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只常见腹泻疾病的控制

猪只常见腹泻疾病的控制

1、仔猪保温措施是否有效; 2、仔猪舍地面是 否保持干燥和卫生; 3、仔猪是否受到贼风袭击; 4、母猪分娩舍、仔猪舍及产前母猪的消毒工作做得 是否有效; 5、产下仔猪的护理工作是否良好,如断脐、断尾、 剪牙、剪耳工具等应 消毒; 6、是否保证每个仔猪及时吃到初乳;
7、水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8、是否打铁针及所打铁针是否有效; 9、是否采取必要方法尽量减轻断奶应激,如提前补 料; 10、是否受到其他不良因素影响,如噪音或突然惊 吓等; 11、分娩舍、保育舍有否依照“全进全出”和“空 栏消毒、间歇一周”的原则; 私人小厂严重 12、是否采取母猪产前的免疫接种方法,该工作是 否科学和有效。
3、 胃肠道菌群的变化
胃肠功能正常时,肠道里有益与有害微生物处 于互相制约状态,保持平衡,使猪不发病。如果早 期断奶,由于出现应激反应 ,免疫功能抑制,消化 酶活性降低等,造成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受到损 害,使其抵抗力降低,原先存在肠道里的致病性大 肠杆菌,便乘机大量繁殖 和产生毒素 ,导致腹泻 发生。
浆蛋白粉、进口肠膜蛋白粉)
(4)油脂(椰子油,猪油、豆油) (5)酸制剂、抑菌剂、酶制剂、益生素等。
六、环境因素引起的拉稀拉稀
1、温度(日夜的温差太大,也会造成仔猪下痢,舍内温差应不要超过 2℃,小猪的保温休息区, 应不要超过 l℃. 2、湿度(分娩床面必须 24 小时皆永远保持温暖干燥,尤其是仔猪的 保温休息区. ) 3、卫生条件 4、通风(注意贼风 分娩舍内特别是刚出生的仔猪,分娩舍内绝不可有 贼风,否则仔猪一旦受寒,下痢的情 形便马上出现,因此一些挡风的 设施对仔猪而言是必需的. ) 5、外界刺激 6、饲料的突然改变(液体变固体)
连素 ),可以清理加速排出仔猪肠道中的胎粪,有利于提 高仔猪的消化机能,增强仔猪的抗病力。在 1日龄、7日 龄、21日龄定期注射抗菌药物(长效土霉素等 )预防。 )
断奶造成消化道严重损伤
出生 2日龄
10日龄
21日龄 (断奶)
24日龄
断奶应激对仔猪消化酶活性影响
515
140
胰蛋白酶 胰凝乳蛋白酶(x10) 淀粉酶(/1000)
182
umol /
120
水100 解 80 底 物 60 分 40
20 0 3
7
14
21
28
35
56 日龄
28日龄断奶。
Jensen et al.,1997
仔猪副伤寒—结肠溃疡灶,纽扣状
三、断奶应激性拉稀
1、心理应激(母子分离不习惯)/ 2、环境应激(仔猪从原出生地、生长地移至别处不
习 惯 ,温差太大等、 3、营养性应激(没奶吃,只吃料不习惯)
4、饮水 饮水对小猪来说相当重要,饮水温 度太低或饮水不卫生,都会促使小猪下痢. )
四、生理性拉稀
1、免疫机能不全



发病情况与母源抗体有关 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 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高 呕吐、水样腹泻,消瘦、脱水、 胃肠卡他性炎症,小肠绒毛明显萎缩
仔猪
严重脱水猪只
肠变薄透明充血
猪轮状病毒

8周龄以内的仔猪多发病 具有季节性,以寒冷季节多发、常与仔猪白痢混合 发病率高(80-100%),但死亡率(5-30%)
猪腹泻疾病的控制
拉稀分类
1、病理性拉稀(病毒、细菌) 2、断奶应激性拉稀 3、营养性因素引起的拉稀(时饱时饥) 4、环境因素引起的拉稀 5、霉菌毒素引起的拉稀 6、寄生虫引起的拉稀 7、母猪产仔综合症引起的拉稀 8、饲养管理因素
常见猪腹泻疾病的主要原因

猪舍不洁净
病原体存在 不同日龄猪饲养于同一猪舍 抵抗力弱(亚健康,母源抗体降低)
4、体温调节能力差
初生仔猪皮下脂肪层薄,被毛稀疏,调节体温适 应环境的应激能力差,怕冷。温度对仔猪生长 的影 响很大,过低的环境温度是仔猪下痢的一个重要原 因。
五、营养性因素引起的拉稀
1、日粮中粗蛋白的含量过高
饲粮中蛋白质进人大肠发生腐败分解,产生多量 的尸胺、腐胺等毒性胺类物质,对肠壁组织造成损 害 ,使肠道的蠕动加快和分泌增加,结肠对水分的 吸收能力减弱,同时还使小肠绒毛水肿 ,最终引起 消化不良性腹泻。
电解质平衡在仔猪消化道内渗透压、酸碱平 衡、水盐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其与仔猪消化不 良、腹泻等有密切关系。
4、有害有毒物质的超标
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 ,过期失效 ,微量元 素超标,含有毒物质等都有可能引发仔猪腹泻 。
5、日粮配方技术及原料选择 (1)配方科学合理,营养全面
(2)能量饲料的选择(东北玉米、碎米、面粉) (3)蛋白饲料的选择(去皮豆粕、进口白鱼粉、乳清粉、猪血
2、维生素 、矿物质的缺乏
维生素是参与生命活动 ,直接或问接影响着猪 的生长、器官和组织的发育,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 有:维生素 B1、维生素B2 、维生素 PP和泛酸;与 仔猪腹泻有直接关系的矿物元素主要有 :铁、锌和 硒,缺乏易导致仔猪抗病力降低,引起仔猪消化紊 乱,并伴有顽固性腹泻。
3、电解质的不平衡
一、常见的病毒性腹泻
(1)冠状病毒(传染性肠胃炎、流行性腹泻) (2)轮状病毒 (3)伪狂犬病毒(伪狂犬病) (4)非典型猪瘟病毒(猪瘟)
传染性胃肠炎及流行性腹泻病毒

各种日龄的猪均易感(特别是10日龄以内),仔猪 死亡率高,母猪泌乳减少或停止
呈急性经过 发病率(100%)和死亡率(50%)高,呈地方流行
麦角碱---导致的末端坏死
八、寄生虫引起的拉稀拉稀
1、球虫性腹泻
又称“十日龄腹泻”,主要引起仔猪10天左右发病,拉 酸奶样臭便,后期拉暗红色腥臭粪便,一般抗生素无效。
2、肠道线虫性腹泻
如鞭虫、结虫、蛔虫等引起的猪持续腹泻、渐进性 消瘦、腹泻有腥臭味,剖检肠道里可见虫体。
3、隐孢子虫病
九、母猪产仔综合症引起的拉稀拉稀
摄入呕吐毒素导致的猪呕吐


赭曲霉毒素——导致肾功能下降:引起上皮损 伤坏死,最终导致肾功能下降,包括肾的解毒、 排毒能力和营养滤过重吸收能力。 临床:导致动物烦渴、尿频、生长迟缓和饲料 利用率降低。 麦角碱——致末端坏死,它的存在导致离心脏 较远的组织发生供血不足、坏死。

赭曲霉毒素——导致肾功能下 降
猪并窝合群,未清理,粪便成为感染源
引起仔猪拉稀原因



1. 仔猪受冷、受潮、受湿 2. 天气突然变化 3. 喂料或饮水不干净 4. 喂料方法不对 5. 时饱时饥 6. 仔猪患寄生虫病(球虫病、蛔虫等) 7. 转栏、运输造成的应激
猪腹泻疾病的危害

成活率降低 整齐度差 生长速度减缓,增重减少,推迟上市时间 饲料利用率降低,增加额外消耗 猪的抗病力下降,增加对细菌、病毒的易感性 增加了发病率,提高治疗费用 患病猪脱水、休克、死亡
感染,只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仔猪、大猪为隐性传 染。



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 仔猪感染,排出水样或糊样黄白或暗灰色粪便 病病继发细菌感染(链球、副猪),导致死亡率增加
症状和病理变化与传染性胃肠炎相似 以下利、厌食、呕吐、腹泻、脱水、体重减轻为特征
水样黄白或暗灰色粪便
二、常见的细菌性腹泻
(1)母猪产后炎症引起的仔猪腹泻的综合防 治:(症见母猪产后阴道炎、乳腺炎、低 血糖母猪便秘、仔猪拉未消化的白色乳块 状稀便) (2)母猪隐形血液原虫、霉菌中毒、免疫 低下、肝脏损伤引起的仔猪腹泻:(仔猪 眼眶发乌、黄色稀便、阴户红肿;母猪眼 眶发青、泪斑严重、皮肤有陈旧性出血点)
十、饲养管理因素
2、仔猪固定乳头。(母猪的各个乳头的泌乳量不同,前
面的乳头泌乳量高,向后逐渐减少。为了保证仔猪的均 衡发育,体质强的仔猪固定在后面的乳头,而体质弱的仔 猪则固定在前面的乳头。)
3、仔猪剪齿。(仔猪犬齿在哺乳时容易咬伤母猪乳头,
导致乳头及乳房受感染,影响母乳的质量。)
4、药物预防。(在仔猪出生后哺乳前灌服抗菌药物(如黄
七、霉菌毒素引起的拉稀拉稀
1、玉米、麸皮或小麦
2、豆粕 3、鱼粉
霉菌毒素种类及危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黄曲霉毒素:导致的生长不均匀 玉米赤霉烯酮:导致后备母猪/初生仔猪阴门红肿, 经产母猪脱肛,妊娠母猪流产,很多人认识霉菌毒 素就是从这些症状开始的。 伏马毒素:主要导致肺水肿和心包积液,毒素浓度 低时虽不能导致明显症状,但是会导致肺部免疫能 力下降,使得PRRS、PCV极易感染。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摄入呕吐毒素):主要影响猪 的胃肠道,高浓度导致胃肠粘膜溃疡、出血、吃食 后呕吐。而低浓度时则导致猪的采食量下降,危害 隐蔽,损失猪场利润。
便或黄色半透明状稀便为主要特征

仔猪白痢:以排出带特殊气味的乳白色、
灰白色、青灰色糊状软便为特征
注意:

哺乳期仔猪发生黄、白痢,与母猪乳房炎 或其它疾病有关,应注意检查母猪,根据 实际情况对母猪用药进行防治。
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痢
大肠杆菌病—仔猪白痢
猪痢疾


革兰氏阴性菌,有运动力、溶血性,严格厌氧 不同日龄、品种的猪均易感,以7-12周龄的生长猪最 多(仔猪和成年猪发病少), 排血便:排出混有多量粘液及血液粪便,常呈胶冻状。 大肠水肿、变厚,大肠粘膜坏死、发臭,附着血液和 粘液,小肠无病变,
仔猪方面
1、及时给仔猪喂初乳。(仔猪出生后2小时内必须吃上
初乳,初乳蛋白质含量高,含有轻泻作用的镁盐,可促 进胎粪排出;酸度较高可弥补初生仔猪消化道不发达和 消化腺机能不完善的缺陷;初乳中含有白细胞及大量的抗 体、酶及溶菌素等,新生仔猪吮食初乳,获得被动性免 疫,增进对各种疫病的抵抗力,减少腹泻 。)




仔猪黄、白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 猪痢疾 仔猪红痢 仔猪副伤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