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产钢国家(地区)生产历史介绍—
—美国
说明:累计粗钢产量是指1871年至2015年的累计总和
人均粗钢产量指累计粗钢产量除以美国现人口(2014年)的人均值为什么先从美国说起?
虽然现代钢铁工业起源于英国,但是第一个产量突破亿吨大关的国家是美国。
美国是一个钢铁年产量、累计年产量长期领先世界,至今仍能保持规模量,且生产工艺配置、产品结构配置较为合理的一个国家,是一个一定程度上能代表世界钢铁发展方向的国家,因此,我们的开篇就从美国开始。
阶段的划分
按照我在连载初篇中的说法,一个国家钢铁发展通常包括积累期、上升期、稳定期三个阶段。
当然目前很多分析者的阶段划分角度不同,各有不一样,目前看到的一种分法是将美国钢铁发展的阶段分为6个,分别是起飞、成长、振荡、战后、衰退、衰而不退,当然这样的划分也很有道理,应该说我们选取的角度不同。
那么今天先从我所选定的阶段来说。
第一阶段积累期(1860-1932)
积累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不论是从技术、设备还是经营上都是从零开始的过程,积累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高增长的过程,但只有在上下游的基础都成熟后,产业链形成后,才能真正的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说明:把1871-1900年单独列出来是为了表明积累期前段的增长幅度是惊人的
美国的钢铁行业是自19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起步的,这一阶段最为关键的地点是匹兹堡(享有“世界钢都”之称),关键的人物是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
正是卡耐基引入当时最先进的贝塞麦炼钢法和西门子-马丁敞炉炼解法,让美国的钢铁行业取得长足进步,产量逐年大幅攀升迅速完成初期积累。
而这一阶段最关键的事情发生在1901年,卡耐基将旗下的钢铁公司全部卖给了摩根集团,并由摩根集团主导完成了第一次大规模并购,并购后成立美国钢铁集团,占据了当时美国市场60%以上的份额,长期成为美国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持续至今仍是美国三大钢企之一。
这一阶段遵循的是资源式布局,钢厂主要集中在美国的东北部,且以五大湖水系为依托,不论是上游资源获得还是产品运输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优势也是欧洲国家所不具备的。
1886年钢产量就已经达到了260万吨,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1899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1928年突破5000万吨大关。
这一期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可以看到的是美国钢铁在1914-1919年大战期间并未受影响,而且产量还继续一路攀升,只是在大战结束后的1921年才出现急剧回落,但是仅仅用了两年就回到了之前水平并且进入了新的增长,这说明由于地理上的优势,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波及到美国,而且由于欧洲主战场造成钢材生产下降反倒刺激了美国的增长,同时体现在战后,由于欧洲各国开始恢复自身工业,造成美国2年的钢铁行业的低落。
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时期,让美国的钢铁行业乃至工业都开始了新的一轮调整,1931年的最低谷过去了,美国钢铁行业经过调整已经进入了新的一轮发展。
经过积累期的长期积累,美国钢铁的现代工业基础已经形成,调整是为了后续更稳步的发展,即将迎来飞速上升的阶段。
第二阶段上升期(1932-1982)
这一期间,其实是从一个大萧条到另一个金融危机,正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经过1980-1982年的这次阵痛调整,美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成功转型,正式步入了以金融为主导的后工业时期。
二战对这一时期美国的钢铁工业相对影响不大,1938年二战前夕由于金融危机有一个大幅度回调,但是随后1939年通过中立法案后,美国正式成为了二战最大的受益国,这期间钢材产量一路走高,同样和一战时期相同,在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才出现了一个回落。
1950-1953年之间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上图中也通过波动得到了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1953年粗钢年产量突破1亿吨关口,1973年布雷顿深林体系瓦解后,粗钢产量达到了1.368亿吨的最高点,之后再也没有超过这个最高点。
1973年开始的石油危机,对美国的冲击很大,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美国的粗钢产量进入了回落阶段。
从1975年开始到1985年之间,美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阐述清楚恐怕又可以写一个连载了。
1980-1982年发生的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政府在应对过程中做出了和之前不同的选择,加强了人为的干预手段,但是最终未能阻止这次断崖式的下滑,1982年6700万吨的粗钢产量相对于1973年来说等于是腰斩。
这之后,美国重新调整了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向,正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而对于的美国的钢铁工业也进入了稳定期,当然有人描述为“衰退”期或者“衰而不退”期。
由于1945年匹兹堡定价机制的修改,造成钢铁行业的毛利下降,这一期间落后的成本较高的平炉生产工艺遭到淘汰逐步萎缩。
同时由于美国工业长期发展的累计,废钢供应量开始急剧增加,电炉开始进入美国钢铁的历史舞台,从此开始走向占据半壁江山的道路。
而由于美国政府的干涉,钢铁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反而变小,规模前十的企业年总产量不过占到年全部总产量的60%,而美国钢铁集团在1901年成立时一家公司就达到了这一水平。
第三阶段稳定期(1982-2015)
这一阶段的美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和后工业化时代,有人称为信息时代,也有人将这一时期的经济描述为服务型经济。
这一
时代,信息、网络爆炸式发展,第三产业占据经济的主导,服务类行业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
钢铁工业没落,在工业方面以高端设备制造为主,对专用或特种钢材需求增加,同时由于美国长期工业发展的积累,废钢供应量增加,电炉炼钢也出现了发展的空间。
这一期间粗钢产量相对平稳,不过08年的次贷危机,对美国实体工业冲击较大,也就是在2008年粗钢产量跌破6000万吨,成为了自1952年以来的最低点。
从第三阶段来看,钢铁行业进入一个稳定时期,是一个生产结构调整后的结果。
1990年平炉完全淘汰,2000年左右电炉和转炉平分秋色,下面是美国两家以转炉和电炉为代表的钢企排名:
“2014年美国钢铁公司粗钢产量为1970万吨,同比下滑3.4%,排名也由上年的第13位降至第15位。
美国纽柯公司排名则上升一位至第13位,粗钢产量同比增长6.2%至2140万吨;”
其中美国钢铁公司是转炉炼钢的代表,而美国纽柯公司则是电炉的炼钢的代表。
在废钢供应充足的美国,电炉炼钢不但具有环保的优势,同时成本上也有巨大的优势,因此美国纽柯公司能在2014年成功超越美国钢铁公司。
同时,由于美国装备业成为主导,造成了特钢的崛起,最具代表的公司就是I美国冶联科技集团。
下图将分析了三类钢种的具体表现:
可以看出转炉指数通常情况处于较低的水平,而特钢具有较稳定的特性,电炉指数一贯高于转炉指数。
写在最后
我把三个阶段的产量图放在一起,形成一张总图,纵观一下美国的钢铁历史
辉煌与没落都一览无余,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钢铁的历史可谓“一路坎坷”,哪怕是上升期和稳定期也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一路平坦,这一点后期对比欧洲、日本、中国就会发现巨大的区别。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美国自由经济的象征,但是实际上不论是美国钢铁前期的匹兹堡定价机制,还是后期针对欧洲钢铁冲击的贸易保护,美国政府很长时间内都在让美国的钢铁工业处于一个受保护的状态。
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细致的分析。
了解更多电工钢资讯,请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