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伤害事故应急预案(第一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0年10月
机械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度分析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做出强大的功能作用于人体的伤害。
机械伤害人体最多的部位是手。
机械伤害是建筑行业常见事故之一,由于施工周期短,劳动力、施工机具、物料投入较多,交叉作业时常有出现,很容易发生这类事故,属于危害度较大的事故类型。
2、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不确定性以及灾难性等特点。
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企业信誉。
为了应对此类事件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必须预先制订出一套实用完备的事故应急方案,健全应急系统,完善应急措施,并保持常备不懈、经常演练。
在事件出现时能够迅速完成信息采集、命令部署、联动指挥、排险救援、安全转送、后勤支持等各项应急任务,确保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将其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为了应对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我项目经理部一分部实行二级应急组织体系,即项目经理部分部、各工区均设立应急领导小组。
3.2分部结构及职责
3.2.1分部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全管段内的机械伤害事故
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应急小组组成人员如下:分部项目经理王向东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赵学文、常务副经理李临燕、副经理胡钊、总工程师赵刚
任副组长,综合部、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部、计划合同部、财务会计部、
物资设备部、外协办公室、公安指挥中心、试验室负责人为组员。
应急响应
中心设在综合部,根据各职能部门的设置,下设应急组织,在项目经理一分
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责。
3.2.1.1 抢救疏散组(小组长:);
3.2.1.2 后勤保障组(小组长:);
3.2.1.3 医疗救护组(小组长:)。
各项目经理部、工区均成立应急组织。
3.2.2各级组织的职责如下:
3.2.2.1项目经理部一分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修订和监督实施,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备案;负责组建应急小分队及
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并建立应急通信与警报、储备抢险、救援、救护方面
的装备、物质;负责督促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和安全措施的定期检查工作,
发生事故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向上级部门、当地政府和友邻
单位通报事故的情况,必要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发出紧急救援请求;负
责事故调查和组织工作,并对事故的教训和应急救援经验进行总结。
发生事故应急响应期间,由组长负责全面指挥、调度各成员进行救援,
副组长负责集中人力、物力,调配救灾物质协助救援活动。
3.2.2.2 抢救疏散组:负责抢救被困人员及贵重物资,抢险救灾按照“先
人员,后物资,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进行。
在人员集中的场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疏散人员,,对现场抢救出的人、财、物进行管理和疏散,预防
破坏、哄抢、盗窃等案件的发生。
3.2.2.3 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上器材装备、供水排水、供电照明、运输工具、食品衣物等救人工作所需的各种物资供以保障工作。
3.2.2.4 医疗救护组:负责机械伤害事故现场上各种受伤人员的抢救、医治、转移工作,并协助做好防中毒、防中暑等防护工作。
4、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4.1.1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戴好安全帽。
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落,不得在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
4.1.2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双层防护棚,防护棚使用的材料要能防止高空坠落物穿透。
4.1.3临时设施的盖顶不得使用石棉瓦作盖顶。
4.1.4边长小于或等于250mm的预留洞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封闭,用砂浆固定。
4.1.5作业过程一般常用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物料传递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所有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放在临边及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
4.1.6高空安装起重设备或垂直运输机具,要注意零部件落下伤人。
4.1.7吊运一切物料都必须由持有上岗证人员进行指挥,散料应用吊篮装置好后才能起吊。
4.1.8拆除或拆卸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
4.1.9高处拆除作业时,对拆卸下的物料、建筑垃圾要及时清理和运走,不得在走道上任意乱放或向下丢弃。
4.2 预警行动
4.2.1 预警条件
a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后果有可能继续扩大的;
b虽不属于重大安全事故,但在事故发生过程中,情况发生突然变化,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
4.2.2预警方式、方法
预警采用无线电联系的方式,由信息部门负责此项工作。
首先由该部从现场安全员及监控部门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并处理、分析。
一但认定达到预警条件,立即上报分部安质部。
在接到安质部对于此项问题启动何种预案级别的指示后,立即通知三分部预案室,以此达到上下统一的目的。
5、信息报告程序
5.1信息报告程序
工地现场任何人发现发生重大事故的,必须立即报告工地负责人,工地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通知分部安质部,并组织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开展现场抢救工作,如发生人员伤亡等,应分别第一时间直接打电话报120急救中心救助。
对于非施工现场,各部室均由信息部采用电话联系的方式直接通知;对于现场施工作业的班组,采用报警铃与无线电话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在最短的时间达到通知的目的;报警内容包括:报警地点、预应级别。
一但应急工作展开,必须保证信息24小时畅通,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在现场均安装
有固定电话,一线工人每人均配备有移动电话,一但发生事故,保证其与外地能够联系、求援。
5.2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流程图
汇报程序:按地方政府的事故上报规定和行业事故上报制度,依照程序
向上级相关主管部门上汇报。
隧道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时,应采用电话向上级领导报告,采取相应
的应急措施,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联络方式如下:
项目经理部一分部部有关联系方式如下:
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其它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见下表:
6、应急处置
6.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的发生危害,将其分为三个等级
a、红色预案,即一级预案:涉及施救人员10人以上。
参加救援人员为预案组全体,还要向120急救中心等政府相关部门求助;
b、橙色预案,即二级预案:涉及施救人员10人以下3人以上。
参加救援人员为预案组全体,还要向120急救中心等政府相关部门求助;
c、黄色预案,即三级预案:涉及施救人员3人以下。
参加救援人员为预案
组全体,必要时要向120急救中心等政府相关部门求助。
6.2响应程序
事故发生后,由信息组将情况立即上报到分部安质部,分部安质部下达启动预案的级别,分部信息部负责传达,分部预案室负责执行。
6.3处置措施
6.3.1到达现场后立即与受伤或知情人员取得联系,明确情况,一般采取相应的施救工作,采取有效的施救方案;
6.3.2保卫疏导组立即控制事故现场,疏导人群,并注意现场保护;
6.3.3后勤组与保障组确保应急物资第一时间到位;
6.3.4医疗组进入现场后立即实施急救处理,并配合120等部门开展救援工作。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应急物资的数量和种类由后勤保障组供应组编写计划,经应急预案组审批后予以采购。
应急物件应委任专人维护、保养,确保一但发生事故,物资能够有效的使用。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实际演练,保证各相关人员能正确、有效、数量的使用。
应急与抢救备用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