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家族风俗剪影

土家族风俗剪影

``````
-----土家族
主讲人:张雪阳
土家族是武陵山区的世居民族之一,根据2010年第六
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土家族人口数量约为8,353,912人,
在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排名第七位,主要分布于湘、鄂、 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1956年10月,国家民委通过民族
识别,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支系:土家族分为四个支系、毕兹卡、孟兹、廪卡、南客。 分布地区: 湖南、湖北、重庆、贵州
1.安席 2.品席、赞菜
客人边吃,边上菜。接着出第二碗,端大盘子的人高喊“顺——”,“菜调子”又吹
起。直到上第十碗,大盘子一声“齐——”后,吹鼓手便吹“下席调”,客人饭就吃完了。
3.上花 4.摆法
即在上头子碗时,用一只碗反扣在菜上,碗顶放一朵用胡罗卜和青菜做成的花, 客人须掏钱放于碗中,以示对厨师们的慰劳和谢意。
丝头帕。
土家族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
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
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
质饰物。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适量地 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时也吃豆饭,即 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 族季节性的食物。
筵席特色:
媒人求婚:
“踩富基”“取同意”“拿八字”“走礼信”
传递婚期:“看期辰”
举办婚礼:

土家族姑娘在出嫁的当天晚上,有锅灰涂抹“模米”的 风俗。新娘在婚礼上的哭嫁歌,是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 标准,谁家的姑娘不善轿时, 才算结束。 “满堂哭”、“表姐妹哭”、“堂姐妹哭”等等。
虎头鞋
虎头帽
鞋垫
“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媒人”、

土家族人常说:“生死生就的。”意思是老天爷自有安 排。这对于有充分思维能力的土家族人来说,他们认为, 一个人和死亡应该有其重要位置,不能草率办理,必须要 让死者“入土为安”,到另一个极乐世界去享受阴间快乐。
土家织锦

土家织锦民间称为“打花”,传统织锦多作为铺盖, 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意思为土花铺盖。土家织锦, 就是土家姑娘用一种古老的木腰机,以棉纱为经,以五彩 丝线、棉线、毛线为纬,完全用手工织成的手工艺术品。
(十大碗) “四角扳爪”或摆“三元及第”
第一碗:农家贺菜(原料:肥痩肉丝,黄花,红薯粉) 第二碗:千张贺菜(原料:墨鱼、千张,胡罗卜,肥瘦肉
丝,青红椒丝)
第三碗:木耳土鸡(原料:土鸡、木耳) 第四碗:海带炖猪脚(原料:海带、猪脚)
第五碗:粉蒸肉(原料:鲜猪肉、米粉、山药)
第六碗:土家扣肉(原料:五花肉,豆豉)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 歌、盘歌等。摆手舞、酉阳民歌、酉阳古歌被列入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 “中国土家山歌之乡”。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 川市被称为《龙船调》的故乡。 花朝节,洗神节等。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吃新节,舍巴日,赶年,牛王节,
第七碗:米辣子扣小河鱼(原料:酸黄豆辣子,小鱼) 第八碗:黄豆炖老鸭(原料:大豆,老鸭)
第九碗:四季长青
第十碗:土家和欢(原料:韭菜、豆酱)
油茶米
土家标志性建筑吊脚楼
相传还在远古时代的时候,部落与部落之间存 在着抢占领地与纷争的现象。其中巴人小部落过着 依山傍水的狩猎生活,气候潮湿,蛇虫较多。土家 人于是把柱子与山藤捆绑在一起,然后上面搭建木 质的房子,这样通风透气,并且屋子因为腾空搭建, 这样对当地气候等非常适应。

起源: 通过史籍记载(土家族于唐朝后期才正式出现于史籍 中)、语言学研究(土家语中的阿尔泰元素)、此次的父 系基因结果以及土家族自身史诗记载,土家族是五胡与武 陵山区的原住民百越民族融合后形成的,以五胡中的羌氐 为主导,掺杂阿尔泰、百越文化元素的混血民族,在唐朝 后期基本成型。
土家族男子过去穿琵琶襟上衣,缠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