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活性炭的比较

活性炭的比较

活性炭的比较
首先在这里强调一下,本人对其他活性炭的了解不多,甚至对我代理的活性炭的了解也还只是皮毛,其中有不详细和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理解,我的目的是“倾我所知,推而广之”和“抛砖引玉”。

如果仍然有人说我是在做广告,那我就毫不客气地说,希望能夺得几个回帖和奖励。

当然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和提高产能,我想这也是有机化学论坛的目的。

当前,就活性炭生产和使用水平来说,国外比国内高,其中日本的最高,这也是我公司代理日本活性炭的原因,当然其他国家的活性炭也有不错的。

从我所代理的活性炭进行比较。

毕竟是自己的东西自己比较了解吧,但是我还不是最了解的,最了解的应该是生产厂家和我的产品经理,我在这里只是尽我所知吧,希望大家不要笑话。

1.从材质上:活性炭有三种:煤炭,木材,椰壳。

2.从形状上:粉炭,颗粒炭;其中颗粒炭因为形状又可以分为破碎状,
球状,柱状。

3.从生产工艺上:活性炭的生产工艺有两种:物理法和化学法。

物理
法就是蒸汽活化。

化学法是用化学物质进行活性炭的活化,又可以分成氯化锌火化和磷酸活化。

4.从内部结构上:因为炭吸附的本质就是靠活性炭的内部的微孔,而
根据孔的大小又有不同。

有2.0nm,3.0nm等。

5.从精制上:对于活性炭的生产,我了解得并不时非常专业,但是我
知道活性炭在活化以后,必须进行洗涤,以达到不同行业的使用要求。

其次国内炭的区别,我对国内活性炭的了解不多,大多了解都是从客户那儿归纳出来的,当然,有些了解颇为偏颇,希望大家能理解。

1.在材质上,国产炭和进口炭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2.在形状上,国产炭和进口炭也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要说区别也就是活性炭的颗粒的均匀度,特别是粉炭,由于粉状活性炭的使用绝大多数为间歇操作,因此活性炭的分离就成了很大的问题,如果活性炭的颗粒均匀,就可以在活性炭的分离时,方便滤布或者滤纸等过滤材料的选择和定型,增加一次过滤度,减少助滤剂使用,而且减少过滤过程中的胶连,和处理的难度。

同时减少了产品的损失。

在这个问题上,国产炭的处理相对于进口炭就差不少,这也是进口炭价格贵得一个原因。

也是进口炭好用的一个重要的,直观的原因。

3.从生产工艺上:国产炭和进口炭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要是有区别,也是生产工艺中的精工处理了。

这大家都明白,同样是精细化学生产,在工艺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的情况下,国内设备和国外设备有很大的区别,不是20年或30年的差别,这也是国内炭民们努力的方向。

4.从内部结构上:内部的区别往往是活性炭不同牌号和不同产品之间最大的区别,也是决定活性炭添加量最大的因素。

单说内部结构的区别,大家可能还不是非常好理解。

因为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一般的检测手段又搞不定,因此说区别比较难理解。

在这可以说个例子:国内的药用炭和糖用碳就那么几种,任何生产,只要需要活性炭,就选择糖用或者药用,拿来都能用,而且都能解决问题,但是使用进口炭的时候,会发现,有些时候进口炭完全不如国产炭,但是有时候进口炭非常好使用,而且不是一点两点的差别。

大家好好理解这个例子:之所以国产活性炭的使用这么广泛,可以认为国产炭的“综合能力”很强,但是进口炭就是“专业能力”非常强,如果专业不对口,就可能完全不好用,如果专业对口,就极其好用。

反应在活性炭的内在性能上,就是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也就是活性炭的微孔分布上的不同,因为就算是工艺再好,也很难做到所有的孔都是一样的,特别是这种物
理孔,能做到的就是把微孔的分布范围缩小,大家如果想到微孔的正态分布,就好理解了,进口活性炭的微孔分布范围非常狭窄,而国产炭的微孔分布就非常宽,在正态分布上,就是微孔分布的集中和分散了,而且碳的好坏,就决定在这里了,活性炭的添加量的大小也就决定在这里了,同样活性炭对产品的损失的影响重点也在这里。

我不好说国产炭有多差,我也不想说其他国家的活性炭怎么样,我就说,有的时候我代理的活性炭同国产炭的差别竟然可以达到4-5倍,而有些时候,厂家直接告诉我,同国产炭没什么区别,甚至不如国产炭。

5.从精制上:对于活性炭的生产我了解不多,因此不知道国产炭和进
口炭的精制有什么区别,但是我的产品经理给我介绍产品时就说,国外的活性炭分的不如国内那样细,什么药用,食用什么的。

虽然也有药用和食用,但药用的是直接注射到体液内部,作吸附剂的,而生产药和食物的活性炭是一类的。

6.从价格上:国内我所了解的,最贵的粉炭也就是一万多,但是进口
炭最便宜的,我所代理的,就是国产最贵的三四倍。

所以价格上的区别一目了然。

活性炭的使用选择:本人接触活性炭的时间不久,因此了解不多,只能是片面之辞,希望大家能做补充。

1.首先要考虑使用的方式:使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间歇式使用,一
种是连续式使用。

间歇使用一般是粉炭,而连续式一般是颗粒。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之所以如此选择主要考虑的是活性炭的形状适用范围。

2.使用的介质:使用介质也就是液态和气态两种区别,液体一般是粉
炭,而气体一般是颗粒炭,当然这也只是大多数情况下的选择,同样考虑的
是活性炭形状的适用性。

3.使用的目的:活性炭的最根本的目的都是吸附,但是吸附的目的又各不相同,例如有的时为了作为载体催化,有的是物质分离。

但是最广泛的还是脱色和精制,国内的使用厂家往往把两者混淆,或者直接就只是脱色,对活性炭的精制食用了解不多,但是也一些厂家了解这点,希望能找到可以用来精制的活性炭,但是由于活性炭不是万能的,因此活性炭的精制,只能说是,可以使用,而且国外大量使用,但是不是所有的都能使用。

4.使用的产品性质:由于国内对活性炭的了解不多,因此选择活性炭的时候往往不考虑这点,当然对于“全才”的国产炭,这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它的微孔分布范围较平缓,因此什么物质都能吸收。

但是对于精制的进口炭,这就至关重要,往往决定了活性炭的选择,因为活性炭的微孔毕竟分布不一,因此也是活性炭添加量的大小的关键。

5.脱色程度:活性炭的吸附是典型的物理吸附,其中有着平衡的关系,因此当活性炭的添加量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再多加活性炭,往往就成了过犹不及,反而由于活性炭本身的杂质,造成产品的二次污染。

6.使用温度:由于活性炭吸附是物理吸附,而且是靠微孔表面活化能的作用造成的,因此一般情况下,温度越低,吸附越好,但是考虑介质在低温下,黏度增加,致使活性炭的扩散减缓,因此必须要提高温度。

但是提高温度的同时,会造成活性炭的自身褐变,造成表观吸附能力的降低,造成的色变化,往往活性炭很难再进行处理。

所以一般选择温度在60-80℃。

7.使用的酸度:活性炭内部还有其他的活化物质,因此活性炭的工作环境同被吸附物质的带电性有关,当被吸附物质带负电的时候,在ph值较低的时候吸附能力强,当被吸附物质呈中性的时候,在中性的条件下,吸附能力最强。

木屑制活性炭
活性炭是极有价值的吸收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脱色等。

用木屑制活性炭的基本原料如下:木屑——细度均匀,以针叶树木屑为佳,含水量低于30%,无腐烂现象,不含泥沙、金属屑等杂质,氧化锌——浓度96-98%,洁白无吸水潮解性的粉末;盐酸——工业纯。

一、工艺过程
1.木屑的处理:将木屑过筛,使木块木花及金属杂质分离,然后晒干,以含水量30%为标准。

每75千克木屑拌以浓度50波美度的氯化锌溶液225千克,5小时后翻拌1次,静置10小时方可进行炭化。

2.炭化:将静置10小时以上的处理木屑加入开口平底炭化炉内,加热进行炭化并不断搅拌(不可使炉底木屑结成厚块),约1小时候,木屑全部变黑(温度300-400℃,炭化完毕应尽快加入活化炉内,以免吸收水分在高温时发生炽燃。

3.活化:将炭化屑平置于高温活化炉(炉温700℃以上)中,每15分钟须均匀翻拌一次。

待活化炉内的炭全部为褐色(温度650-700℃约2小时)时,活化才完成。

活化完成后,推入储室待温度降低后取出。

翻拌及出炉时,须动作迅速以减少炭在高温时与空气接触时间,这样既能避免炽燃、保持炉温,又能减少ZnCL2逸散。

4.氯化锌回收:将完成活化的炭,加入洗涤器内,以25-30波美度氯化锌溶液淋洗,洗得的50波美度氯化锌溶液留作下次处理木屑用。

再用低浓度氯化锌溶液继续淋洗,至洗液为1波美度时,回收工作完成。

5.漂洗:将回收氯化锌后的炭放入缸内,加入盐酸3%(相对干燥炭重量),加水,用水蒸气冲热。

洗液供回收氯化锌用。

继续用清水漂洗,直到漂液内加入碳酸钠试液无白色沉淀即可。

6.离心脱水、干燥、粉碎、包装:将漂洗好的炭用离心机甩干(含水量为30%),不可过干,以免炽燃或飞扬。

将炒干炭送进烘箱(温度不超过120℃)内进行干燥,至含水量约5%时为止。

干燥过程中须时加拌动。

再把干燥炭小心放入球磨机内,再放入同重量的磁球,关紧机盖予以球磨,细度为120目。

最后取出,放入衬防潮纸袋的木桶内包装。

二、产品质量标准
1.脱色能力:0.2克炭加60毫升亚甲基蓝溶液,振动15分钟,滤液无色。

2.末炭化物:0.25克炭加1MNaOH溶液10毫升,煮沸,滤液为无色。

3.水分:1克炭于120℃下干燥4小时,失重不超过15%。

4.酸、碱度应为中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