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思考【摘要】21世纪的企业不仅要为社会提供物质财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还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将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
企业会计站在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上,对于促进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会计学家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较晚,目前通常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描述为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探讨的是如何满足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社会公众和个人的决策提供特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其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整体效益,实现社会净效益最大化。
从而有利于协调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抑制企业行为的短期化,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一、引言2015年,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频发,引起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
许多不法企业商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获得经济利益,在食品中滥用添加剂,非法添加各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
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会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们会感叹政府监管不力的同时,最重要的是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时候忘记了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如何衡量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呢?我们知道会计的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因此,不妨先在理论上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联系在一起,用会计的方法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而就是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思考。
会计作为一种核算、监督和管理的准绳,如果将其先在理论层次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联系起来,然后再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实践领域内运用,相信这将很大程度上改观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发展及其研究的意义(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企业内涵的理解是不准确的,尤其是关于企业为何存在及其存在的意义。
企业首先是经济组织,不是政治组织,也不是社会团体;其次,企业的活动是生产经营活动,它的目的是为了盈利。
企业的存在终究是建立在“社会大船”上,这只“大船”还有政府等政治组织,更多的还是“企业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为了让“社会大船”平稳安全向前航行,企业难道不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吗?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太短了,这样对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刻也无可厚非。
在发展初期物质资料相对贫乏的条件下,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与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思想不谋而合,但长久上这种过分放大“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的观点的一个最坏的后果就是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了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在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萌芽并不算太晚,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一个社会通过市场能够最好地确定其需要,如果企业尽可能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以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销售它们,企业就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到了18世纪末期,西方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表现为小企业的业主们经常捐助学校、教堂和穷人。
19世纪以后,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较大程度的发展。
这个时期受“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人们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观是持消极态度。
20世纪6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企业不采用欺骗和舞弊等手段实现它的收益目标,就是为了整个社会谋求了最大的利益。
这种观点,虽然在短时间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社会问题。
此后,学者们对社责任会计的研究进一步加深。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表述,本文引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形象塑造》一书中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表述: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强调的企业社会责任不包括经济责任,一般包括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职工劳动权益与消费者权益,社会公益事业,反对强取和贿赂等任何形式的腐败行为。
本文是从企业的角度,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
因此,采用国内这方面比较权威的阳秋林教授给出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便向相关利害关系人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一方面需要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反映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三)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意义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关注企业的自身发展,更将企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是用哲学辩证的思维认识世界,解决问题,这种思维理念从一定程度上说与现在国家普遍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不谋而合。
简单的来说,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有利于维护企业员工利益,尊重劳动成果。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首先体现的就是维护企业内部的员工的利益,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尽其能,尊重劳动成果,有效保证组建工会的自由与团体交涉的权利。
2、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特别是应在企业其所能影响的范围内支持并尊重对国际社会做出的维护人权的宣言。
消费者消费企业的产品是建立在一种信任的基础上。
3、有利于社会环保,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企业的社会行为,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对于环境的污染是始终存在的,这种危害有时候具有潜伏性,企业应该主动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发挥科技优势,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少。
4、有利于改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符合党和政府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中国速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成果,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突出表现是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整体效益的矛盾,传统会计难以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核算监督,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正好可以解决这些不足。
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一般研究本文的题目是关于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思考,所以落脚点必须是会计,下面就按照会计的思路从会计目标、基本假设、会计要素、会计计量、会计信息的披露来介绍:(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可简单概括为:确认和计量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的净贡献,衡量企业准则和社会准则的一致性,以及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各部门提供企业的有关责任信息。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假设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会计期间,持续经营,货币计量。
按照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大学科的一个分支方向,基本具备上述四个方面的假设内容,具体到某一个方面会有自己的个性特点:1、会计主体:本文着重点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所以这里的会计主体指的就是企业,不包括政府等;2、会计期间: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期间基本上与传统会计期间一致,都与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相联系,但也不否认某些社会责任的履行期间具有特殊性;3、持续经营:指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进行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情况,所以这样的企业应该使用可持续发展假设;4、货币计量:社会责任会计中的主体假设是指能相对独立的企业,能够对它所作的行为向社会负责的企业,不仅要考核和报告主体自身的经济性,还要反映其对外部产生的非经济性。
其计量模式可以既采用货币单位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成本和效益,又采用实物指标或指数,甚至用文字来全面说明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和造成的损失。
(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在国际和国内的理论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讨论是一直处于争议状态,相对成型的观点是“六要素”与“四要素”的选择。
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要素的观点不同和讨论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关注与重视。
在这里,两种观点高下立判,本文引用“四要素”的观点:1、社会贡献:是指企业经营活动的外部经济为社会带来的贡献。
具体包括环境资源贡献、人力资源贡献、社会公益贡献和其他社会贡献。
2、社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活动的外部不经济给社会造成的损失。
具体包括环境资源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社会公益成本和其他社会成本。
3、社会责任成本:是指企业由于履行社会责任而实际支付的成本。
具体包括环境资源支出,社会公益支出和其他社会支出。
4、社会资产变化:是指社会贡献减去社会责任成本和社会成本的部分,这一要素只要起到平衡其他三者之间关系的作用。
具体包括环境资源变化,人力资源变化,社会公益变化和其他变化。
综上所述,会计等式也就不言而喻:社会资产变化=社会贡献社会责任成本社会成本(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企业社会责任与伦理学中道德选择、价值观取向等范畴紧密联系,因此对于这种无形的东西计量起来会相当复杂,因此建议货币计量与非货币相结合的方式来计量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旨在提供有关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指标。
1、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方法(1)货币计量法:主要包括历史成本法,成本收益法,替代品评估法,调查分析法,折现法,公允价值法,法院裁决法等。
(2)非货币计量法:主要包括文字图形表述法,综合指标评价法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认识不断提高,其计量方法也会不断更新发展从而更符合实践检验,最终适用。
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1)总体上沿用现行会计制度,改变一些会计科目的名称来与企业社会责任相联系。
(2)现有的会计报表总体上保留,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反映在报表的披露之中,如揭示企业聘用员工,支付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信息。
(3)保留原有的会计报表,在决算之后另附报表来揭示社会责任。
即运用一定的独立报表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如提供“环境保护报告”,“社会责任年度报告”等,主要侧重于某种或某类社会活动的描述。
(4)用一套揭示社会责任的新的会计体系,主要提供:社会收益表、社会负债表、社会资金表等,改变传统会计对交易或事项的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原则和标准,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最高形式。
具体采用哪种模式,各企业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是否能够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作为取舍标准。
(五)完善改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建议1、制定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会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