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二、化学吸收速率
对化学吸收而言,气膜的传质速率仍可 按与物理吸收相同的公式表示。在气液界面 处,组分A仍处于平衡状态,可用亨利定律 描述。
在液膜中的情况,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 却很不相同。对于化学吸收,组分A按分子 扩散从气膜扩散至界面溶解后,在液膜内一 面进行扩散,一面与吸收剂组分B进行化学 反应,若在液膜内未反应完还要转移至液相 主体中进行。
稳定吸收过程的总传质速率方程式:
•或: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一、物理吸收速率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一、物理吸收速率
在总传质阻力中,若气膜的阻力远远大于 液膜阻力,则称为气膜控制;若液膜阻力远远 大于气膜阻力,则称为液膜控制。 提高物理吸收速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气液相对运动速度,以减小气膜和 液膜的厚度。 (2)增大供液量,降低液相吸收浓度,以增 大吸收推动力。 (3)增加气液接触面积。 (4)选用对吸收质溶解度大的吸收剂。
二、化学吸收平衡
由于吸收组分既遵从相平衡关系又遵从化 学平衡的关系,式中[A]就是[A]物理平衡,在已
知化学平衡常数K 及反应前后反应物B的浓度
变化的情况下可求出生成物M、N的浓度,再由 化学反应式可求出[A]化学消耗及[A]净化。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第二节 吸收速率
¡ 物理吸收速率 ¡ 化学吸收速率
搅拌釜等吸收设备。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二、吸收设备的选择
几种主要形式化学吸收设备的特性及其适用范围
形式
相界面积 液相体积 /(m2.m-3)
喷雾塔
1200
填料塔
1200
板式塔
鼓泡 搅拌釜
1000 200
鼓泡塔
20
气液比
19 11.5 5.67 0.111 0.0204
液相所占 体积分率
液相体积 膜体积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 染物
2020/11/26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第五章 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 根据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物理 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不同而将混合物分离 的一种方法
¡ 优点:效率高、设备简单、一次投资费用相 对较低
¡ 缺点:需要对吸收后的液体进行处理、设备 易受腐蚀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一、物理吸收速率
吸收是气态污 染物从气相向液相 转移的过程,对于 吸收机理以双膜理 论应用较为普遍。
•双膜理论模型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一、物理吸收速率
传质过程: 被吸收组分从气相主体通过气膜边界向气膜
移动; 被吸收组分从气膜向相界面移动; 被吸收组分在相界面处溶入液相; 溶入液相的被吸收组分从气液相界面向液膜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第五章 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物理吸收:利用气体混合物在所选择的溶剂中溶解 度的差异而使其分离的吸收过程
化学吸收:伴有显著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该法使 吸收过程推动力增大,阻力减少,吸收 效率提高,可处理低浓度气态污染物
针对实际工程问题常具有废气量大、污染物浓 度低、气体成分复杂和排放标准要求高等特点,大 多采用化学吸收法。
✓ 吸收过程:当混合气体与吸收剂接触时,气 相中的可吸收组分向液相进行质量传递的过 程。
✓ 解吸过程:伴随吸收过程发生的液相中吸收 组分反过来向气相逸出的质量传递过程。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一、物理吸收平衡
气体的溶解度在同一 系统中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增大气相中该气体的浓度 也能使其溶解度增大。
•几种常见气体污染物水中溶解度曲线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一、物理吸收平衡
•2.亨利定律
pA*:气相组分A的分压,Pa; cA:液相中组分A的浓度,mol/m3 xA:组分A溶于溶剂中的浓度,摩尔分率; HA、EA:均为亨利系数,单位分别为mol/(m3.Pa)和Pa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若已知组分A在界面处的液相浓度梯度, 就可利用上式求得液膜内的过程速率。在液 膜内对组分A作物料衡算可得到液相浓度分 布规律及梯度。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二、化学吸收速率
在液膜内离界面Z 处,取一厚度为dZ的微
元,对气体A在微元体内进行物料衡算:
A扩散入微元的通量-A扩散出微元的通量=A在微元的反应量
移动; 溶入液相的被吸收组分从液膜向液相主体移
动。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一、物理吸收速率
在稳态吸收操作中,从气相主体传递到界 面吸收质的通量等于从界面传递到液相主体的 通量,在界面上无吸收质的积累和亏损。
对于气膜:
NA:被吸收组分A的传质速率,kmol/(m2.s); DAG:组分A在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kmol/(m.s.Pa); ZG:气膜厚度,m; pAG、PAi:气相主体与界面处的分压,Pa; kAG:气相传质系数,kmol/(m2.s.Pa)
体由塔底进入,自下而上穿过填料层,从塔顶排出; 吸收剂由塔顶通过液体分布器均匀喷淋到填料层中, 沿填料表面向下流动,直至从塔底排出塔外。它具 有操作适应性好、结构简单、能耐腐蚀等优点,广 泛用于带有化学反应的气体净化过程。填料对塔的 性能影响很大。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一、吸收设备
2.板式塔反应器 板式塔反应器中液体与气体分段逆流接触。
• 若反应速率很快,过程属扩散控制,要求所选择的吸收设
备能产生高的气液湍动和大的气液接触面积,以降低气膜的传
质阻力,增大传质面积,从而提高吸收效率,如喷雾塔、填料
塔、文丘里吸收器和板式塔等。
• 若化学反应速率很低,过程属动力学控制,要求所选择的
吸收设备具有持液量大,气液接触时间长的特点,以使较慢的
化学反应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反应。宜选用鼓泡塔、鼓泡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一、吸收设备
气-液反应器的形式
• (a)填料床反应器;(b)板式反应器;(c)降膜反应器;(d)喷雾反应器; • (e)鼓泡反应器;(f)搅拌鼓泡反应器;(g)喷射或文氏反应器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一、吸收设备
1.填料床反应器 在填料床反应器中,一般气液逆流操作。混合气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二、化学吸收速率
化学吸收的速率不但取决于液相的物理 性质与流动状态,也取决于化学反应速率。 但是由于液相中有化学反应的存在,组分A
的浓度cA降低加快,这意味着液膜厚度薄,
液膜阻力减小,从而使过程吸收速率提高。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二、化学吸收速率
在过程稳定的情况下,仍可采用费克定 律来描述液膜中的吸收情况:
液气比是由设备费和操作费两个因素决定的。工 程中,一般取最小液气比的1.1~2.0倍,即: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三、吸收设备设计
2.塔径计算
处理气量qV根据实际的工业过程而定,空 塔气速 一般由填料塔的液泛速率 确定。 通常取: =(0.60~0.75) 。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一、吸收设备
按气液分散形式可分为: ① 气相分散、液体连续,如板式塔 ② 液相分散、气相连续,如喷淋塔、填料塔 ③ 气液相同为分散相,如文丘里吸收器
工程中用于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吸收设备最常 用的是填料塔,其次是板式塔。此外还有喷 淋塔和文丘里吸收器等。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一、 吸收设备
对吸收设备的要求: 气液有效接触面积大 气液湍流程度高 设备的压力降损失小 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和维修 投资及操作费用低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一、 吸收设备
吸收设备的分类
按气液相接触形态可分为: 气体以气泡形态分散在液相中的鼓泡反应器、搅拌鼓泡反 应器和板式反应器 液体以液滴状分散在气相中的喷雾、喷射和文氏反应器等 (它们主要用于含尘气流的除尘,但在某些特定场合,也可 用于处理气态污染物) 液体以膜状运动与气相进行接触的填料反应器
吸收液从塔顶进入,借重力流到下一块板,最后 从塔底排出。气体向上通过塔板中的各种孔眼, 然后鼓泡穿过液体,分离泡沫后到上面的另一塔 板,在这一过程中有害气体扩散至气液接触面进 入液相被除去。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二、吸收设备的选择
•吸收设备的选择: • 强化吸收过程,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设备的投资 和运行费用。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二、化学吸收速率
组分B不断地从液相主体扩散到界面附 近并与A相遇。A与B在什么位置进行反应取 决于反应速率与扩散速率的相对大小。反应 进行得愈快,A消耗愈快,则A抵达气液界面 后扩散不远便会消耗干净。反之,如果A与B 反应较慢,A可能扩散到液相主体仍有大部 分未能参加反应。
(视反应速率的快慢而定)。 ➢ 反应生成的液相产物留存在液相中(如有气
相产物生成则向相界面扩散)。 ➢ 气相产物自相界面通过气膜向气相本体扩散。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二、化学吸收速率
化学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质一般要 求吸收剂在吸收条件下的蒸气压很低或趋于 零,化学反应只在液相内发生。
在吸收过程中,当传递速率远大于化学 反应速率时,实际的过程速率取决于后者, 称为动力学控制;反之,如果化学反应速率 很快,而传质速率很慢,过程速率主要取Leabharlann 于传质速率的大小,称为扩散控制。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二、化学吸收平衡
气态污染物的总净化量由液相物理吸收 量和化学反应消耗量两部分组成:
•其中[A]物理平衡可采用前面介绍的亨利定律近 似计算,而[A]化学消耗可根据化学平衡进行计算。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二、化学吸收平衡
由亨利定律有: 由化学平衡有:
第5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