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秋节小报资料【有关中秋节小报资料:中秋节祝福语】1.自古中秋月最明,凉风届候夜弥清。
一天气象沉银汉,四海鱼龙跃水精。
月到中秋分外明,又是一年团圆日,祝您节日愉快,身体安康!2.中秋节月十五,天下太平;月到中秋,全家拜月;宝塔灯,照照天地;花下藕,藕丝连连;红石榴,榴开见子;团圆饼,有情人团团圆圆,祝中秋快乐!3.中秋佳节月儿圆,圆出全家聚一堂;桂花散香飘祥瑞,嫦娥送福美万年;愿你福圆满家园;花好月圆人团圆;事业顺利步步高,阖家幸福永平安。
祝你中秋节快乐!4.清风送去了我的祝福,明月带来了我的问候,流星记载了往日的故事,玉兔留下了永恒的吉祥。
祝你中秋佳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圆满!5.八月中秋月儿圆,对着嫦娥表思念,心中的人啊你可看见,嫦娥也在默默祝愿,愿你生活比蜜甜!6.今年中秋节不送礼,发条短信祝福你,健康快乐唱伴你,好运和你不分离,还有让我告诉你,财神已经跟随你,钞票珠宝都给你,幸福人生属于你!中秋假日快乐!7.月儿圆圆挂天边,荷叶圆圆水中间。
梦想圆圆都实现,成功圆圆舞翩跹。
快乐圆圆永不变,祝福圆圆情无限:中秋花好月又圆,幸福与你两团圆。
8.又是一年落叶黄,一层秋雨一层凉。
整日工作挺辛苦,天凉别忘加衣裳。
保重身体多餐饭,珍惜友情常想想。
信短情长言未尽,唯愿朋友多安康。
中秋快乐,合家团圆!10.我们的距离虽然远,但是你永远挂在我心中,就如八月十五这一天,希望永远记的我,中秋节快乐。
【有关中秋节小报资料:中秋节的诗句】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远》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4.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齐已《中秋月》5.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6.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7.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有关中秋节小报资料:中秋节各地风俗】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燃灯:燃灯以助月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玩兔爷: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庄亦谐。
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
然而民间百姓们称它为兔儿爷,显得更为亲切。
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
赏月: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
富人多自搭彩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士讲古,往往通宵达旦。
熬夜: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
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长寿,但更多现代年轻人借此机会玩个通宵。
偷葱偷菜: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
台湾有句俗语“偷著葱,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项习俗。
吃鸭子:云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
南京的什么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
如果你什么都没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估计味道也不赖。
吃田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
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
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
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
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吃芋头: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
所以,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
饮桂花酒: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
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拜“月娘妈”拜月一般是妇女的活动。
泉州将月亮称为“月娘妈”,表示对月亮十分崇拜。
旧时到了中秋之夜,民间妇女有拜月习俗。
传说嫦娥偷灵药,奔月而去,千百年来的神话传说和文学艺术作品的渲染,使月宫仙子受到凡人的尊崇,尤其是一般劳动妇女,以为女性当上月中之王,更是顶礼膜拜。
因而便在每年的中秋月下,摆香案于庭院天井中,陈列时令瓜果和月饼,虔诚祭拜“月娘妈”,焚香祈祝,祈求称心如愿。
赏月“博饼”赏月是由古而今、最具大众化的习俗。
月到中秋分外明。
中秋赏月既可是家庭式的活动,亦可是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之间团体性的聚会。
中秋之夜,在月色皎皎的庭院、园圃、阳台、屋顶天坪或露天公共场所,摆上美味月饼,沏上一壶香茗,对月当歌,边尝饼品茗,边聊天叙旧,不亦乐乎!博饼是赏月活动中的一种有趣的游戏。
博饼有一套游戏规则,即在月饼中分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用轮流掷骰子的办法,按骰子的点数去博,气氛十分热烈,平添节日的欢乐和情趣。
共享月饼中秋月饼是中秋节的特别食品,各种月饼在节前即已纷纷制出,以供中秋节送礼、请客和自家食用。
合家团圆、老少一起品尝月饼,实为天伦之乐。
除了自家尝饼之外,亲友间还相互馈赠,以示友好和关爱。
据说,送月饼的习俗始于明代。
元末,群雄四起,朱元璋便是其中之一。
他与元兵厮杀之初,屡遭败仗,其军师刘基献上一计:在中秋节之前命兵士化妆成道士分赴各地,扬言天将降灾,要人们于八月十五挂同一种旗——明旗;因恐口头传播泄密,便把所传消息写在纸上藏于饼中,分送亲友。
大家如法炮制,相互传递信息。
元兵一看见家家户户挂着明旗,闻风丧胆,慌乱中溃败而逃。
朱元璋即位之后,想起了送饼取胜的妙计,便下旨民间年年中秋举行送饼活动,以作纪念。
夜游笋江这是成年人的娱乐。
过去中秋月夜,泉州人有结伴遨游笋江的习惯。
“笋江月色”是旧时泉州八景之一。
传说中秋之夜三更时分,月亮照在笋江桥中,每一个桥坎都能映出一轮皓月;而午夜时分,在笋江粼粼清波中,可见水中映出清源和紫帽二山的倒影。
于是,人们总是在中秋之夜,踏着皎皎月色,迎着融融江风,步着南音丝竹余韵,三五成群,相约游江,既给中秋佳节一个好心情,又期盼亲眼目睹笋江月奇观。
烧“塔仔”此乃孩子们的乐趣,是一项充满乡土气息和童趣的活动。
据传烧塔仔之俗,源自元末刘伯温于月饼里藏字条,约以八月十五举火为号,实行武装起义,至今民间流传的“三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来,而烧塔仔举火为号,也传衍至今而成为民俗。
放“孔明灯”广场上,用两条长板椅垫足,四人站在椅上,捏住孔明灯的四个角,另几个人扶起孔明灯的底框,此时点燃灯中油枝,利用升起的热气和浓烟,把孔明灯高高涨起,飘飘欲飞。
待孔明灯涨满烟气后放手,孔明灯便腾起升空,到相当的高度,与明月争晖。
敬“田头”这是一种充满田园风情的节日祭奠活动。
乾隆《泉州府志》记载:泉俗中秋“以月饼、番薯、芋魁祭先及神。
前一两天,亲友以此相馈。
”千百年来,泉州不仅有用番薯和芋魁祭奠祖先的习惯,还有用番薯和芋魁敬“田头”的风俗。
由于番薯和芋魁是农家中秋必备的食品,故泉州至今还有“八月十五众人芋”的俗谚。
月夜“听香”“听香”是封建时代妇女尤其是中老年妇女热衷的活动。
所谓听香,就是在中秋节夜间到土地庙或当地其他庙宇,以自己需要问卜的心事向“神明”焚香祷告,然后手持炉香走到人群喧哗之处,聆听第一句入耳的话,以此句话为依据,如同“测字”一样,判别问卜的结果。
这种习俗虽然带着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却含有猜谜般的游戏成分,因而劳动妇女乐而为之。
泉州有句俗谚叫做“祖师公听香”,就是由过去市区后城“祖师公”中秋夜听香的盛况流传而来的。
【各地中秋风俗】广东东莞:乞月照月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
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
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台湾:偷菜求郎在台湾,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
妆饰美丽的女子踏着月光,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偷摘到之后便预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
因此台湾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之谚语。
湖南衡阳:送瓜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有送瓜”一事。
凡席丰之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
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
妇得瓜后,即剖食之。
俗传此事最验云。
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香港:舞火龙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
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
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
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
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
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分,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
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还有安全组等等。
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江苏无锡:烧斗香中秋夜要烧斗香。
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
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
江西吉安:烧瓦罐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
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
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
【有关中秋节小报资料:中秋节灯谜】(0)最长的一天(打一成语)——度日如年(1)山雨欲来风满楼(打一词迷)——一气之下(2)举世皆浊我独清(打一成语)——一尘不染(3)破烂王致富改行(打一成词)——一发不可收拾(4)书中自有黄金屋(打一成语)——一本万利(5)睁只眼。
闭只眼(打一成语)——一孔之见(6)唱完红脸唱白脸(打一成语)——一干二净(7)中秋放假,明天上班(打一成语)——一不做,二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