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组织与管理第一章绪论多式联运的定义International multi-modal transport of goods根据《多式联运公约》,国际多式联运是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
公约规定的多式联运,可由陆海、陆空、海陆、海空等运输方式组成。
第一节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一. 产品经济性对流通过程的要求生产过程的合理措施达到一定程度时,货物流通过程怎么办?流通过程不创造新产品,但创造新价值增加的价值就是流通成本,是构成产品价格的重要部分产品经济性要求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增加的价值越小越好国际多式联运满足产品经济性的要求二. 货物运输方式的变化19世纪,集装箱进入美英两国的铁路运输1956年4月,美国泛大西洋船公司将T2型油船进行改装,在甲板上设置了装集装箱的平台,经济效益显著。
1957年10月,泛大西洋船公司经改装的“gateway city”号,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开展海上运输的集装箱船。
1960年4月,泛大西洋船公司为了更加明确集装箱具有的联运特点,改名为“Sea-land”。
海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带动了大陆桥、小陆桥等运输方式的发展,使集装箱运输由海上延伸到两端陆地,进而实现门到门运输。
三. 贸易结构的变化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在第二次石油危机后由重、化工业转向电子技术为代表的高、精尖产品,并先后在销售地建立生产、加工基地。
发展中国家向工业化目标发展,从单纯的出口原材料变为在本国加工、制成半成品或成品。
制成品贸易的发展,适箱货源不断增加,为集装箱多式联运创造了条件。
四. 经营方式的变化多式联运出现以前,公路、铁路、海运、空运等经营者各自为政、自成体系。
开展多式联运可打破行业界限,最大限度的利用各行业拥有的设备,同时避免其他行业的重复投资,节省资源。
方便货主,保证运输质量。
第二节国际多式联运方式陆桥运输含义陆桥运输是利用集装箱具有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便于换装、联合运输的特点,使集装箱运输从海上扩展至铁路,实现海陆或陆海等联合运输。
2. 方式(1)通过大陆两端连接海运的大陆桥运输(2)海陆联运的小陆桥运输(3)直接水陆联运的微桥运输1. 大陆桥运输何谓大陆桥运输?指采用集装箱专用车辆,把大陆当成连接两端海运的桥梁。
例如:英国大西洋巴拿马运河太平洋日本英国美加东海岸美洲大铁路太平洋日本后者为大陆桥运输,可大量缩短运输时间,但由于货源不平衡,此线路实际效果不理想。
定义大陆桥(Land bridge)是指连接两个海洋之间的陆上通道,是以横贯大陆的铁路为骨干的、避开海上绕道运输的便捷运输大通道。
主要功能是便于开展海陆联运,缩短运输里程。
(1)西伯利亚大陆桥Siberian landbridge traffic西伯利亚大陆桥是指从俄罗斯东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东方港为起点通向欧洲各国,最后到达荷兰鹿特丹港的铁路干线,全长13000km,其中莫斯科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西伯利亚大铁路长9332km。
我国除了可利用海运路径经东方港连通西伯利亚大陆桥外,还可以大连港为海陆联结点,经哈(尔滨)大(连)铁路、滨(哈尔滨)洲(满洲里)铁路,由内蒙古的满洲里出境,连通西伯利亚大陆桥;也可以天津新港为海陆联结点,经天津、北京、山西大同再从内蒙古二连浩特进入蒙古国,经乌兰巴托向北进入俄罗斯,连通西伯利亚大陆桥。
通过原苏联西伯利亚铁路,把远东、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地区与欧洲、中东地区联结起来。
SLB的三种方式铁—铁先将货物运至东方港或纳霍德卡港(或通过满洲里、二连等进入前苏联),再用火车运到前苏联西部边境,继续用铁路运至欧洲或伊朗等地。
铁—海先将货物运至东方港或纳霍德卡港(或通过满洲里、二连等进入前苏联),再用火车运至波罗地海和黑海港口,装船运至北欧、西欧等地。
铁—卡先将货物运至东方港或纳霍德卡港(或通过满洲里、二连等进入前苏联),再用铁路运至前苏联西部边境,再用卡车运至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国。
由东方港通过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输集装箱到德国柏林仅需16天,而由上海港海运西行到汉堡港的时间为23天,由汉堡港东行到上海港的时间为34天。
该线路目前存在较多问题:运输时间不稳定(港口常有冰冻)铁路运输长达半个月,难以确定货物位置往返货源不平衡(远东至欧洲较多)(2)新亚欧大陆桥由太平洋西岸中国连云港开始的陇海、兰新铁路向西延伸在中国西部边境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德鲁日巴站接轨,构成了一条沿当年亚欧商贸往来的“丝绸之路”,经亚洲、欧洲诸国直到大西洋的另一条陆上通道,这就是新亚欧大陆桥。
她是一条对亚欧大陆经贸活动发挥巨大作用的现代“丝绸之路”。
地理位置:以连云港港为海陆联结点,经郑州、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从阿拉山口出境,经哈萨克斯坦等国连通西伯利亚大陆桥,西抵荷兰鹿特丹港。
全长10900km(我国境内长4131km),比SLB缩短约3000公里。
(3)北美大陆桥利用横贯北美的大铁路从远东、日本至欧洲的“海陆海“联运,但成本很高。
线路:西部太平洋口岸至东部大西洋口岸的铁(公)路运输,全长3200km;西部太平洋口岸至南部墨西哥口岸的铁(公)路运输,全长500—1000km。
此线路由于北美东部港口拥挤而发展缓慢。
2. 小陆桥通过日本至美国和日本至欧洲的海上集装箱运输线和横贯美国东西的铁路,开展日美和日欧之间的集装箱运输。
其前身为大陆桥运输。
小陆桥运输的发展,直接把远东、日本等去美国的货物都吸引到了美国西海岸。
对船公司的好处:(1)增加现有的太平洋航线货运量(2)船公司减少对美国东海岸的直达船,降低运输成本对货主的好处:(1)缩短运输时间,可早日投入市场销售(2)船舶班次增多,去美国内地的货物中转方便小陆桥的运输线路:(1)欧洲至美国东海岸转内地,或反向(2)远东至美国西海岸转内地,或反向(3)澳大利亚至美国西海岸转内地,或反向小陆桥运输存在的问题(1)铁路运费较海上运费高(2)冬季不能保证运输时间(3)来回程货源不平衡,空箱常在美国东海岸积压3. 微桥运输Interior point intermodal内陆点多式联运指使用联运提单,经美国西海岸和墨西哥湾沿海港口,利用集装箱卡车或铁路运至美国内陆城市。
也称“微桥运输”(micro bridge),它并不利用横贯美洲的铁路。
4. OCP运输Overland common points 内陆公共点使用两种运输方式将卸至美国西海岸港口的货物通过铁路转运至美国的内陆公共点地区,并享受优惠运价。
内陆公共点指北达科他州、南达科他州、内布拉斯加州、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起以东各州。
OCP费率:太平洋航运公会为争取运往美国内陆的货物从西海岸转运,而制定的较直达东海岸更低的海运费率。
OCP方式下,由收货人委托中转商持正本提单向船公司提货,并按OCP内陆运费,通过内陆运输运至收货人指定的地点。
发货人责任止于西海岸港口,收货人可享受内陆转运优惠费率。
收货人在目的地结关提货。
OCP运输的优势:(1)航程较直达东海岸更短。
如上海至纽约,若经巴拿马运河,全程海运为10580海里;而上海至美西的西雅图港,海运5100海里,陆运至纽约4800公里。
折算后相比较,海陆联运比海运直达到纽约少5300公里。
(2)集装箱具有联合运输和机械化程度高的特点,能缩短换装时间。
OCP、小陆桥、微桥运输的区别第三节多式联运的基本条件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张单证一次保险全程运输可作为一个单一的运输过程根据《多式联运公约》的规定和现行的多式联运业务的特点,其应具备的条件有:多式联运经营人必须与发货人订立多式联运合同. 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全程运输负责多式联运必须是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连续运输多式联运经营人签发一张多式联运单证并计收全程运费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完成全程运输第四节多式联运的优点统一化、简单化减少中间环节、缩短货物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货损货差事故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实现合理化运输第二章国际贸易与国际运输概述第一节国际贸易价格条件集装箱运输的交接方式与传统的“港至港”方式相比产生了较大变化,交接地点向两端延伸集装箱运输的交接方式使得贸易买卖双方之间的风险、责任、费用的划分方式发生了变化长期建立在“港至港”交接基础上的贸易习惯做法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表现为无法适应需要一. 贸易术语概述贸易术语的含义trade terms, 也称贸易条件、价格术语,它是一个简短的概念(如Free On Board)或三个字母的缩写(如FOB),用来说明价格的构成及买卖双方有关费用、风险和责任的划分,以确定买卖双方在交货和接货过程中应尽的义务。
贸易术语的作用:可节省交易磋商的时间和费用简化交易磋商和买卖合同的内容有利于交易的达成和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国际商会在1936年提出的一套解释贸易术语的国际性统一规则即INCOTERMS 1936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Terms)副标题: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为了适应商业实践的变化,国际商会对通则进行了多次修改,最新版本为 INCOTERMS 2000二. 三种主要贸易术语FOBfree on board(……named port of shipment)——装运港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含义:当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
买方必须自该交货点起负担一切费用和有关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
根据INCOTERMS 2000,FOB下买卖双方的主要义务卖方:(1)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在指定的装运港,将符合合同的货物按港口惯常方式交至买方指定的船上,并给予买方通知。
(2)负责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核准证书,办理货物出口清关等手续。
(3)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4)负责提供商业发票和证明货物已经交至船上的通常单据。
买方:(1)负责按合同规定交付价款(2)负责租船订舱、支付运费,并给予卖方关于船名、装船地点和要求交货时间的充分通知(3)取得进口许可证,并办理进口的海关手续(4)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使用FOB需注意的问题:“装上船”的要求和风险转移风险转移点——船舷当货物passed the ship’s rail,风险转移但INCOTERMS只是惯例,实际业务中双方可修改,如:买方要求“清洁已装船提单”,则卖方的责任延伸到了“船舱”买方租船订舱home booking,也可委托出口地货代完成船货衔接买方租船、订舱,卖方需在规定时间内装船。
若是船只按规定时间到达,卖方备货未妥,则卖方承担空舱费和滞期费;若是买方延迟派船,则买方负担卖方增加的仓储、保险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