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阻抗法白细胞检验

电阻抗法白细胞检验


正常白细胞直方图
异常白细胞直方图
异常白细胞直方图
异常白细胞直方图
异常白细胞直方图
异常白细胞直方图
异常白细胞直方图
白细胞直方图变化的意义


主要是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如何做好仪器计数的质量 控制及判断是否“涂片复检”。 1.判断白细胞计数时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⑴某些贫血的病理性红细胞、新生儿红细胞等,对溶 血剂有较强的抵抗力,使之不溶解或不完全溶解而影 响白细胞计数; ⑵血液内有较多的有核红细胞,溶解后红细胞的核当 做白细胞计数; ⑶血小板聚集成团,误计数为白细胞等,影响了白细 胞计数,此时白细胞直方图也可发生相应的改变,因 而观察图形变化可判断仪器的工作状态。
异常红细胞直方图
异常红细胞直方图
异常红细胞直方图


1.缺铁性贫血的直方图:其特点为曲线峰左移,峰底 变宽,显示小细胞不均一性。外周血涂片显示红细胞 体积大小不均,中央淡染区明显增大,小红细胞明显 增多。 2.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直方图:图形表现为 曲线峰左移,峰底变窄,显示小细胞均一性。外周血 涂片显示红细胞体积减小,但大小变化不明显,有时 可见靶形红细胞。
异常血小板直方图


3.血小板聚集干扰的血小板直方图:与正常直方图相 比,图形分布峰明显右移,也不与横坐标重合;血小 板计数值通常明显减低,仪器一般也不显示MPV值。 血片上可见较多聚集的血小板。 4.小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干扰的血小板直方图:与正 常直方图相比,图形分布峰右侧明显抬高上扬,血小 板计数值通常假性增高,仪器一般也不显示MPV值。 血片上可见较多的小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
异常红细胞直方图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直方图:图形表现为曲 线峰左移,可呈“双峰”形,峰底明显变宽。 外周血涂片显示红细胞体积明显大小不均,存 在明显的小红细胞和大红细胞或正常红细胞两 个细胞群,呈“双形性”改变,但以小细胞低 色素最为突出。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有效, 在3周左右时也可出现类似的“双峰”状图形, 但峰底更宽。
电阻抗法白细胞分群及计算方法


根据脉冲的大小,即可人为地将血内的白细胞 分成几群(二分群或三分群) 电阻法白细胞“分类”实际上是根据溶血剂作 用后的白细胞体积大小的分群,其测量的标准 只是根据白细胞体积的大小,而体积大小并不 是细胞形态惟一的指标。
直方图与脉冲信号的关系
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在白细胞计数池中除加入一定量的稀释液外还加入了溶 血剂,此溶血剂一方面使红细胞迅速溶解;另一方面使 白细胞浆经细胞膜渗出,胞膜紧裹在细胞核或存在的颗 粒物质周围。经此处理后的白细胞体积与其自然体积无 关,含有颗粒的粒细胞经溶血剂处理后比无颗粒的单核 细胞和淋巴细胞体积要大些,但其真实体积与单核细胞 相等或更小。白血病细胞、异性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 胞、浆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多出现在单个核细胞区域, 少数也可见于淋巴细胞或粒细胞区。所以白细胞直方图 并不能代表自然状况,但可以用于判断白细胞各体积群 分布情况。
异常红细胞直方图

4.叶酸或VitB12缺乏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直 方图:治疗前的直方图曲线峰变低、右移,峰 底明显变宽,显示明显的大细胞不均一性,是 叶酸或VitB12缺乏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重要 直方图特征。外周血涂片显示红细胞体积大小 不均,椭圆形的大红细胞明显增多;而且部分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增多。
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比容测定原理 红细胞通过小孔时,形成相应大小的脉冲,脉 冲的多少即红细胞的数目,脉冲的高度代表单 个脉冲细胞的体积。脉冲高度叠加,经换算即 可得红细胞数,得出红细胞比容。
血红蛋白测定原理
血红蛋白测定原理

被稀释的血液加入溶血剂后,红细胞溶解,释放血红 蛋白,后者与溶血剂中有关成分结合形成血红蛋白衍 生物,进入血红蛋白测试系统,在特定波长(一般 530nm~550nm)下比色,吸光度的变化与液体中血红 蛋白含量成正比,仪器便可显示其浓度。国际血液标 准委员会(ICSH)推荐的氰化高铁(HiCN)法,最大 吸收在540nm。校正仪器必须以HiCN值为标准。为了 减少溶血剂的毒性,避免含氰血红蛋白衍生物检测后 的污物处理,今年来有些血细胞分析仪使用非氰化溶 血剂(如SLS)。实验证明,形成的衍生物(SLS-Hb) 与HiCN吸收光谱相似,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准确性达 到含有氰化物溶血剂同样水平。
异常红细胞直方图

5.急性失血性贫血的直方图:直方图的曲线峰 变低,其它特点与正常红细胞直方图一致。
异常红细胞直方图
异常红细胞直方图
异常红细胞直方图
异常红细胞直方图
电阻抗法血小板检测原理

血小板随红细胞一起在一个系统中进行检测,由于血小板体积与 红细胞体积有明显的差异,仪器设定了特定的阈值,将高于阈值 者定于红细胞,反之为血小板,检测数据经仪器内部的计算机处 理后分别给出血小板与红细胞数目。血小板分别储存于64个通道 内,直方图范围为2~30fl。不过,不同仪器的血小板直方图范围 不一。MPV就是此平整曲线所含的群体算术平均体积,所以, MPV也就是PLT体积分布直方图的产物。
掌握本实验室血细胞分析仪的白细胞正常 直方图

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仪器白细胞体积分布直 方图是不完全相同的,但电阻法各类仪器白细 胞直方图的病理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因此,在 分析各种病理变化的图形之前,必须先掌握自 己实验室所拥有的血细胞分析仪的白细胞正常 直方图。
电阻抗法红细胞及血小板检测原理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

仪器在36~360fl的范围内分析红细胞。正常 红细胞主要分布在50~200fl范围内,直方图 上可见两个细胞群体:从50~125fl区域有一 个几乎两侧对称、较狭窄的正态分布曲线(红 细胞主群),主峰右侧约分布在125~200fl区 域的细胞,为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
经过溶血剂处理后的白细胞根据体积大小可以 初步确认其相应的种类:第一亚群(小细胞群) 是淋巴细胞(LYM);第二个亚群是单个核细胞 区(MONO),也被称为中间细胞(MID);相当 于粒细胞的细胞群(GRAN)位于第三亚群 (大细胞群)。例如位于35~90fl的颗粒被计 数为淋巴细胞,90~160fl的颗粒计数为单核 细胞,160fl以上的颗粒计数为粒细胞。
电阻抗法白细胞检测原理
美国库尔特原理 (coulter principle)
细胞计数电阻抗原理

把用等渗电解质溶液(稀释液)稀释的细胞悬液倒入到一个不导电的容 器中,将小孔管,也称传感器插到细胞悬液中,小孔是电阻抗法细胞计 数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内充满了稀释液,并有一个电极,其外侧细胞悬 液中有一个外电极。当电流接通后,位于小孔两侧的电极产生稳定的电 流,细胞悬液通过有固定直径和厚度的小孔向小孔内部流动,计数孔直 径一般<100um,厚度为75um左右。因为小孔周围充满了具有传导性 的液体,其电子脉冲是稳定的。如果供给的电流I和阻抗Z是稳定的,那 么根据欧姆定律,通过小孔的电压E也是不变的。当悬液中一个细胞通 过小孔时,由于细胞有极小的传导性,细胞的导电性质比等渗的稀释液 要低,在电路中小孔感应区内电阻增加,于瞬间引起了电压变化而出现 一个脉冲信号,这被称为通过脉冲,电压增加程度取决于细胞体积,细 胞体积越大,引起的电压变化越大,产生的脉冲振幅越高。通过对脉冲 大小的测量可以测定出细胞体积,记录脉冲的数目可以得到细胞计数结 果;经过对各种细胞所产生脉冲大小的电子选择,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 细胞,并进行分析。
电阻抗法血小板计数原理
正常血小板直方图
各类血小板直方图
异常血小板直方图


1.巨大血小板增多的血小板直方图:与正常直方图相 比,图形分布峰右移,特别是与横坐标的接近或重合 点明显右移,同时MPV明显增高,有时仪器不显示 MPV值;有的仪器在35fl处可见一个小峰。血片上可 见较多的大血小板。 2.小血小板增多的血小板直方图:与正常直方图相比, 图形分布峰左移,特别是与横坐标的接近或重合点明 显左移,同时MPV值明显减低。血片上可见较多的小 血小板。
白细胞直方图变化的意义

2.判断直方图是否符合筛选标准,决定涂片镜检 电阻抗法仪器白细胞“分类”(仅是体积的分群)结 果,只是用于健康体检或无明显血液学检查异常结果 及白细胞各群分布直方图正常的病人。换言之,在白 细胞数明显增高或减低,或末梢血出现形态不典型或 幼稚细胞时,均可导致直方图异常,此时细胞“分类” 结果是不准确的。因此,中华检验医学会专家座谈会 明确规定,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分类”时, 必须具备:①病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 白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②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完全 正常的情况下,才能作为白细胞分类结果用于临床, 否则必须涂片镜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