因素所引起。

主要表现:言语零乱、幻觉、妄想、兴奋不安、伤人毁物、动作古怪等。

常见病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反应性精神病等。

患者不能意识到自己有病,对自己的精神疾病没有认识和判断力,被迫就医,属于重性的精神疾病。

6、惊恐障碍、恐惧症:(1)惊恐障碍指对恐惧发作时的症状的恐惧。

担心症状持续发作;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

(2)恐惧症是对特定事物或情境的反应,刺激出现就会反应。

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同时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需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7、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1)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是指无法通过自我意志控制的持续重复无意义的观念或行为。

本身虽然觉得没有意义,却无法克制,并造成社会功能的损害,所以极度痛苦;(2)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是指从小到大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墨守陈规、行事刻板、刻意追求完美的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社会功能影响。

(3)强迫症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存在人格基础的,其中有一些便是强迫性人格障碍的个体。

但是,两者在症状上和病理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并且强迫症可以通过药物及心理治疗(也相当不容易),而强迫性人格障碍则是几乎很难通过治疗的手段改变。

8、抑郁质与抑郁症(1)抑郁质是传统气质类型中的一种,抑郁质的人一般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太合群,非常敏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等,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无需治疗。

(2)抑郁症是神经症中的一种,是一种疾病。

其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缓慢、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感到全身多处不适。

严重者可能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

需引起重视,介入治疗。

三、心理诊断和治疗1、偏执型人格与强迫型人格偏执型人格:(1)诊断其特点:显著特征(猜忌、偏执),挫折过敏、无由推断、充满敌意、执意报复、过分自负(2)治疗:认知疗法、交友训练、ABC情绪疗法、敌意纠正法强迫型人格:(“全”、“细”)(1)诊断其特点:(计划)唯美犹豫;(执行)细节、秩序、自控、谨慎;(评价)苛刻、自责;(2)治疗:认知疗法、改变评价环境、鼓励创新、合理宣泄、当头棒喝法2 强迫症、疑病症、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P116(1)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除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外,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还符合下列一项: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②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③上述内容的混合形式。

2)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经有3个月,才能诊断为强迫症。

3)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4)排除标准:①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强迫症状,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恐惧症等。

②排除脑器质性疾病(指的是大脑的疾病)特别是基底节病变的继发性强迫症状。

(2)治疗:系统脱敏、厌恶疗法、药物疗法、暴露疗法、森田疗法疑病症P120(1)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除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外,还至少有以下症状:①对躯体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

②对健康状况,如对通常出现的心理现象和异常感觉作出疑病性的解释。

③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根据,但不是妄想。

并且反复检查,均不能打消其顾虑。

2)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

3)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4)排除标准:排除躯体化障碍、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如焦虑症、惊恐障碍或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

(2)治疗:反暗示(形成期待)、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面质、建议、顿悟抑郁症(1)诊断症状:(2)治疗:心理治疗:认知改变、人际支持;①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生理治疗:药物疗法、电痉挛疗法;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综合治疗:健身疗法、阳光疗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