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目标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

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富裕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的职业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既区别于高等教育又不同于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应是“以科学体系为中心”向“以实用技能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它与中等职业教育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中等职业教育,由于
培养目标的差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模式与普通院校也有明显的差异。

因此,我国高
等职业教育在类型上看,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培养目标上看,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

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在类型上属于高
等教育,在体系上属于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显著
特征。

那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呢?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
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必须极大的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
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20世纪90年代以至21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人才。

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富
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
学精神。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

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教育方针的科学表述,明确指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成长的根本规律。

高等职业教育既区别于高等教育又不同于职业教育,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熟练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工作在职业岗位第一线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它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充实在社会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实用人才队伍,他们的工作
主要不是从事理论研究,也不是从事开发设计,而是把现有的规范、图纸和方案实现为产品、商品和财富。

因此,高职生的成才目标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三个面向”,将自己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高级专门人才。

第二,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
识和竞争精神的人才。

第三,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适应高科技迅猛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对人才的新要求,将自己培养成既有理论素养,更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理论素养,更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
定位。

那么,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素质与能力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是我们今天所要研讨的重要课题。

在高举素质教育大旗的今天,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理所当
然的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要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作为主要的教
育模式,要具体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的训练,突出学生解
决问题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加快转变“以科学体系为中心”向“以实用技能为中心”的素
质教育模式发展。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包含很多方面,最主要的有四点,即道德、文化、业务和身心四种素质:
第一,道德素质。

在这一方面又有以下两个部分,分为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过硬的政
治素质是当前以致今后条件下高等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为一名合格的高等职业院校
学生,正确把握自身的政治方向,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对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
和科学素质都有一定的帮助。

谈完政治素质,我们再来谈谈思想道德素质。

道德是在一定的
社会的道德规范与原则下,所体现出的稳定的倾向与特征。

高等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应
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应有能力把将社会道德准则转化为对自身道德的要求,并在实践中不
断完善与提高。

第二,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的涵盖更为广泛,文字能力、计算能力、电脑应
用能力、判断能力、收集和分类整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

通过高等教育
阶段地学习,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应该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和判断能力,使学生在今
后的人生中,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什么事。

把人文教育与科
学教育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具有改变自然世界的能力,力求人文和科学两方面素质共同发展。

第三,业务素质。

高等职业院校向社会输送了各类人才,为社会提供了一批又一批能创
新会合作的人才。

他们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应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中的
各种变化,所以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使走出校门的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各全面均
衡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第四,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

学生是今后中华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我们应当正确引导他们成为身体和思想都健康
的人,这对于弘扬我国优良民族传统文化。

使之被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提高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素质教育需要一个过程,揠苗助
长是不科学的,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

综合能力与素质地提高必须逐步完成。

第二,不同素
质与能力的培养提高要协调进行。

素质与能力是一个整,要实现素质能力的整体优化必须各
个方面平衡、协调发展。

第三,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形成浓厚的环境
氛围。

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都得到培养和提高,使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影响,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氛围和良好的环境。

第四,综合能力与素质地提高和培养要
因人而异,我们提倡个性发展。

虽然我们的学校好像一条生产线,但是我们同意条生产线的
产品应该是多样化的。

第五,应改革现代教育模式。

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才能有生机和活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针对未来社会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
能力的要求,学校的教育体制应在教学目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考试考评方法等方面,
体现对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要求,要切实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第六,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关键,一个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能教会学生坚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能教会
学生做人。

在高职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教师是学生成才的关键。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途径,培养跨世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
项复杂而又艰苦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否后继有人,是一个潜移
默化的过程,必须长期不懈地抓下去。

”希望每一个从事高职教育的工作者都能将这句话牢记在心,用自己的实践行动来集体实现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