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八章 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及趋势
第八章 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及趋势
7.国际旅游对旅游安全更为重视 影响国际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三、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1、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即将确立
到2010年,我国国际、国内旅游业的年产出将达 到1.3-1.4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 望提高到8%,真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支 柱产业。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结果,每年全世 界国际旅游收人是2万亿美元,如果我国占15%, 则可达到3000亿美元,这么一个大市场对我国旅 游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届时,旅游业 的支柱产业地位真正无可动摇。
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划分:
不同国家和地区划分标准不同。世界多数国家或地区 把本国或本地区公民在本国或本地区的旅游称为国 内旅游,而将出境和入境旅游称为国际旅游。但也 有部分国家将入境旅游划分为国内旅游,而只将出 境游划分为国际旅游。
由于世界各国在政策、经济上的差别,导致各国 旅游业发展情况差异较大。根据这些国家旅游 业发展的情况,大致可分以下几种模式:
2、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1)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 的产业
超过钢铁、汽车、石化等行业,成 为世界经济的第一大产业,被全 球公认为世界经济中的产业之 星
(2)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向东转移
世界旅游的总体格局
欧洲: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美洲:平稳发展
亚太地区:开始崛起 其他地区:发展越来越快
(3)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趋向分散化
中东
美国
东盟
欧盟
客源市场
非洲
南美
日本
俄罗斯
中国
4.旅游者的需求将向多样化、高质化、个性化方向发 展
人口特征:老人增多、女性增多、单身、晚婚及丁 克增多、受教育程度增高
闲暇时间:增多 旅游观念变化:旅游意识增强,自我实现 旅游需求本身变化:需求总量增加、产生新的需求
类型、产生新的需求质量
5.远程旅游渐趋兴旺 在新世纪,随着航空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变迁越来
授课教师 余琳
第八章 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及趋势
一、旅游发展的模式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三、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一、旅游发展的模式
1、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模式
旅游发展模式:亦称旅游发展途径,是指一国或地区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发展顺 序和相互关系以及它们间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4)旅游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在产业政策中发展 旅游业成为国家的主导政策之一。
印度模式(不发达国家旅游发展模式 ) (1)国际旅游业超前发展。 (2)注重国内旅游的同步发展。 (3)国家基本上采用的是国有企业与么营企业并
举的混合型发展机制。 以国际旅游业作为经济支柱的小国旅游发展模式 (1)国际旅游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旅游管理机构地位高,权限较大。 (3)旅游业受世界经济影响较小。
越小,距离在旅游限制因素中的作用日趋减弱,在 国际旅游中,远程旅游比例将由1995年的18%增 至2020年的24%,而中近程旅游的比例将由1995 年的82%降至2020年的76%。
6.可持续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潮流 ①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的
理解,强化其生态意识; ②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 ③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的生活质量; ④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⑤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
旅游业自身的特性要求 ; 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实际状况 决定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1、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1)旅游者的队伍不断壮大
1964年:1亿
1975年:2亿 1984年:3亿 1996年:6亿
交通便捷使环球之内 朝发夕至变为现实
(2)世界旅游供给 水平已经跃上了 一个新台阶
预订系统形成世界网络
(3)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实行地方政府主导型。
(4)旅游业经营以大企业为主导,小企业为基础, 旅游企业几乎为私营。
西班牙模式
(1)在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上,旅游业成为国民 经济的支柱产业,得到政府的特别重视。
(2)自70年代以来,大多数国家旅游业持续高速 发展,国际旅游收支呈现顺差。
(3)以邻国大众旅游市场为目标,在出入境、外 汇管理与税收方面限制少。
出入境手续 日益简化
信用卡交易通行世界
(3)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企业 的经营管理水平在竞争中得到提高
增值税额
14490亿美元
纳 税 额
3030亿美元
年消费额
3000多亿美元
(4)旅游业已经成为服务贸易的主体性产业
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成为世界 上最大的就业部门,它共产生了1.27亿个工作 岗位,约占世界劳动力总数的6.7%。
原苏联模式(又称传统型社会主义模式) 前南斯拉夫模式(又称开放型社会主义模式) 美国模式 西班牙模式 印度模式 以国际旅游业作为经济支柱的小国旅游发展模
式
原苏联模式(又称传统型社会主义模式)
(1)国内旅游作为公民的社会福利受到国家的重视。 (2)由于地理位置、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外汇结算协议等 原因,国际旅游多数在本区域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进行。此外, 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考虑,公民出国旅游受到较大的限制。 (3)由于传统体制的封闭和保守,国际旅游业相对不发达,发 展较晚。 (4)国家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权力大,国家垄断性的旅游企业是 旅游经营的主体。 (5)自80年代中期以来,在这些国家内,旅游业各部门相继实 行民营化,通过签证制度、进出境法、关税调节条例,各国绝大 部分地区对外国游客基础条件及基本国情
远国
社会主义 国家
大国
中国 穷国 古国
(2)我国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特点
适度超前发展 推进型发展道路
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①发展速度的超前 ②发展水平的超前 ③人才培养的超前 ④旅游业的超前是适度的
首先发展国际人境旅游,促使国际旅游产 业体系率先形成和发展,然后随着国内居 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适时地发展国内 旅游。
南斯拉夫模式(开放型社会主 义模式)
(1)实行全面开放。 (2)国家干预少,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 (3)政府在宏观上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旅游业的发
展。如低息贷款、外汇提成、减税等。
美国模式
(1)旅游业发达程度与国民经济发达程度基本同步。
(2)加强宏观管理:更加重视旅游业,重视旅游来 在政治文化方面的意义;更加注重国家旅游业发展 的总体规划,对国际游客的流向进行引导控制;提 倡消除旅行障碍;英国与他国保持自由市场,对外 国游客购买劳务不收增值税,并鼓励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