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问题儿童的性格特点

浅析问题儿童的性格特点

浅析问题儿童的性格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为了帮助幼儿培养和塑造良好的性格,教育者们要做到扬长避短,要重行动,要有耐心,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入手,帮助问题儿童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儿童的标准应包括四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智力良好,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其中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幼儿是否健康的标准,因此,调查了解问题儿童的性格特点,探究性格形成的机制,分析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就显得关重要。

《浅析问题儿童的性格特点》重点分析了问题儿童的不同性格特点,并结合心理学有关理论进行分析,阐释,为培养和塑造幼儿良好的性格特点提供帮助。

通过对大,中,小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调查,我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2、家长对儿童健康的认识有偏差,注重幼儿身体的健康,忽视幼儿心理的健康,不明白健康儿童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又或者家长只重视幼儿的生理健康,而忽视幼儿心理健康,偏重儿童身体和智力方面的投资,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一些不良性格特点的形成。

3、家长的教养态度要不就是过分严厉,要不就是过分溺爱,始终不能坚持正面教育。

这些不正确的教养方法和态度,容易导致幼儿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如叛逆,自私,胆怯,退缩,依赖性强等。

4、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所以对孩子投入过多的顾虑,过分的关注,常按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幼儿这样做那样做。

通过调查表明:问题儿童性格特征的发展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以及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见,家庭环境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的性格的形成,除了先天因素的作用外,更多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在学前儿童成长的这个阶段,孩子的性格还没有定型,我们要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和常规培养中加以引导和教育,使每位幼儿都能健康成长。

同时还发现家庭中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的性格养成十分重要。

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儿童性格的第一个“塑造场”。

家庭中的一切都在起着教育作用,但是首先起教育作用的是人,而且时间还是最久的。

其中又以父母居首位。

一般的说,孩子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父母的言行举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所以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是影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亲子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儿童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交往关系。

家庭气氛是否融洽也会影响幼儿良好的性格特征的形成。

宁静愉快家庭中的孩子与气氛紧张及冲突型家庭中的孩子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差别。

如:宁静愉快家庭中的孩子在家里感到有安全感、愉快、生活乐观、信心十足、待人和善,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气氛紧张及冲突型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和焦虑、长期忧心忡忡,害怕父母迁怒于自己而受严厉的惩罚、对人不信任,容易发生情绪与行为问题。

除了父母,教师对幼儿性格的发展也有影响。

首先是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在幼儿园中的言行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性格的发展。

幼儿年龄越小,受教师的影响越大。

教师不仅要对幼儿进行“言传”,还要进行“身教”。

其次,教师和幼儿间的关系也影响着幼儿性格的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在传授知识,教会本领的同时也要成为孩子们信任和依赖的对象。

总之问题儿童的不良性格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任性、自私、懦弱、
胆小、被动反抗、冷漠、自高自大、攻击性强、情绪不稳定等。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导致问题儿童产生不良性格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 家庭的结构,亲子关系等都会对儿童的性格形成产生影响。

2、教育者本身的
行为方式对幼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为了达到家园共育,为幼儿创造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让幼儿健康成长。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家长应积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长应认识到家庭环境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幼儿期是幼儿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家长应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常识,并教幼儿学习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对人对事,树立是非观念,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建立温暖的家庭。

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避免异常行为的产生。

2、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

首先家长,教师必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运用正面教育,给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形象,以身作则,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其次,教育
爱抚孩子要适度。

娇生惯养,百依百顺会造成孩子骄横跋扈、自私任性;对孩子要求过高,约束过严训斥打骂,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 限制了儿童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第三,教育要求要统一。

在教育儿童时一定要做到家中成员之间统一思想和要求,即使有分歧,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

一个严厉教育,一个在旁护短,是最不明智的。

家庭一定要和幼儿园紧密配合,互通情况,相互支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

利用童话、故事、诗歌等形式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并积极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通过同伴之间交往,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等优良品质。

通过各种智力活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育者要善于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儿童的性格往往是通过具体的活动、言语、表情、姿态表现出来的。

性格的外部表现为教育者客观地了解儿童的性格提供了依据。

性格在活动中形成,也是在活动中表现的。

儿童的性格常常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以及劳动中反映出来。

教育者要善于观察,一旦发现幼儿有不良的行为就要及时进行随机教育,防止不良性格特征的形成。

5、教师,家长要有一颗宽容、体谅和理解的心。

对幼儿应爱护尊重而又严格要求,对幼儿不偏爱。

重视个别教育,贯彻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精神,坚持教育的一贯性。

当幼儿面对困难时要教幼
儿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抑制异常行为的产生。

6、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不同性格特点的问题儿童应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如:对于情感冷淡,安静,内向,孤独的幼儿,父母应加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多与孩子接触,多带孩子到
儿童娱乐场所去玩耍,分享儿童世界的欢乐。

对于焦虑,恐惧的幼儿应少用批评,指责,否定的语气;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 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不给幼儿过大的心理压力和过强的精神刺激,加强幼儿个性的培养和锻炼,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人的性格形成是先天和后天的合成。

问题儿童性格特点的形成,主要是受家庭,幼儿园的教育及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

要帮助儿童培养和塑造良好的性格,教育者要做到扬长避短,要重行动,要有韧劲,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从小事做起,帮助问题儿童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