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海上钻井发展状况及环境特点]海洋钻井工程
1[海上钻井发展状况及环境特点]海洋钻井工程
34
四、海上石油开发特殊性
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海上油气田开发与 陆上油气田开发有相当大的差异,对专业技术的要求有 很大的不同,这主要是由客观环境的截然不同所决定的。 主要有以下十个显著的特点:
1、自然环境恶劣; 2、平台工作空间有限; 3、油气田建设装备工具复杂、科技含量高; 4、投资大、牵涉面广、管理难度大及未知领域多; 5、采用低成本和技术创新的策略带来高风险;
45
七、海洋钻井的类型
海上钻井、海底钻井和深海科研钻井三类。 海底钻井:
机械设备直接降到海底,进行钻井作业; 深海科研钻井:
获取岩芯; 海上钻井:
通过海上钻井平台实现原油开采。
46
海底钻井平台
47
海上钻井平台
48
深海科研钻井平台
49
海洋钻井的特点
1.要有坚不可摧的井场。 2.要有隔水管、引导系统、防喷系统、套管头。 3.要有定位系统和升沉补偿装置。 4.先进的交通、通讯及良好的生活保障。 5.有一套防腐措施和设备。 6.普遍采用丛式井(定向井)技术。 7.井身结构复杂,套管尺寸大,层次多。 8.注意安全。 9.遵守海洋法、环境法。
50
本章主要内容
一、 世界及我国海洋石油储量 二、 海洋石油钻井的发展 三、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 四、 海上石油开发特殊性 五、 海洋钻井需要多学科知识 六、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发展历程 七、 海洋钻井的类型 八、 海洋环境及环境载荷 九、 海洋钻井开发中事故
51
八、海洋环境及环境载荷
除了与陆地一样承受天气的影响外,还要承受海洋这一特 殊环境的影响。海浪、海冰与台风、季风的综合作用对油气田 生产设施将产生巨大的破坏力,以致影响海上正常作业和油气 井的正常生产。
35
四、海上石油开发特殊性
6、人员素质要求高; 7、油气田寿命周期短; 8、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与陆地完全不同; 9、陆地基地的支持保障及海上应急救助的特殊 需求; 10、海上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比陆上要 求高。
36
海上钻井的必要性
1、石油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经济的命脉; 2、陆地石油储量和产量迅速递减; 3、海洋面积辽阔,石油资源丰富。
29
三、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
1.早期自营阶段(1960~1978) 第一口海上钻井,1960年在渤海进行海上地震和莺
歌海近岸钻英冲1井。 2.对外开放勘探开发阶段(1979~至今)
(1)对外合作勘探为主的时期(1979~1984) (2)合作勘探和自营并举时期(1985~至今)
30
五大海上石油基地及海洋石油公司
3
一、 世界及我国海洋石油储量
海洋石油的绝大部分存在于大陆架上,海底蕴 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1995年的估计世 界近海已探明的石油资源储量为379亿吨,天然气 的储量为39万亿立方米。据不完全统计,海底蕴藏 的油气资源储量约占全球油气储量的1/3。目前,海 底油气开发已从浅海大陆架延伸到千米水深的海区。
海洋钻井工程
1 1
目录
1. 海上钻井发展状况及环境特点
2. 海上钻井装置
3. 海上钻井主要系统
4. 海底岩石与钻头破岩
5. 井眼轨道设计与控制
6. 优选参数钻井
7. 海洋钻井压力预测与控制
8. 海上钻井工艺技术
2
本章主要内容
一、 世界及我国海洋石油储量 二、 海洋石油钻井的发展 三、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 四、 海上石油开发特殊性 五、 海洋钻井需要多学科知识 六、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发展历程 七、 海洋钻井的类型 八、 海洋环境及环境载荷 九、 海洋钻井开发中事故
2. 要对海底的各种因素、海洋气象、水文条件等 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确保海上钻井装置能在一定的风、 浪、潮、流、冰等外界自然荷载作用下安全作业。
3.必须配备升沉补偿装置、锚泊系统、定位系统。
39
本章主要内容
一、 世界及我国海洋石油储量 二、 海洋石油钻井的发展 三、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 四、 海上石油开发特殊性 五、 海洋钻井需要多学科知识 六、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发展历程 七、 海洋钻井的类型 八、 海洋环境及环境载荷 九、 海洋钻井开发中事故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石油投入开发了最大对外合作项目-中石油大港
赵东油田,于2001年3月开始开发建设,2003年8月4
日投入生产。赵东合作区发现并探明了6000万吨规模
的整装高产油田。该油田具有丰度高、埋藏浅、油层
物性好、产量高等特点。2004年实现生产原油96.5万
吨,2005年头3个月原油日产量始终保持在3000吨的
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7亿吨,年产原油近2000万 吨,天然气近43亿立方米。
24
二、 海洋石油钻井的发展
我国海洋石油从60年代初开始勘探。 ➢1966年:建造了第一座固定式钻井平台; ➢1972年:制造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渤海一号”; ➢1974年:我国第一条钻井船“勘探一号”在南黄海试
验成功; ➢1978年:第一艘浅海坐底式钻井船“胜利一号”在莱
15
本章主要内容
一、 世界及我国海洋石油储量 二、 海洋石油钻井的发展 三、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 四、 海上石油开发特殊性 五、 海洋钻井需要多学科知识 六、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发展历程 七、 海洋钻井的类型 八、 海洋环境及环境载荷 九、 海洋钻井开发中事故
16
二、 海洋石油钻井的发展
国外:
1887年,世界上最早的海上石油勘探。
目前全球作业的海上石油平台共计4万多个,仅美国墨西哥湾7000多个
8
中东
9
中美洲海域
10
东亚、东南亚
11
世界十大深水油藏发现国
1桶=158.97 升
12
2010年世界前七位深水生产油气国的产油当量
13
我国海上油气总蕴藏量
我国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渤海、黄海、东海 及南海北部大陆架,预测石油资源量为275.3×108t, 天然气资源量为10.6×1012m3(油当量106亿m3)合 计油当量约375×108t,为2007年中国探明油当量储 量46.19×108m3的8.5倍。
40
六、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发展历程
我国海洋石油从60年代初开始勘探。 1966年:建造了第一座固定式钻井平台; 1972年:制造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渤海一号”; 1974年:我国第一条钻井船“勘探一号”在南黄海试验成功; 1978年:第一艘浅海坐底式钻井船“胜利一号”在莱州湾投
入使用,第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勘探三号”于 1984年建成交付使用; 1980年后开始了真正的海洋石油装置工业的大发展。
1、海水
2、风
3、波浪
4、潮流
5、海流
6、海冰
7、海雾
8、海底地盘的承压力
52
海况介绍
由于海洋自然环境与陆地完全不同,所以掌握海况条件 对海洋石油开发尤其重要。根据国际通用的分类方式我们一 般将海况划分为:海冰、海浪、潮汐、海流、热带气旋这几 个海洋特殊环境状况。这几个都是可能导致海洋石油开发失 败或不安全事故发生的自然主导因素,比如:
37
本章主要内容
一、 世界及我国海洋石油储量 二、 海洋石油钻井的发展 三、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 四、 海上石油开发特殊性 五、 海洋钻井需要多学科知识 六、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发展历程 七、 海洋钻井的类型 八、 海洋环境及环境载荷 九、 海洋钻井开发中事故
38
五、 海洋钻井需要多学科知识
1.必须深入地研究海水深度、海底地形、海底坡度 及地质分布和承载能力等因素。
6
一、 世界及我国海洋石油储量
世界海底石油主要富集的区域:
1、中美洲海域 2、北欧、北美大陆架 3、中东的波斯湾 4、东亚、东南亚海域
墨西哥湾,加 勒比海,马拉 开波湖,以及 巴西海域 北海,阿拉斯加, 以及加拿大北部 我国四海(东、 南、黄、渤), 印尼海域,以及 澳大利亚的海域
7
一、 世界及我国海洋石油储量
全球石油资源可采储量为3000亿吨。 海洋石油储量占45%,可采储量为1350亿吨。
4
一、 世界及我国海洋石油储量
5 5
一、 世界及我国海洋石油储量
深水油气产量在海陆产量比例明显上升预测
1990年涉足深海油气生产;2005年,海洋油气生 产量几乎占海陆总和的50%;其中深海油气生产约占 海洋油气生产的20%以上。
20世纪40年代末,海上石油工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50年前,全世界只有3个国家进行海上石油开发;
所有平台都是固定平台;
可钻井的水深只有几十米。
目 前, 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海上石油工程作业;
海上石油产量约在工作;
已超过2000米。
中海油“九五”期间油气储量增长的目标是:探
明原油地质储量4.6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3000亿立
方米左右。2005年原油年产量将实现南海海域稳产
1000万吨、渤海海域达到1000万吨、以南海西部海
域为主的全海域天然气产能折合油当量1000万吨,即
"三个一千万吨"的奋斗目标。
32
三、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
22
二、 海洋石油钻井的发展
海面
海底
23
二、 海洋石油钻井的发展
国内: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的海洋石油工业开始起步。 ➢1967年到1979年,我国海洋石油十年的累计产油量也才63万余吨 ➢70年代末期,中国海洋石油首先开始对外开放 ➢2000年底时,对外合作累计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8.5亿吨,自营
53
八、海洋环境及环境载荷
1. 海水 (1)温度 (2)含盐量 (3)密度与比重 (4)溶解气
54
八、海洋环境及环境载荷
2. 风及风载 风是空气从高压区域向低压区域流动而形成的。 风向是以地理方位来表示的。一般分为16个方 位, 每个方位范围是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