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点总结
模块一、基本概念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⑴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分类:
强酸:HCl 、H 2SO 4、HNO 3、HClO 4
按强弱分 中强酸:H 2SO 3、HNO 2、
弱酸:H 2CO 3、HClO 、CH 3COOH 、H 2SiO 3(白色沉淀)
一元酸:HCl 、HNO 3、HClO (有漂白性)、CH 3COOH 按元次分 二元酸:H 2SO 4、H 2SO 3、H 2CO 3
三元酸:H 3PO 4
⑵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 —的化合物。
分类: 按强弱分
按可溶性分
⑶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形成的化合物。
分类: 按可溶性分 酸式盐:NaHCO 3、NaHSO 4、Ca(HCO 3)2、NaHSO 3
按水解分 正盐: NaCl 、NaHCO 3 、CuSO 4 、Cu(NO 3)2、CaCO 3、BaCO 3 碱式盐:Cu 2(OH )2CO 3(孔雀石)
有颜色的离子:Cu 2+(蓝色)、Fe 2+(浅绿色)、Fe3+(黄色)、MnO 4-(紫色) ⑷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分类: 按组成元素分
酸性氧化物:CO 2、SO 2、SO 3、SiO 2、Al 2O 3
按酸碱性分类 碱性氧化物:CaO 、CuO 、Na 2O 、MgO 、Fe 2O 3、Al 2O 3 其他:CO 、NO 、Na 2O 2、Fe 3O 4
2.分散系和胶体:
丁达尔效应:光速透过胶体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用于检测体系是否为胶体 常见的胶体:新鲜的豆浆、早晨的雾、红墨水、雾霾、Fe(OH)2胶体、Al(OH)3胶体
3.物质的量有关概念:研究微观粒子的物理量
4.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N A ≈6.02×1023
5.物质的量浓度:Vaq
n c = 6.离子反应方程式:判断书写正误
可溶于水:KOH 、NaOH 、Ca (OH )2、Ba (OH )2、NH 3·H 2O 不溶于水:Al (OH )3、Mg (OH )2、Cu (OH )2 强碱:KOH 、NaOH 、Ca (OH )2、Ba (OH )2 弱碱:Al (OH )3、Mg (OH )2、Cu (OH )2、NH 3·H 2O 可溶于水:Na 2CO 3、 NaCl 、NaHCO 3 、CuSO 4 、Cu(NO 3)2 不溶于水:CaCO 3、BaCO 3、MgCO 3、CuCO 3、AgCl 、AgBr 、AgI BaSO 4 、CaSO 4 金属氧化物:CaO 、CuO 、Na 2O 、Na 2O 2、Fe 2O 3、Fe 3O 4、Al 2O 3 非金属氧化物:CO 、CO 2、SO 2、SO 3、SiO 2、NO 2、P 2O 5
7.离子共存:H +、OH -以及一些金属阳离子、酸根离子和哪些离子不能共存
8.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9.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升失氧、降得还
10.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得失电子守恒
11.反应热、燃烧热和中和热:ΔH
12.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反应热的计算
模块二、基本理论
1.原子的组成与结构:质子、中子、电子数目及质量数的关系
2.化学键与电子式:离子键、共价键
3.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同主族的变化规律
4.综合推断:根据原子结构推出元素,再推出物质,写出反应方程式
5.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t
V n t c v ∆•∆=∆∆= 6.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接触面积等
7.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v 正=v 逆≠0等方法
8.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PV=nRT
9.化学平衡常数及化学平衡计算:K
10.化学平衡图像:一看、二想、三判断
1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分布电离,第一步最重要
12.水的电离平衡:()()14101-+⨯=•=-OH c H c K w
13.溶液的酸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14.溶液的P H:P H= -lg c(H +)
15.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终点的现象,滴定浓度的计算,酸碱滴定管的使用
16.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谁强显谁性
17.盐类谁水解的应用: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以及元素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18.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根据水解程度及一级电离大于二级电离来比较
19.溶解平衡:Ksp 越小,溶解度也越小
20.原电池:正极:较活波电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阳离子移向,电极溶解(质量减小)
负极:不活泼电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阴离子移向,有固体析出(质量增加)或有气泡冒出
21.电解池:电源正极连接阳极,阴离子(或活波电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离子移向
电源负极连接阴极,阳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离子移向
22.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涂漆、烤蓝、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模块三、元素化合价
1.钠及其化合物:Na 、Na 2O 、Na 2O 2、Na 2CO 3、NaHCO 3
2.铝及其化合物:Al 、Al 2O 3、Al(OH)3
3.铁及其化合物:Fe 、Fe 3O 4、Fe 2+、Fe 3+
4.金属材料及金属冶炼:电解法、氧化还原法、热分解法
5.无机非金属材料——硅:Si 、SiO 2、H 2SiO 3
6.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Cl 2、HClO
7.硫及其化合物:SO 2、H 2SO 4
8.氮及其化合物:NO、NO2、HNO3
9.无机推断:根据离子的特征及实验现象判断有哪些离子
10.甲烷、乙烯、苯:
CH4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和溴水腿色
H2C=CH2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和溴水腿色
C6H6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和溴水腿色,只能和H2发生加成反应
11.乙醇和乙酸:CH3CH2OH、CH3COOH、酯化反应
12.基本营养物质:醇、酸、油脂(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模块四、化学实验
1.常见仪器、常用试剂:仪器:试管、烧杯、量筒、锥形瓶、圆底烧瓶、胶头滴管、冷凝管、滴定管等常用试剂: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铝溶液、氯化铁溶液、铁粉、锌粒等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溶解、过滤、蒸馏、分液等
3.物质的检验:根据特殊离子的特殊反应来检验是何种物质
4.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原则是不加其他杂志,不消耗主要物质,而且要除干净,同时要注意操作时的先后顺序
5.物质的制备:主要是气体的制备O2、Cl2、CO2等
6.实验方案的设计:结合所学内容选择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法
7.实验方案评价:多方面综合考虑,要求简单、廉价、环保
模块五、有机化学基础
1.认识有机化合物:凡事含碳原子除CO、CO2和碳酸盐、碳酸氢盐以外的物质。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有甲烷、乙烯、乙醇、乙酸、油脂、葡萄糖等
2.同分异构体:C2H6O 乙醇和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3.烃和氯代烃:C n H2n+2、C2H5Cl 等
4.醇和酚:都含有羟基,但是性质差异很大,苯酚有毒,在空气中可以被氧化成粉红色,能使氯化铁溶液变成紫色,有弱酸性,能与碱反应,俗称石炭酸,能与卤素,硝酸,硫酸等在本环上发生取代。
5.醛:甲醛有毒,-CHO能发生银镜反应,能和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
6.羧酸和酯:C n H2n O2(饱和羧酸) 、-COO-(酯基)
7.油脂、糖类、蛋白质:均可水解,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是高级些脂肪酸和甘油;多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
8.有机综合推断:根据各个官能团的不同性质,推测所给物质,比如: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标准的物质——乙烯
模块六、化学计算
1.守恒法:元素守恒、原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2.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四恒”列公计算
3.两点三段式的计算:利用三段式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模块七、选修模块
1.原子结构与性质:能级
2.分子结构与性质:杂化类型空间构型
3.晶体结构与性质:熔沸点的比较
4.化学与环境:污水的处理方法
5.化学与生活:人体的微量元素
6.化学与现代科技:二氧化硅可用作光导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