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源热泵技术的发展概况

地源热泵技术的发展概况

第三, 教师要做好辩论过程的宏观控制工作。学生之间的辩论是 精彩的、激烈的, 但也往往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并且在辩论的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逐渐偏离主题的现象。因此, 同学们在辩论的过程中, 教师 切不可置身在外, 撒手不管。否则, 学生之间的辩论将很难出现高潮, 必定会逐渐变得索然 无 味 、慢 慢 停 止 。 其 实 , 教 师 在 课 堂 辩 论 的 过 程 中, 扮演着导演的角色。教师要事现设计出辩论的发展过程, 并尽可能 地让同学们之间的辩论沿着这个轨迹发展。为此, 这就要求教师要密 切关注辩论的发展进程, 必要时参与进去。如及时地发问, 适时的引 导, 适当地帮助弱方等等。只有这样, 辩论过程才会出现高潮不断、精 彩纷呈的局面。很多问题才会辩出效果, 辩论课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另外, 教师也要控制好辩论持续的时间。从教学实践看, 辩论持续的时 间以三十分钟为宜。
管的初投资; 为进一步优化系统, 有关地埋管换热器与热泵装置的最
佳匹配参数的研究也在展开。
2.地源热泵在我国的研究与发展
我国地源热泵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1988 年中科院广
州能源研究所主办了 “热泵在我国应用与发展问题专家研讨会”。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 由于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地源热泵自身所具
业的兴趣的重视。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 地源热泵的应用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目前, 地源热泵在欧美的热泵装置市场占有份额大约是 3%。 每年见诸报道的地源热泵实际应用工程项目和研究报告也不断增加 【3-5】。1996 年国际地源热泵协会(IGSHPA)专门推出了报道地源热泵研 究的期刊和网上杂志。地源热泵还开始应用于大型的商业建筑, 其制 冷 、供 热 量 也 从 几 冷 吨 到 几 千 冷 吨 不 等 【6】。
第六, 教师要尽可能设计出多样化的辩论形式, 以体现出新意。辩 论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形式。辩论课要持久地吸引学生的兴趣, 不 断 地 变 换 辩 论 的 形 式 是 很 有 必 要 的 。我 在 教 学 中 非 常 注 重 这 一 点 。如 在辩论双方的设定上, 变换采用正方反方、甲方乙方、男队女队以及班 级和班级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等等。在辩论的形式上, 既可以全体参 与, 也可以推举代表参与等。不断地变换花样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增 强学生的兴趣。
旭等人从 1999 年开始, 在联合技术公司(UTC)的资助下针对长江中下
游地区含水率较高的土壤的蓄放热特性进行了土壤- 太阳能复合热源
的研究。此外,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建
筑工程学院及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单位也对土壤源
热泵进行过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展望
第五, 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人总是有惰性的, 教师要长期 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必要的激励手段是不可或缺的。激励 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我在教学实践中, 主要是把同学们的参与情况 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践证明,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 手段, 能够达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目的。当然, 当同学们体会到了参 与辩论的益处之后, 他们参与的主动性自然会大大增强。
科技信息
○科教视野○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7 年 第 28 期
地源热泵技术的发展概况
陈华清 周亚素 余红海 ( 东华大学 中国 上海 201620)
【摘 要】本文介绍了地源热泵的发展历程, 地源热泵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最新动态, 指出了地源热泵存在问题。同时对今后地源热 泵技术应用进行了展望。
1.2 地源热泵的理论研究 早 期 的 地 源 热 泵 研 究 主 要 集 中 于 岩 土 的 传 热 性 质 、地 埋 管 换 热 器 形式、埋管的影响因素等方面。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初 , 美 国 开 展了冷热联供地源热泵方面的研究工作, 不少文献报道了地源热泵不 同 形 式 的 地 埋 管 换 热 器 的 传 热 过 程 计 算 机 模 拟 计 算 方 法 。地 埋 管 换 热 器的设计计算模型据不完全统计约有 30 种。对于地埋管换热器的设 计 计 算 , 现 在 瑞 典 的 学 者 、美 国 供 热 制 冷 空 调 工 程 师 协 会 ( ASHRAE) 以及一些大学和公司都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设计计算方法【7-9】。它 们 都 是基于不同的模型或者计算方法得出的, 如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 协会采用的设计、模型软件是基于 Kelvin 的线热源模型。有代表性的 理论主要有以下 3 种: ( 1) 1948 年, Kelvin 的线热源理论。该模型是将土壤看成无限大物 体, 埋管看成是具有恒定能量的无限长线热源, 计算的误差较大。目前 大多数地源热泵设计是用该理论作基础, 如国际地源热泵协会和俄克 拉荷马州立大学提出的 设 计 方 法 都 是 以 Kelvin 的 线 热 源 理 论 为 基 础 的 。【10】 ( 2) 1983 年, BNL 修改过的线热源理论。它是将埋管周围 的 岩 土 划分为两个区, 即严格区和自由区, 在地源热泵运行时, 不同区域之间 的热传导引起区域温度的变化。 ( 3) 1986 年, V.C.Mei 提出的三维瞬态边远界 传 热 模 型 , 该 理 论 时 建立在能量平衡的基础上, 由系统能量平衡方程结合热传导方程构 成。
[ 责任编辑: 言午]
( 上接第 314 页) 石灰石- 石膏湿法: 脱硫石膏质量优于天然石膏, 可 综合利用, 应用价值较高。如采用抛弃法, 可节省部分投资, 输送也不 会有问题。
备的节能和环保优势, 这项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技
术人员开始投身于此项研究。1998 年重庆建工学院建设了包 括 浅 埋
竖管换热器和水平埋管换热器在内的实验装置; 刘宪英 等 人 从 1999
年开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对浅埋竖直管换热器的采暖、
供热特性进行了研究; 1999 年同济大学建设了垂直地源热泵装 置 ; 张
热器传热过程中共存在 6 个阶段对应的热阻, 如下:
q=


R1 +R2 +R3 +R4 +R5 +R6
式中:
q—每米钻孔交换的热量, W/m·℃;
t—管内水的平均温度与大地初始温度的差值, ℃;
R1—管内对流换热热阻, m·℃/W; R2—管壁热阻, m·℃/W; R3—管壁与回填材料的导热热阻, m·℃/W; R4—回填材料的导热热阻, m·℃/W; R5—回填材料与孔壁的接触热阻, m·℃/W; R6—大地热阻, m·℃/W。 ( 2) V.C.Mei 传热模型法【11】
【关键词】地源热泵; 研究与发展; 应用; 展望
0.前言 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 的 高 品 位 能 源(如 电 能), 实 现 低 品 位 热 能
向高品位转移。地能分别在冬季作为热泵供暖的热源, 同时蓄存冷量, 以备夏用; 而在夏季作为冷源, 同时蓄存热量, 以备冬用, 是一种有效 利用能源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 地源热泵安装 成 本 相 对 较 高 , 但 是 由 于 地 表 5m 以 下 温 度 一 年 四 季 相 对 稳 定 , 夏 季 比环境空气温度低, 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 是热泵很好的冷 /热源。 这种温度特性使得地源热泵比传统系统运行效率要高, 节能效果明显 运行更加可靠、稳定。此外, 储存于地表浅层的地热是一种可再生且无 污染的能源, 不论是热带地区或是寒冷地区均有地热可供使用, 因而 可使用范围大。地源热泵系统埋地换热器不需要除霜, 减少了冬季除 霜的能耗, 还可以与太阳能联用改善冬季运行条件; 机组使用寿命长; 机组结构紧凑、节省空间; 维护费用低。
(3)NWWA 方法
NWWA( National Water Well Association)方 法 也 是 一 种 常 用 的 地
下换热器计算方法。它可以直接给出换热器内平均流体温度, 并采用
叠加法模拟热泵间歇运行的情况。该方法是在 Kelvin 线源方程闭合分
析解的基础上建立土壤的温度场, 进而确定换热器尺寸。
1.地源热泵在国外的研究与发展 1.1 地源热泵在国外的发展 20 世 纪 30—40 年 代 , 英 国 、美 国 等 国 已 进 入 了 热 泵 的 研 制 开 发
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许多大公司同时发展了各种热泵, 其中 以小型热泵空调器发展最为迅速, 出现了发展热泵的高潮。【1】
与此同时, 西欧各国, 如比利时、法国、联邦德国、瑞士等也致力于 热泵的研究与开发。尽管西欧国家的气温和潮湿适合采用热泵供暖, 但其夏季气温偏低不需要空调降温, 因此在这些国家里, 自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 主要与集中供热相结合, 发展了一些单一供热的大型热泵, 对冷热两用的小型家用和中型商用热泵却未能引起生产商和供电企
该模型建立在能量守恒的基础上, 由系统能量平衡结合热传导方
程构成。其假设如下:①岩土是均匀的; ②埋管内同一截面流体温度、
速度相同; ③岩土热物理参数不变; ④不考虑热湿迁移影响; ⑤忽略埋
管与岩土的接触热阻。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 该模型可以对各截面的
径向传热建立方程, 通过截面推移得到三维温度场。
第四, 教师要做好辩论后的内容总结工作。课堂辩论的总结工作 相当重要, 往往起着“一锤定音”和承前启后的作用。总结工作做不好, 就会出现虎头蛇尾的局面, 不利于下一次辩论的开展。所以, 每一次辩 论 课 教 师 都 要 保 证 留 出 十 五 分 钟 左 右 的 时 间 进 行 辩 论 总 结 。辩 论 总 结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地源热泵的研究热点依然集中 在 地 埋 管 换
热器的换热机理、强化换热及热泵系统与地埋管换热器的匹配等方
面。最新的研究更多的关注相互耦合的传热、传质模型, 以便更好的模
拟地埋管换热器的真实换热情况; 同时开始研究采用热物性更好的回
填材料, 以强化埋管在岩土中的导热过程, 从而降低系统用于安装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