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因此,下游加工过程直接决定黄原胶的质量 和生产成本,下游加工技术已成为黄原胶生产的 关键工序。
下游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黄原胶发酵液 预处理(调pH值、加热、稀
释等) 固-液分离(过滤、超滤、分离等) 初步纯化(超滤、沉淀、分离等) 高度纯化 (溶解、超滤、沉淀、分离等) 制成成品(干 燥、粉碎等)。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1.4.1 发酵液除菌体
黄原胶发酵液是复杂的多相系统。发 酵液中除有黄原胶外,还有菌体细胞、尚 未耗尽的各种培养基成分和色素等。 一般地,黄原胶发酵液下游加工可分 为四个阶段:发酵液预处理;固-液分离; 初步纯化;高度纯化;制成成品。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发酵液预处理、除菌体是下游加工的第 一步,预处理时可先用水稀释,再加硅藻土 过滤除去菌体; 或调pH值6.3-6.9、加热至80-130℃、 时间10-20min杀死菌体,再用中性蛋白酶分 解菌体。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gumD基因与菌株色素合成有关,如能切 除该基因,则可得到无色黄原胶。 研究野油菜黄单胞菌重组克隆子PIXU 9278对黄原胶合成的影响,并构建了一株基 因工程菌XCCNAU9278,其黄原胶产量比亲 本增加了7.14%。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1.2 培养基优化
培养基对黄单胞菌合成黄原胶的影响是巨大 的,探索黄单胞菌的最适培养基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正交试验,分别考察碳源、氮源、CaCO3、 KH2PO4+MgSO4和接种量等因素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开 始用定向育种——基因工程来育种。它将所 需要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受体菌,然后 筛选出目的基因能够表达的菌株。
Pollock等将与黄原胶分泌和乙酰基、丙酮酸、多聚 体等合成有关的基因导入不同种属的黄原胶生产菌中,所 产黄原胶的特性与原菌株基本相同。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诱变育种是提高黄原胶生产效率的有效 方法之一。诱变剂的种类很多,如紫外线、 氯化锂、硫酸二乙酯和亚硝基胍等。 用一种或几种诱变剂处理菌株,可使 菌株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受到损坏 (DNA断裂、脱嘌呤等)致死菌株的某些功 能受到影响。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诱变育种,菌株发生正变异的几率小, 筛选工作量大,效率低。但这是微生物菌种 常用的育种方法,用此方法筛选的突变菌株, 能提高黄原胶的粘度、稳定性、盐溶性和耐 温性。 而且有些菌株经诱变处理后,可以使一 些产色基因受到抑制或不能表达,从而降低 了黄原胶的色泽,提高了产品质量。
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发酵液粘度的影响为:CaCO3> KH2PO4+MgSO4 > 碳源>碳源和氮源的交互作用>氮源;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并得到一个适宜的培养配方:淀粉4%, 鱼粉0.3%+豆饼粉0.3%,CaCO30.3%, KH2PO4+MgSO4 0.5%+0.25%,接种量5%。 经28℃培养72h,发酵液粘度为8.74 Pa.S,黄原胶产率为2.91%。
黄单胞菌细胞中某些酶的激活剂,适量添
加这些离子可以提高黄原胶的产量。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1.3 发酵动力学
野油菜黄单胞菌是需氧细菌,在发酵 过程中需要连续供氧。发酵液的粘度大, 氧气在发酵过程中溶解和传递困难,供氧 成为黄原胶发酵的限制因子。在发酵过程 中通入纯氧,可以提高约40%的黄原胶产 量。
黄原胶的生产与应用研究
Study on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Xanthan Gum
CHEN Jinzhao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Fuling teachers′ College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黄原胶生原胶生产研究
1.1 菌种分离与育种 菌种分离是黄原胶生产的第一步,能否
得到优良性能的菌种,是发酵生产的关键因 素之一。
黄原胶发酵菌种一般采用野油菜黄单胞
菌(X.campestris)、菜豆黄单胞菌(X. phaseoli)、锦葵黄单胞菌(X.malvacearum) 和胡萝卜黄单胞菌黄原胶(生产X与应.用研C究 arotae)等。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黄原胶分子的一级结构是由β-1,4连
接的D-葡萄糖基主链与三糖单位的侧链组 成,其侧链由D-甘露糖和D-葡萄糖醛酸 交替连接而成,黄原胶分子侧链末端以缩 醛的形式含有丙酮酸(图1)。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黄原胶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增粘 性、协效性、假塑性、良好的分散作用和 乳化稳定性能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石油、 医药、化工、纺织、化妆品等20多种行业 。
黄原胶(Xanthan gum)是野油菜黄单胞
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以碳水化合
物为主要原料,经发酵产生的一种微生物胞 外杂多糖。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黄原胶其分子结构组成为D-葡萄糖、 D-甘乳糖、D-葡萄糖醛酸、乙酸和丙酮酸 组成的“五糖重复单元”结构聚合体,分 子摩尔比为2.8:3:1.7:0.51-0.63,分子量 为2×106-2×107D之间。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1.4 下游加工
黄原胶生产包括发酵和下游加工两部分。比 较而言,对黄原胶生产的下游加工(分离、纯化 和制成成品)研究较少,而下游加工所需费用占 生产成本的50%-60%。 高品质黄原胶如澄清型黄原胶、速溶型黄原 胶(这些产品进口价格均为国内食品级黄原胶价 格的两倍以上)等,其下游加工费用更高。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黄单胞菌发酵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为碳源、 氮源、无机盐和水等。玉米淀粉是物美价廉 的碳源,蔗糖糖蜜、乳糖糖蜜也是不错的碳 源。
在发酵过程中提高碳氮比可以提高碳源的转化率,进 而提高黄原胶的产量。黄原胶发酵可用氨盐、豆饼粉、花 生饼粉和棉籽饼粉等作为氮源 。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无机离子如K+、Na+、Mg2+、Ca2+ 等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