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指导教师王玮雷文太
专业班级通信
学号
姓名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1
实验室名称:光纤通信实验室实验日期:2014年12月11日
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等):
1、实验过程:
实验接线与结果显示图:
在主控&信号源模块,选择光纤通信菜单,在其中选择选择第一个实验,光源的P-I特性测试。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2
实验室名称:光纤通信实验室实验日期:2014年12月11日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3
实验室名称:光纤通信实验室实验日期:2014年12月11日
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等):
(1)当主信号源模块输出模拟信号为方波时,输入(上)和输出(下)波形如下:
(2)当主信号源模块输出模拟信号为三角波时,输入(上)和输出(下)波形如下:
(3)当主信号源模块输出模拟信号为正弦波时,输入(上)和输出(下)波形如下:
当输出正弦波发生失真时,输出如下: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4
实验室名称:光纤通信实验室实验日期:2014年12月11日
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等):
数字信号源PN输出模式为PN15:
在主控模块中设置实验参数主菜单,光纤通信→PN序列光纤传输系统:
适当调节25号光收发模块W6(调节电瓶判决电路的门限电压),使两路波形相同,波形图如下: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5
实验室名称:光纤通信实验室实验日期:2014年12月11日
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等):
(1)、TH6(编码输出)与TH10(译码输入)的波形:
(2)、TH3(编码输入数据)与TH6(编码输出)的波形:
(3)、TH10(译码输入)与TH13(译码输出数据)波形:
(4)、TH3(编码输入数据)与TH13(译码输出数据)波形:
实验结果及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模块二进行连线接入,故一开始没有开模块二的电源。

因此,我们的实验总是出现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打开模块二的电源后即可以正常开始实验。

分析实验电力的工作原理,简述其工作过程。

和数字电缆通信一样,通常在数字光纤通信的传输通道中,一般不直接传输终端机输出的数字信号,而是经过码型变换电路,使之变换成为更适合传输通道的线路码型。

故与之前的实验3和实验4相比,该实验电路增加了8号模块的CMI编码和CMI译码电路的部分。

即在原先实验电路的基础上,通过对输入的电信号进行编码,再传向光发射机,然后再把光接收机输出的电信号通过CMI译码,得到原始传输数据。

观测并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

通过线路编码,随机数字码流中的长连0和长连1码被消除,便于接收端时钟的提取,也便于误码的检测。

实验首先先得到TH6(编码输出)与TH10(译码输入)的波形,通过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两波形基本吻合一致,无失真。

第二步测得了TH3(编码输入数据)与TH6(编码输出)的波形,即将输入的数字信号根据上述CMI码型变换规则进行变换后得到的结果。

第三步,得到TH10(译码输入)与TH13(译码输出数据)波形,即将编码后的波形恢复到了原先输入的波形。

最后,再测TH3(编码输入数据)与TH13(译码输出数据)波形,通过观测可以发现,两波形失真微小,但是出现了明显的时延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