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资品牌正快速进入并垄断中国市场

外资品牌正快速进入并垄断中国市场

外资品牌快速进入并垄断中国市场,为何难见本土品牌踪影?相信说到银鹭花生牛奶,这个市面上最常见的饮料大家都知道,甚至很多人也喝过。

而了解这款饮料的途径,我们大多都是通过在电视上的广告。

银鹭作为一款知名的国有品牌,在九十年代推出的八宝粥和系列饮料获得了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

中国银鹭食品事业始创于1985年,主要是以罐头食品和饮料生产经营,从最初只有6名创业者的小作坊,成长为如今的中国罐头和饮料行业领先企业,位居全国农业产业化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而就是这样一个中国食品行业的知名企业,却突然传出被全球最大食品集团雀巢公司收购的消息。

其实如果有心关注中国市场的话,对于这事已经见怪不怪了。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纷纷看中中国市场的这块肥肉,不断地收购与吞并中国本土的民营企业。

外资巨头们吞并中国市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以资本换市场”。

外资公司并没有按照当初承诺的对国有品牌进行推广,而是往往采取压制、雪藏的手段逐渐使国产品牌在人们视野中消失,从而达到外资品牌快速进入并垄断中国市场的目的。

以饮料行业举例,当时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纷纷入驻中国,不到几年的时间,就把中国8家饮料厂中7家拉下马,使得中国饮料市场几乎全军覆没。

当时最为知名的民族品牌像北冰洋、天府可乐等瞬间销声匿迹。

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使用的方法就是融资和收购之后“雪藏”该品牌。

而这种并购模式对中国的国有市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使得国有企业在市场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小。

这就意味着以后中国市场几乎将被外资寡头垄断,更难见本土品牌踪影。

许多民族品牌想要被跨国公司收购,想要通过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帮其提升内部治理,希望得到资金、研发、营销等资源方面的支持,当然也可能包括原有管理层或投资者的退出等。

“保护民族品牌”被认为是天经地义,呼吁者甚至强烈要求将这种保护落实在具体的政策举措上,因为“中国的民族品牌已经被蚕食得差不多了”。

然而民族品牌想要做大做强,又不想被收购,只能通过国家扶持。

然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并非源于国家保护了某些产业,而来自放弃保护,开放竞争。

所以“民族品牌”只能走品牌并购之路,这不仅是现实的选择,也是最理想的选择。

纵观近些年来被收购的本土品牌,像美加净、中华牙膏、三笑等现有的市场业绩惨不忍睹。

而小护士品牌,尽管收购它的欧莱雅公司没有关闭这个品牌,但是已经停止了投入,让
其自由发展,消费者只能在三线城市才能很少看到。

而苏泊尔、太太乐、双汇、南孚电池等却在市场占有率上不断攀高。

由此看来,外资入驻的品牌运作发展有好有坏。

有些企业被收购后能够借助资本的力量茁壮成长,有些则被雪藏,逐渐走向倒闭的命运。

什么叫品牌?
品牌是一种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是一种积累的资产,并且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坚持自己的定位,信守对消费者所作的承诺,使得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历久不堕。

什么是民族品牌、本土品牌?
这是一个从来就没有准确定义的一个伪命题。

我们说的民族品牌,是指注册地在中国的?股东全是中国人的?还是仅仅是指那些用中文写成的商标呢?如果是前两者,我们现在看到的娃哈哈、今麦郎、蒙牛、青岛啤酒,都早就不是民族品牌了。

他们不是注册在国外,就是由国外的资金控制的,包括汇源,也是注册地在开曼,资金成份也包括达能和华平基金。

因此,从来就没有所谓民族品牌,大家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品牌只有两种,一种是成功的,大家能看见的,一种是失败的,那些大家已经遗忘的。

想要被大众所熟知,那就需要打造好品牌,这样也要求品牌力要够,具有足够的辨识度,才能被大家认可。

所以,在全球化的市场下,已经没有纯粹的民族品牌,“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只要企业品牌还存在,不用管它到底是谁拥有的,只要它能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就可以了。

消费者大可不必带有太强烈的民族情绪。

营销推广是一种比传统营销方式更精准更灵活的推广手段。

汇桔网为您在您所在区域提供当地最优质的营销推广公司,给您的企业提供完整的品牌营销解决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