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人与、动物的神经系统调节
高中生物--人与、动物的神经系统调节
静息 电位
动作 电位
未受刺 内负 激时 外正 受刺 激时 内正 外负
Na+内流
Na+通
道开放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一定刺激
++++----++++ ----++++---- ----++++---- ++++----++++
兴奋部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
一定刺激
部位
++--++++--++ --++----++-- --++----++-- ++--++++--++
1、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
骨骼肌
补充: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兴奋 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只能从传出神 经传到肌细胞)
1、电表转向问题
——兴奋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ac=cd ) a d c b e 神经纤维 电表转接在ab之间,分别刺激e点 c点 d点,电表如何转动? e点 c点 转两次,相反方向 0次
突触
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 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突触小体
线粒体 突触小泡(内含递质)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结构 突触间隙(内有组织液)
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另一个神经元的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上面有特异性受体(糖蛋白)
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能与突触后膜上 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能使后膜出现兴奋或抑制。
后角 前角
脊髓横截面模式图
灰质: 主要由神经元细胞体构成,色暗 脊髓 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构成,色亮白能相同的神经元 细胞体汇集在一块能够调节一种相应的生理功能。
联络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兴奋 部位
兴奋双向传导
传导特点
静息时: 外正内负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刺激 刺激部位: 外负内正 形成
电位差 产生
局部电流 导致
兴奋向前传导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过程
1静息状态的膜电位:外正内负 2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负内正 3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外正内负 4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 形成局部电流回路 5兴奋因此向前传导 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其实质是局部电流不断前移 膜外电流:未兴奋 膜内电流:兴奋区 兴奋区域 未兴奋区
试一试
股四头肌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 传入神经 感受器 传出神经 效应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中枢
股四头肌内 的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传出神经
股四头肌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下图是缩手反射实验示意图,根据图回答: (1)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写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1 2 _________ 3 4 5。 (2) 当 感 到 疼 痛 时 , 说 明 部 分 神 经 冲 动 经 图 中 的 脊髓 传导到 大脑皮层 而形成这一感觉。 (3) 若手部皮肤完好,但当火刺激左手时只有疼痛感 觉而不能将手缩回,这很可能是图中序号 4或5 所示部分受到损伤的缘故。
②单向性(方向性):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不能反过来传导 效应器
3、反射与反射弧的联系
反射是一种生理活动,而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
完成反射的条件 ①完整的反射弧结构(分析某处切断后,机体有没有 感觉,有无反应) 理解层次 ②一定的刺激 有了完整的反射弧,是否一定会发生反射活动? 反射弧越简单,反射完成得越快,反之亦然。 膝跳反射是最简单的反射,其反射弧也是最简单的。
d点
转两次,相反方向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 传导特点:双向性
1、电表转向问题
——兴奋神经元间的传递
甲 d e a 乙 b c
电表连接在ab之间,分别刺激a点 c点 ,电表如何转动? a点 转两次,相反方向,第一次向左,第二次向右
c点
向右转一次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 递特点:单向性
de=ab ,同时在d和a点处给予刺激,观察指针摆动,反应时间 乙 较多的是___________ (甲或乙)
单向 较慢
小结
•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 2、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 3、反射是兴奋沿着反射弧传导的结果;
• 4、兴奋是神经元上产生的电信号; • 5、兴奋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的形式在神 经元上传导;
• 6、兴奋通过突触结构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1.高等动物接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神经传 导途径是 C A.神经系统 B.感受器→神经中枢 C.反射弧 D.神经中枢→效应器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 A 什么传递的 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
小结: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⑴突触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⑵传导形式: 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 ⑶传导特点:单向,速度慢
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传递的区别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传导方式
传导方向 传导速度
电信号 (神经冲动) 双向 较快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 1.结构 细胞体
细胞体
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 髓鞘
树突:多个 树突 突起 突起 轴突 轴突:一个 2.功能: 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神经纤维:轴突、长的树突以及它们外面包裹的髓鞘 统称神经纤维。 •神经:多条神经纤维汇集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构成神经
小结: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⑴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局部电流
→ 又刺激相邻未兴奋部位
⑵传导形式: 电信号(局部电流)
⑶传导特点: 速度快,可以是双向的
刺激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
突触种类:轴突——树突
轴突——胞体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突触
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 如图所示的实验。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阴 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外正内负 (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______________ 。 (2)如果将a、b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在c处给予强刺激(如图), 相反 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____次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 两 _____( 的偏转。 (3)若将b电极置于d处膜外(ab=bd),a电极位置不变,则刺激c处后, 电流计是否偏转? 偏转 (4) 若将a电极置于d处膜外(bc=cd),b电极位置不变,则刺激c处 后,电流计是否偏转? 不偏转
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刻被分解。 后膜上受体与Na通道结合。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传递过程:
A神经元 轴突兴奋 突触前膜 (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B神经元 兴奋或抑制 突触后膜 突触小体
突 触
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特点:单向性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 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 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 能是单方向的。 那么,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中是单向还是双向?
• ①静息电位(也称跨膜静息电位)。 • 形成机制:正常时细胞内的K+浓度和有机负离子A-浓度 比膜外高,而细胞外的Na+浓度和Cl-浓度比膜内高。静 息时,膜的通透性对钾离子大,对钠离子小,出去的钾离 子多于进来的钠离子,所以膜电位是内负外正。 • 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向膜外扩散而造成的。 细胞膜上与离子转运有关的蛋白质有两类: 载体蛋白:如钠-钾泵,通过主动运输吸K排Na。 通道蛋白:如K通道、Na通道,具有特异性。 主动运输吸K和排Na同时进行,数量比为2:3。 离子借助通道蛋白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2、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内外电位
如何变化?
受刺激时:膜外由正→负
膜内由负→正(外负内正)
1、静息电位:静息时膜两侧出现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①静息电位的发现
两电极均在细胞膜外 电压表指针不偏转
两电极一内一外 电压表指针偏转
说明:神经元细胞膜内与膜外存在电位差, 而且膜外电位高于膜内。
为什么会形成电位差?
• • • •
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1)静息状态下带电离子在膜两侧呈不均衡分布; (2)静息状态下膜的通透性主要表现为钾的通透性 (3)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钾离子的外向扩散 造成
++++++++++ ---------- ---------- ++++++++++
2、动作电位
①什么是动作电位: 内正外负
三、兴奋的传导:
兴奋是指 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 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 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种类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兴奋的传导: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末梢
细胞体
神经纤维 髓鞘 树突 轴突 突起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动物和人体都是开 放的系统,要维持内环 境的稳态并与外界环境 相适应,都离不开生命 活动的调节,神经系统 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 经系统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脑
脑神经 脊神经
脑 脊髓
周围神 经系统
+ a
(1)
+ b a
(2)
+ b a
+ (3)
b
a
+ (4)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