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三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学目的1.人的体温及其意义(A:知道)。
2.体温的调节(A:知道)。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体温的意义及其调节。
2.教学难点体温的调节。
教学过程【板书】人的体温人的体温及其意义及其调节体温的调节【注解】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一)概念: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不易测量)口腔温度:平均为37.2℃(二)常用代表体温腋窝温度:平均为36.8℃相对恒定,有波动;直肠温度最直肠温度:平均为37.5℃接近机体内部温度。
(三)意义:是保证酶的活性,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二、体温的调节(一)体温的来源: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二)体温的调节(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同类题库】人的体温及其意义(A:知道).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体温的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B.有关神经兴奋能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保持体温C.体温是机体不间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D.体温调节可保证在任何条件下体温的相对稳定.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C)A.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C.人的体温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有多个,其中最接近人体体温的是(C)A.口腔温度B.腋窝温度C.直肠温度D.掌心温度体温的调节(A:知道).人在15℃的环境里和5℃的环境里穿的衣服一样多时,体温是恒定的。
而且在这两种环境中既不出汗,也无寒战,这时体温的调节主要通过(B)A.增减产热量B.调节皮肤血管口径C.立毛肌收缩或舒张D.拱肩缩背以保温或伸展肢体以散热.关于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体温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B.有关神经兴奋能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从而保持体温C.体温的稳定是机体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D.该调节可以使机体在任何环境下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天气变冷时下列哪项在体内的分泌会增加(B)A.胰岛素B.甲状腺激素C.黄体素D.生长激素.在温和气候中,从事轻体力劳动的人,每日能量的输出(散热量与机械功)约为12552kJ,如果人体每日消耗的有机物按葡萄糖计算,最少需要分解葡萄糖(A)A.787.23g B.832.01g C.1322.04g D.1946.05g.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以降低体温。
下列哪一种措施是不正确的(A)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D.适当撤减衣被.人在15℃和5℃的环境中穿的衣服一样多时,体温是恒定的,而且在这两种环境中既不出汗也无寒战,这时的体温调节主要通过(B)A.增减产热量B.调节皮肤血管口径C.立毛肌收缩或舒张D.拱户缩背以保温或或伸展肢体以散热.下丘脑不是(B)A.体温调节中枢B.言语中枢C.内分泌调节中枢D.无机盐平衡调节中枢.皮肤排汗的目的主要是(B)A.排泄B.散热C.使皮肤湿润D.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体温调节反应属于(B)A.条件反射B.非条件反射C.本能D.趋性.直接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作用的激素是(C)A.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B.肾上腺素和雄性激素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D.甲状腺激素和胰高血糖素.将小鼠从16℃移到25℃的环境中,小鼠会发生的生理反应是(A)A.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垂体的活动加强C.耗氧量增加 D.体温升高.将大白鼠从25℃移到0℃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B)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 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C.耗氧量减少,心率变慢 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在寒冷环境中,人体骨胳肌不自觉战栗,这时(B)A.温觉感受器兴奋 B.下丘脑分泌功能增强C.皮肤血流量增加 D.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第一运动区兴奋.对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胰岛素分泌不足,产热也将不足 B.胰高血糖素不足时血糖不能保证产热需要C.醛固酮通过影响盐的排泄调节体温 D.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在产热上是拮抗的.关于寒冷环境中体温稳定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A.寒冷时酶的活性自然增强,因而代谢加快B.寒冷时皮肤散热对生命活动没有意义C.寒冷时经皮肤散失的热量少于高温环境D.寒冷时代谢增强与多种激素有关.人体在一定限度内发热对人体的影响是(A)A.有利的B.不利的C.无影响D.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下表表示人的几种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从表中数据,可获得哪些结论?[(1)同种器官在不同状态下产热不同;不同种器官在同一状态下产热不同(2)安静状态时,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劳动或运动时,骨胳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如将动物放入22℃的房间中,可使动物散热增加,经过多次重复后,将此房间的温度下降至10℃,受试动物进入这一房间后,仍可引起散热增加的反应。
相反,温暖房间生活的动物,多次放入10℃的房间中,可引进动物产热增加,而后即使将这一房间的温度升高到22℃,当受试动物再次进入这一房间时,仍可引进该动物产热增加的反应,使体温升高。
这一实说明:。
[温度的调节也受到大脑皮层的影响]【学科内综合】.(多选)如果某人下丘脑受损,则会导致(ABCD)A.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B.体温发生变化C.血糖浓度发生变化 D.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变化.右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
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B.在AB段的伺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索分泌量会增加.下列人体神经中枢不位于下丘脑的是(B)A.体温调节中枢B.言语中枢C.内分泌调节中枢D.无机盐平衡调节中枢.(多选)人的下丘脑受损,可能影响(D)A.内分泌活动的协调B.体温恒定的维持C.血糖含量的稳定D.躯体活动的精确性不正确的是(B)A.甲是恒温动物B.乙是恒温动物C.青蛙从20℃到0℃的环境中,耗氧量减少D.小白鼠从20℃到0℃的环境中,耗氧量增加.下图是皮肤结构模式图,请回答:(1)在图中结构[ ]具有免疫作用,免疫的方式为。
用取自的健康细胞进行培养可获得大量的,为大面积烧伤病人进行移植,可以避免产生“排斥”反应。
(2)“鸡皮疙瘩”的产生与[ ]直接有关。
此时体内的激素分泌量往往增加;当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4]的活动却很强烈,原因是,[4]强烈活动的结果导致醛固酮分泌量,抗利尿激素分泌量。
(3)动物实验表明,如果破坏恒温动物的下丘脑,动物不再具有体温调节的能力了。
而保留下丘脑及以下神经,则仍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说明:。
(4)下丘脑中能分泌一些激素,能促进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后者又能调节、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作用。
因此,下丘脑还是的枢纽。
[(1)[1]表皮;非特异性免疫;烧伤病人皮肤;自身的皮肤细胞(2)[2]立毛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环境温度过高;增加;增加(3)调节体温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4)垂体;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
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T→E→F→A途径表示过程。
(2)B途径主要是骨胳肌通过作用产生的。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小时内都处于39℃,若A、B、C、D都表示热量,则此人的A+BC+D(填“<”“>”或“=”)(4)体温主要是由上述方式进行调节的,但也离不开激素调节。
在寒冷环境中,人体血液中激素的含量会升高,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5)这时的血糖浓度下降很快,因此要使血糖浓度升高,途径是由分泌,其功能是。
[(1)神经调节(2)有氧呼吸(3)>(4)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5)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1)当人在炎热的夏天步入空调房后,他的体表温度发生的变化是,简述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2)在观察某些森林蝾螈时,发现它们所摄取的能量只有当地鸟类和水边小型哺乳动物摄取能量的20%,但生物量的增加却与鸟类和哺乳类一样。
可见鸟类和哺乳类消耗大量的能量用于,其意义是。
[(1)剧降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同时皮肤辐射.对流散热相对增多(2)维持体温恒定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右图是人的体温变化简图,据图回答:(1)当人受到寒冷刺激时,可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来维持正常的体温,此时体内分泌量明显上升的激素有和。
(2)当肌肉运动时,体温迅速升高,最高可达℃。
此时机体可通过和使散热量增大,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3)由于体温过高,引起死亡的原因主要是:[(1)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2)40 皮肤血管舒张汗液的分泌增多 (3)体温过高,酶活性丧失,新陈代谢停止,造成机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