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条基施工方案样本

条基施工方案样本

剑河新县城房屋建筑10号建设区
条基( 土石方) 工程
专项施工安全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单位: 黔东南州建筑工程总公司编制日期: 9月6日
目录
1、基础工程特点
2、土方开挖方案
2.1、条基土方开挖技术措施
3、钢筋混凝土工程安全技术方案
3.1、条基砼技术措施
3.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3.3、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黔东南州建筑工程总公司剑河新县城10号建设区项目部
一、编制依据
1、基础工程特点
本工程土层主要由人工填土、耕土、粉质粘土、卵石、灰质页岩等组成, 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

地基为填方区, 填土为新进抛填, 厚度大, 结构松散, 需对填方区进行加固处理。

采用强夯方式对填土地进行加固处理, 经检测满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方可按本施工方案施工。

2、基础开挖工艺
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

基坑测量放线时, 坑底四周应按基础设计尺寸加30cm工作面及15cm砼护坡作开挖基线, 自下而上按33%放坡作为坑口开挖线。

挖土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 每层2.0m左右, 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及坡度, 不够时及时修整, 每3m左右修一次边坡, 至设计标高, 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 检查基坑底宽及标高, 坑底凸凹不超过1.5cm。

根据地勘资料提供的可靠数据, 本工程基础置于地下水位以上, 无需采取专门地下水降水措施, 但施工期间跨越雨季, 应在基坑施工期间对局部边坡进行重点保护, 基础施工阶段在基坑顶部与基底设置足够的排水沟和集水坑, 集水坑中设置足够数量的水泵, 保证基坑不积水, 坡面不被冲刷及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不积水。

3、土开挖技术措施
基础施工前必须按《建筑场地基坑探查与处理现行规程》进行探察与处理。

如果遇到异常情况或与地质堪察报告不符时, 应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商定处理方案。

3.1条基土方安全措施避免基坑坍塌伤人。

3.1.1本工程根据地质资料, 条基开挖2m深以内, 采用挖掘机
开挖, 人工配合修整, 边挖边运, 放坡按条基的深来确定, 放坡系数为1:1.5, 避免基坑坍塌伤人。

3.1.2、人工修正表面平整度±5cm。

按图纸设计要求的坡度起阶梯。

3.1.3、
在施工过程中, 适时测量基坑周边位移。

3.1.4、土方开挖应根据支护要求分部分层进行, 坑壁表面平整度±5cm。

严禁在坡底挖成倒坡。

3.1.5、施工时避开管线。

2.2、条基土方开挖的技术措施
3.2.1、本工程地基由工填土、耕土、粉质粘土、卵石、灰质页岩回填而形成的场平基础。

3.2.2、测量放线, 人工及机械开挖, 在施工前根据控制点坐标, 放出条基基坑的灰线、边线和控制标高。

龙门桩一般离开坑缘2-3m,以利于保留; 放灰线时, 按图纸开挖基坑的深度放出边坡的宽度, 灰线标高, 轴线进行复核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挖土施工。

3.2.3、本工程工期短, 为了减少时间, 条基开挖方式, 采用挖机开挖土方, 人工修整。

3.2.4、工程地基基础是回填土, 开挖至基底持力层设计标高200mm以上, 通知地勘、设计、建设及监理到现场检查验收合格后, 采用人工修整。

3.2.5、条基基础是回填土, 随挖随运, 避免土方堆积, 易造成条基边坍塌。

3.2.6、人工修整基坑, 超过1m上的深度, 先撑好模板然后人工修
黔东南州建筑工程总公司剑河新县城10号建设区项目部
整, 避免土方坍塌伤人。

3.2.7、在施工过程, 随时测量基坑周边位移。

3.2.8、基础挖到设计基底标高还没有挖到持力层, 必须挖到基底的持力层。

3.2.9、条基开挖完成, 必须做好隐蔽资料, 自检资料及其它资料, 待验收使用。

3.2.10、基槽验收前, 基坑清理干净, 放好轴线, 做好验收检查。

3.2.11、条基完成后, 即时通知各有关责任单位验槽, 合格后立即浇筑垫层, 预防下雨浸泡及太阳爆晒。

4、钢筋砼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4.1、条基砼技术措施
4.1.1、浇筑砼之前, 首先对各强度等级的砼即CI0、 C25进行现场取石子和水泥, 到试验室进行配合比实验。

砼的试配强度应比设计的强度标准值提高1个数值。

且有试配报告单,按试配单中的强度等级
做试配。

4.1.2、对施工用的水泥送去试验并符合设计强度要求以后再使用。

对进场的砂, 石子进行室验, 同时对使用的各种钢筋进行力学性能试验, 应符合设计要求。

对已成形且定位的钢筋骨架,逐一进行检查复核; 对模板进行抄平和拉线检查, 并对刷油及堵洞进行补修, 即时对模板进行浇水湿润。

4.1.3、砼搅拌时间, 即砼的坍落度小于3cm时, 搅拌的最短时间, 自落式搅拌机, 强制式搅拌机为60秒, 容积在400~1001时, 自落式搅拌机和强制式搅拌机最短时间分别是120秒和90秒。

4.1.4、砼自高处落自高度, 不应超过2m。

在竖向结构中浇砼时, 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如高度超过3mm时, 应采用串筒, 溜管等等方
法。

浇注竖向结构砼前, 地部应先填50~100mm厚的与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砼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应随浇注高度的上升予递减。

4.1.5、砼浇注层的厚度为表面振动200mm; 轻骨料砼表振动200mm, 插入振捣300mm,后在人工捣固时, 基础无筋砼的结构中, 浇注厚度为250mm,浇注厚度砼的最大隙时间, 低于C30的砼, 在气温≤25℃和气温>25℃时, 最大间隙时间( min) 分别是210min和180min.
4.1.6、浇砼时, 应经常观察摸板支撑, 钢筋预埋件留孔的情况。

当发现有形变时, 应即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以保证砼的质量, 施工缝留置位置应在浇筑前确定, 以保证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使于施工的部位, 应在1/3之处。

在施工缝处1/5继续浇注砼时, 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 应请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石
子或软弱的砼层, 并加以冲洗干净, 不得有积水。

砼应细心捣实, 使砼新旧紧密结合。

4.1.6、在采用振捣器振捣密实, 应符合以下规定:
1)、每一振点的振捣器延续时间, 应使砼捣实, 即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

2)、插入式振捣器捣实砼的移动间距, 不宜大于作用半经的1.5倍,轻骨料的间距,不宜大于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振捣器半径的1/2,并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模板。

3)、为供上下层砼结合成整体, 振捣器应插入砼中5cm。

4.1.7砼工程应确保质量, 应振捣密实, 基础砼不应有麻面、蜂窝、孔洞, 表面光滑平整。

但蜂窝系指砼表面无水泥浆露出砂石深度不于5mm,小于保护层厚度的缺陷。

对于砼中孔洞面积基础上一处不大于100cm2, 累计不大于200cm2;孔洞系指超过保护层厚度, 但不超过截面尺寸1/3的缺陷。

对基础上露筋长度不大于20cm, 累计不大于
黔东南州建筑工程总公司剑河新县城10号建设区项目部
40cm,对于砼夹渣层长度, 长度均符合要求, 即基础缝隙长度不大于20cm,深度不大于5cm, 且不多于二处。

4.1.8、现浇砼允许许偏差要求为:
1、轴线位移条基础许偏差为10mm。

2、标高许偏差为10mm。

3、截面尺寸, 基础许偏差为( +15, -10mm) 。

4、表面平整度许偏差为8mm。

4.1.9、成品保护, 砼终凝前, 初凝期间, 禁止在砼碰撞, 要用塑料布遮盖严密, 保护水分。

砼终后即夏天气温高时, 12小时要开始专人浇洒保护水分养护天数, 对普通水泥制的砼, 不得少于7昼夜。

4.1.10、机具由专人专机保养, 工人进工地必须戴安全帽, 操作工戴安全帽和穿绝缘鞋, 戴绝缘手套。

振动器由专人使用, 电工随时检查线路, 机具及接地情况, 预防漏电伤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