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月亮上的足迹》PPT课件三
《月亮上的足迹》PPT课件三
说明“起飞”需要极大的努力,然而一旦 脱离重力的牵绊,就能达到理想的境地。
3、第二自然段中的“习惯”具体是 指什么?
具体指因循苟且、缺乏耐心、吹毛求 疵、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性。
4、第二自然段中“起飞”的含义是什么? 人们改变不良习惯的起始阶段。
5、这篇短文的中心是什么?用自己 的话概括回答。
克服不良习惯(摆脱习惯的引力), 就能到达理想的境界。
读准字音
畅谈(chàng) 昂首( áng ) 液氧( yè )
可望而不可即(
日壤( rǎng ) 溅落( jiàn ) 小心翼翼( yì ) jí )
词语解释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 过程中可以作为 标志的大事。
畅 谈:尽情的谈。
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 近。即,靠近,接触。
(2)记叙文的特点:
第一,要交代明白。 第二,线索清楚。 第三,人称要一致 第四,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 结果要详细。
(3)记叙文的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 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 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 怀为主,如《春》。
1994.1.08 俄 航天员波力亚利在“和平号”空 罗 间站创造了太空连续飞行439天的 斯 纪录。
1996.3.22
美 国
女航天员在“和平号”空间站创 造了太空连续飞行188天的女子世 界纪录
1999.7.13
美 国
柯林斯成为美国航天史上第一位 女指令长
199.11.20
中 国
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 号”飞行成功
快速阅读课文,较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并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
➢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要点。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 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学习重难点
1、登月事件的全过程 及伟大意义。 2、用简练的语句概括 登月的四个阶段。
时间
1969年7月16日上午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 离地9分5秒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 19日晚8点33分 19日晚9点32分 20日上午7点32分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 21日上午11点39分 11点51分 22日0点15分 22日上午6点35分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
事件进展
火箭将推动“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 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宇航员进入梦乡
玉兔
3、载人航天大事记 1961. 前苏 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飞 4.12 联 船上天,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1963. 前苏 “东方六号”飞船将世界第一位 6.16 联 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送上太空。
1965. 3.18
前苏 联
航天员烈昂诺夫乘“上升二号” 飞船升空实现世界上第一次太空 行走。
能力拓展
1、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2、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美国·阿姆斯特朗
3、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38万多公里
4、月球的直径是多少? 3476公里
5、介绍记叙文 (1)记叙文定义: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 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是用来描述事物发 展全过程的文体,它包括时间、人物、 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6要 素。
导入新课
宇宙浩瀚无边,人类探索不断。
火箭上天一刻
月球探测器
月球探测器
东方红1号
神舟五号运行过程
阿姆斯特朗走下登月舱
美 国 航 天 员 登 陆 月 球
奥 尔 德 林
中国首位“太空使者”——杨利伟
中国航天员
让我们一起进入神秘的太空之旅,找 寻月球上的足迹。
学习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三名航天员乘“阿波罗11号”宇
1969. 7.1 治时间3时15分飞船的登月舱在月 球降落,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
月球。
1971.4.19
前 苏 联
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 “礼炮一号”
1975.7.17
美 国
阿波罗号飞船与前苏联联盟号 飞船在太空对接
1981.4.12
遥 遥:形容距离远,形容时间长久。
整体感知
宇航员踏上月球后做了几件事?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3)树立登月纪念碑
课文讲解
文章分层: 第一部分(1—4小节)写飞船升空 前的准备。
第二部分(5—9小节)写飞船飞向 月球。
第三部分(10—14小节)写登月舱 登月成功。
品味语言
“这一小步, 对于一个人来说, 是小小的一步; 对整个人类来说, 是巨大的飞跃。” ——阿姆斯特朗
阿姆斯特朗的这句话说明了人类第一次登 月是探索月球奥秘的里程碑。因为,在此之前, 人类曾幻想过登月,并产生了许多神话、科幻 作品,但从来也没到过地球以外的任何星球。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 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说明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扩展的水 平,人类不会局限于地球,人类的未来是美好 的。
课堂小结
本篇文章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 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 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 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 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 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 性、真实性、科学性。
课堂练习
1、在“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 度进入预定的轨道。”这句话中为什么作者 要连用三个“预定”?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 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 抒怀,如《白杨礼赞》。
讨论
1、举出具体的例子说说中国在 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
2、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 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提示: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 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 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 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 的特点。
美 国
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 机“哥伦比亚号”
前 女宇航员萨维茨卡娅走出“礼 1984.7.25 苏 炮七号”空间站,从而成为世
联 界第一个太空行走的女性。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
1986.1.28
美 国
七名航天员全部罹难,包括一 名女教师,这是当今最惨重的
航天事故。
1986.2.20 前 “和平号”空间站第一个舱发射 苏 成功。 联
“阿波罗”宇宙飞船的“鹰”号登月 舱正向月球表面缓缓降落。
第四部分(15—20小节)写飞船返回 地球。
飞船进入大气层,溅落在预定的海域,被等候 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疑难解析
1、本文第三部分是重点,在这一段 中记载了宇航员登月成功所做的哪六件 事?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2)采集月壤和月岩。 (3)树立登月纪念碑。 (4)安装各种仪器。 (5)插上美国星条旗。 (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连用三个“预定”,表明飞船一切尽在 人类预料之中。这次史无前例的飞行,它成 功的前提就是能在预定时间、预定高度进入 预定的轨道,当飞船隆隆升空时,可以想见 人们的心也随之悬在半空,而当它终于正如 人们所料正常飞行时,人们该会多么欢呼雀 跃啊!
2、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关于太空船的叙 述,是为了说明什么?利用文中语句回答。
研讨与练习答案
1、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
项是( B )
(1)天文学家把银河所围绕成的空间 叫做银河系。
(2)我们中国关于织女星也有同样美 丽的传说。
(3)凭这点光明处,我们就不必叹息 生命的短暂和藐小了。
A.记叙 说明 议论 C.记叙 记叙 议论
B.说明 记叙 议论 D.说明 议论 记叙
2、研讨与练习:
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登月舱打开舱门 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飞船进入大气层
一棵小草,也许永远不能成为参天大树,但它可能做最绿最坚强的小草;一滴水,也许永远不能像长江大河一样奔腾,但它可以成为所有水中 的最纯的那一滴 最后的措手不及是因为当初游刃有余的自己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拓展阅读
关于月亮的神话
1、吴刚伐桂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 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 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里砍月桂,但月亮 中的月桂随砍随合,砍伐不尽,因而后世 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 桂的形象。
吴刚伐桂
2、玉兔捣药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洁白如 玉 ,称为 “ 玉兔 ” 。这种白兔拿着 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 ,服用此等 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 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时候,文人写诗 作词,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像辛弃疾 的《 满江红·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