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经济学全部课件
(W:工资)
L
=W
s
L
d
W
失业
LE:均衡就业量(充分就业量E) WE
就业不足
0 LE
Ls
Ld L
(3)国内金融市场:资金总供给=资金总需求 (储蓄) (投资)
r
1)资本市场: S=I,r :利率
(长期资金市场)
∴国内金融2市)货场均币衡市:S场+M:s= I+M d M
s
r
=Md,
(4) 国际金融市场 : (短期资金市场) •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
(粮价和油价大涨),不得不提高利率,刺破了房地产泡沫,进而引发金融大危机。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题: • 总:一国的总产出(总生产能力)的变动规律
Total Output
平均趋势(长期问题) 波动(短期问题)
y
1.两大主题: • 目标: 经济的高速、持续、稳定的增长
趋势 波动
t
( 1 ) 长 期 增 长 ( E c o n o m icG ro w th ) : 增 长 理 论 ( 2 ) 短 期 波 动 ( B u sin e ss C y c le ) : 经 济 周 期 理 论
1982
1986
1990
实际GDP(基年=1978)
1994
1998
实际GDP趋势
2002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1970
美国的GDP (单位:10亿美元)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10,000
9,000
(2)1970’s的滞胀(Stagflation) 1960’s:过度的需求扩张政策→通货膨胀率上升 1970’s:两次中东战争→石油价格上升近10倍→企业大 量亏损倒闭→衰退和失业 滞胀:高失业率(10%以上)+高通胀率(10%以上) +低增长率(1~2%) 造成凯恩斯主义总需求(AD)理论失灵
b. 负外部性:社会收益<私人收益,社会成本> 私人成本,如环境污染、黄赌毒等(损人利己)
(2)不平等性 竞争的必然结果:贫富的两极分化。 导致: 1) 绝大多数人(劳动者阶层)的激励机制失去,无劳 动积极性 2) 消费不足:社会的购买力下降
(3)不稳定性:经济周期性波动 市场机制很难解决:总供给=总需求(AS=AD) 生产过多→过剩→衰退→失业↑ 生产不足→扩张→通货膨胀
1)现代货币主义 1960’s末兴起,1970’s盛行,领袖:弗里德曼(M.Frildman) 高通胀的原因:过度扩张AD→财政赤字过大,M过多→物价↑ 对策:紧缩货币,实行有规则的货币政策
2)供给学派(Supply School) 1970’s兴起,1980’s流行,代表:拉弗曲线 经济停滞的原因:政府管制太多→高税负(收)→对生产的 激励↓→增长放慢 对策:减管+减税
宏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 宏观经济学又是相对独立的,因为: – 宏观经济模型中,对个体最优化行为的考虑是隐含的、同一化的 – 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认为对于部分来说有利的事情,对于整体来说也一定是 有利的。 • 农产品丰收 • 货币增加 • 储蓄增加(节约悖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曼昆宏观经济学全部课件
导论 一、宏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背景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四、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五、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流派
一、宏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个体家庭和企业的 市场决策
– 假设条件: • 资源短缺、自利、理性
– 最优化目标: • 家庭:效用最大化 • 企业:利润最大化
8,000
7,000
经济衰退
6,000
5,000
4,000
3,000 1970
1975
美国的GDP (单位:10亿美元) 为期最长的经济增长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 失业率 – 劳动市场是否总是均衡的,哪些因素影响劳动市场的均衡? – 市场经济能否自发地保持充分就业? – 失业率是否越低越好?
矛盾:
① 通 常 , 当 增 长 率 失 业 率 ( ( 1) 与 ( 2) 一 致 ) 但 通 胀 率 ( ( 1) 与 ( 3) 相 反 )
宏观经济学三 类② 变量国 :内 增 长 率 四、基 本进 思路口 和 方 法:国 A际 S-收 AD分支 析逆 差 ( 1) 与 ( 4) 相 反 )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背景
1.假设前提: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微观经济学:论证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完全竞争最有效。市场机制的三大缺陷: (1)非有效性
1)竞争的必然结果:垄断→限产保价→损害效率 2)外部性(Externality)
a. 正外部性:社会收益>私人收益,社会成本< 私人成本,如国防、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 业(损己利人)
3)理性预期学派 1970’s后期兴起,1980’s和1990’s流行,领袖:卢卡斯(R.Lucas) 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假定→市场结清(Market Clearing)→政府干预无效论 反对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主张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 即:财政平衡+货币(物价)稳定 1990’s后,以上三大流派归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名下。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有利、有害还是中性? 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是如何确定的?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什么 样的关系? 是否应该实行价格管制?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 国际收支 – 国际贸易是否对所有国家都有利? – 贸易顺差越大越好吗? – 对汇率是否应该管制或者固定? – 国际金融危机是如何形成的,应该如何防范?
2.三大变量: 3.四大市场:
( 1 ) 生 产 方 面 : 总 产 出 、 总 收 入 , G D P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增 长 率 ( 2 ) 就 业 方 面 : 总 就 业 量 、 失 业 人 数 失 业 率 ( 3 ) 物 价 方 面 : 一 般 价 格 水 平 , 用 C P I( 消 费 价 格 指 数 ) 通 胀 率
Es= eEd(e:汇 率 )
4.四大目标(指标)(四率):
(1)经济增长(GDP增长率):高速、持续、稳定 (2)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低失业率
(3)物价稳定(通胀率):低通胀率,如低于2~3% (4)国际收支平衡(汇率稳定):用顺差、逆差
及外汇储备来衡量
( 1 ) 政与 府偏( 好2 (1) )+属 (2),于 央实 行偏际 好指 (3)标 +(4, ) 反 映 实 体 经 济 运 行 ( 3 ) 痛与 苦指( 数4 =) 失属 业率于 + 货 通胀币 率指 标 , 反 映 货 币 购 买 力 ( 对 内 , 对 外 )
S-I=Md-Ms
收:外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入=
出口(X)
+
外资流入
支:外汇支出=
进口(Q)
+
资金流出
经常项目
资本项目
(贸易项目)
当 外 汇 收 入 ( Es)> 外 汇 支 出 ( Ed) 则 , 国 际 收 支 顺 差外 汇 储 备本 币 升 值汇 率 当 外 汇 收 入 ( Es)< 外 汇 支 出 ( Ed) 则 , 国 际 收 支 逆 差外 汇 储 备本 币 贬 值汇 率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 宏观经济政策 – 政府干预对市场经济是有利还是有害?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当如何配合使用? – 我国最近几年的财政货币政策是有效还是无效?
为什么要学习宏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决定一国的国际地位 • 实践证明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有重大影响 • 宏观经济政策是竞选或执政纲领的要点 • 宏观经济学是参政、议政和评价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必备知识 • 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是微观经济决策的依据 • 发展市场经济需要人们普遍懂得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
宏观经济学是对经济总体的研究,包括: • 收入增长 • 一般价格水平变动 • 失业率 • 国际收支
宏观经济学家试图解释宏观经济现象,并设 计宏观经济政策来改进宏观经济运行。
一、宏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宏观经济研究总体经济,必须以微观经济为基础 – 家庭支出决定总体消费与储蓄 – 企业投资决定总体投资 – 很多宏观经济事件和表现产生于许多微观经济的交易行为,因此,宏观经济学家运用 了许多微观经济学的工具。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针对(2)和(3) · 传统的三大理论支柱:公有制(全民所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
2.政府的三大经济职能 (1)保证效率(微观经济政策)
1)反垄断,保护公平竞争 2)a. 针对外部正效应:政府生产、补贴或税收优惠
(国企) b. 针对外部负效应:政府管制(Regulation)
凯恩斯主义认为:
AD管理政策失效:刺激与紧缩的两难选择
因此,1980’s后,凯恩斯主义衰落,而新古典主义复兴。 宏观经济学出现“二次革命”——新古典“革命”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高 高 ics)失 通业 胀: :包因 因 括A A 三D D 大不 过 流派足 度 :矛盾
( 1 ) 商 ( 产 ) 品 市 场 (1)商品市场:总供给(=2总)需劳求动,力 市 场
( 3 ) 国 内 金 融 市 场 ( 4 ) 国 际 金 融 市 场
P
AS AD
P
AS E PE
AD
0
YE
Y
当AS>AD时,P↓(衰退) 当AS<AD时,P↑(通胀)
决定均衡总产出(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