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片段教学模板

语文片段教学模板

语文片段教学模板
建议:
1、清晰线索,优化课堂逻辑结构;
2、丰富分析方法,展示语言能力、文化素养;
3、提升交流意识。

散文阅读模板
自然导入,激情激趣(1分钟)
1、通过激活知识积累、生活体验,为阅读做铺垫;
2、通过评价作者或文本,激发阅读期待。

要求:诗意、抒情、自然。

操作方法:
1.联系旧知导入——通过复习同类型、同主题的其他作品自然导入。

2.简介作者背景——通过介绍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拉近与作者、作品的心理、时空距离自然导入。

一、初步诵读,梳理思路。

(2分钟)
1、请大家说说这几段描写了那些景物(内容)?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展开的。

二、赏析语言,体味情思。

(10分钟)
1、请大家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几段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或准备几个词语让学生选择。


2、圈点勾画、品味这几段中的句子,看其如何达到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效果,认识平常生活平常景物所蕴含的美以及丰富的人文内涵,并体会作者深沉细腻的感受和情思。

(知其巧,品其韵,得其味。


⑴抓住主观感受较强词语对比替换改写炼字分析体味法;
⑵意境描述身临其境与作者心灵沟通体味法;
⑶诵读指导身临其境与作者心灵沟通体味法。

(通过语气、语势、节奏、停连、重音等诵读技巧的点拨,体会作品思想情感。


三、知人论世,品析情感(2分钟)
1.这几段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这几段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拓展练习
课外收集并赏读作者的作品《》。

古诗(词)阅读模板
自然导入,激情激趣
1、通过激活知识积累、生活体验,为阅读做铺垫;
2、通过评价诗人或文本,激发阅读期待。

要求:诗意、抒情、自然。

操作方法:
1.联系旧知导入——通过复习同类型、同主题的其他作品自然导入。

2.简介作者背景——通过介绍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拉近与作者、作品的心理、时空距离自然导入。

一、初步诵读,梳理思路。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歌,尝试背一背,分享一下背诵经验。

(在梳理思路,了解全诗层次大意的基础上,反复地读几遍。


二、赏析形象,体味情思
1、请大家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或准备几个词语让学生选择。


2、请大家说说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景物本身能不能表现出情感?读者是如何感受到诗人情怀的呢?【引导学生注意景物的修饰语、表现手法。


3、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征?
4、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意象来分析。

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

⑴抓住主观感受较强词语替换改写炼字分析体味法;
⑵意境描述身临其境与作者心灵沟通体味法;
⑶诵读指导身临其境与作者心灵沟通体味法。

(通过语气、语势、节奏、停连、重音等诵读技巧的点拨,体会作品思想情感。

)点评、引导、示范
三、知人论世,品析情感
1.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这首诗(词)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拓展练习
选择诗句中你最喜欢的一句,用散文式的语言描述出诗句的意境,要求不少于80个字。

文言文阅读模板
自然导入,激情激趣
1、通过激活知识积累、生活体验,为阅读做铺垫;
2、通过评价诗人或文本,激发阅读期待。

要求:诗意、抒情、自然。

操作方法:
1.联系旧知导入——通过复习同类型、同主题的其他作品自然导入。

2.简介作者背景——通过介绍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拉近与作者、作品的心理、时空距离自然导入。

一、疏通正音,读顺读通
初读课文,指出容易读错的字词。

二、抓点释疑,读清读懂
依据文本,抓住字词理解的重点、难点,采用讨论、合作、精讲等手段,理解作品意思。

归纳掌握词法(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句式(倒装[主谓、定后、状后、宾后]一般[判断、被动、省略]),逐步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言文词义推断五法
一根据成语推断
1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
(成语锐不可当螳臂当车一夫当关)
2、披帷西向立《鸿》
(披荆斩棘披沙拣金)
二根据整齐的句式推断
1请息交以绝游《归》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
三根据语法结构推断(根据相邻词推断)
1追亡逐北因利乘便《过》
2道芷阳间行《鸿》
3沛公军霸上,《鸿》
(谓语名词作动词)
四、根据语境推断(联系上下文推断)
1、诸侯恐惧,会盟而某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吝惜)
2秦王怫然怒《唐雎》(盛怒的样子)
3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开阔的样子)
4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铿地,象声词词尾)
五、根据字形法推断
1、(胡威)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cuãn)。

2、傥窀穸(zhūnxī)不为盗所发(坟墓)
三、品析内容,读熟读美
1、请大家说说这几段写了那些内容?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展开的。

(理清作品层次)
2、选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诵读一下,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

(通过语气、语势、节奏、停连、重音等诵读技巧的点拨,体会作品思想情感。


拓展练习
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文言文词义推断五法”,梳理下面课文,并尝试诵读,下节课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