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园林的基本知识一、园林景观的概念1、在不同时期,园林还有过很多别称:园、台、囿、苑、庭、别墅、山庄等。
2、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地形改造、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二、发展历程1、原始文明:。
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2、农业文明:为统治阶级、贵族服务;封闭性;有工匠、艺术家、文人完成。
3、工业文明:出现政府出资向大众开放的公共绿地;由封闭的内向型转为开放的外向型;注重环境和生态效益:有现代性职业景观师设计4、信息文明:城市公共绿地、园林不断扩大;针对性的选择植物;工程项目需与园林绿地建设相结合;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动植物科学等先进科技等。
三、中外典型园林景观1、中国私家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①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特征(以小见大)整体布局形式为自然式。
在园景处理上,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无限。
常用白墙、花窗或长廊来分割空间,利用漏窗、虚实结合、步移景换、主次分明。
②中国私家园林代表作———寄畅园(充分体现借景手法)2、中国北方皇家园林①特征:均匀对称、庄严豪华②代表作:颐和园3、日本枯山水庭院①特征:不使用水元素,禅宗哲理与园艺相结合的园林景观艺术形式、“写意”②代表作:龙安寺方丈南庭4、西方规整式园林①特征:布局——府邸居中心地势高处。
植物——反应四季变化的落叶阔叶乔木。
园路景观——以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品等装饰路边或交叉口②代表: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5、西方风景式园林①特征:思想——模仿、在现自然(不完全排斥规则的布局形式)。
风格——自然浪漫主义。
理水——放弃规整式园林景观理水、引用自然水②代表:邱园6、现代城市公园①特征:多元化、文化传播、娱乐场所,新技术、材料运用、休闲娱乐区②代表:纽约中央公园四、园景设计的基本观念1、历史文脉设计观念2、新技术设计观念(新材料、如,声音系统、采光、供水、消防、照明系统等)3、生态设计观念(①自然优先、及再生资源运用②适应性原则、既考虑生态地形等)4、以人为本(①舒适性与安全性②私密性与公共性③文化性与归属感)第二章、园景设计的构成要素(气候、地形、建筑、山石、水体、植物、铺装公共设施与艺术品、照明等)一、气候1、不同的气候下的园林景观不同2、不同气候类型的园林景观设计要点:尊重客观规律,分析设计的可行性与经济性二、地形1、类型(对地形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因地制宜、符合自然与艺术)①平坦地形——开放性强,大致以草地、集散广场、建筑广场、建筑用地等。
但平坦趣味性差,所以应通过颜色、体量大小、造型夸张的构筑物或雕塑来增加或通过竖向垂直的构筑物来增加视觉冲击力②凸形地形(山丘和缓坡)——富有动感和变化,往往形成视觉中心、对人视觉形成刺激,通常设置建筑或构筑物③凹形地形(低洼谷地)——给人的心理带来稳定和安全感,也起到视觉中心作用,如下沉广场。
2、地形的作用———背景作用、空间组织作用(分隔空间)、控制视线三、建筑(建筑物和构筑物)(构筑物:指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其内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建筑,如水塔、堤坝、蓄水池、栈桥等)1、类型:①游憩、观光性建筑:亭榭、廊、阁、轩、楼、台、舫、花架、汀步、塔、斋、景墙②文化娱乐型建筑③服务性建筑④管理类建筑2、作用:实用、造景四、山石1、山石造景的类型①假山式②孤赏式:欣赏石的个体美,易成为某园林空间的主景或视觉中心。
孤赏石常在园景空间中作入口的障景和对景或置于视线集中的廊间、园路转折处作用:其标志作用、点景③散点式:群体美2、山石造景的作用:人文、美学、造景作用五、水体1、类型①静态水(安静、平和)→优化环境、划分空间、增添环境氛围②动态水(灵动性、活泼)→(倒影池:扩大视觉空间、丰富景观层次)2、水岸的处理①草岸——水位比较稳定的水体②假山石驳岸——传统园林常见,西湖苏堤的黄石驳岸③石砌斜坡——适用于水位涨落不定的水体3、作用;景观作用、调节气候、娱乐作用六、植物1、种类:乔木、灌木、草皮、花卉2、作用:分隔空间的作用、组织交通、美化环境、连接和过渡(深绿色可以让景有后退的感觉,通过深浅不同的植物来拉伸和缩短相对的空间距离)、抑制视线、私密性控制作用。
七、铺装1、类型:柔性路面铺装、刚性路面铺装2、作用①质感调和作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②增加环境细节的作用:纹样、材料与景区的意境结合③增加环境美感:协调、统一、简洁八、公共设施与艺术品1、类型:服务娱乐类、信息类、卫生类、安全类、交通类、艺术景观类、无障碍环境类2、作用:功能性、装饰作用九、照明1、类型①铺装广场照明:a.安全突出、兼顾一般的原则 b.要求照度高、显色性好、灯光丰富、手法多样。
②构筑物照明:常采用轮廓照明方式③雕塑、园林小品照明:可选埋地灯、泛光灯、庭院灯、草坪灯④植物照明:常用照明方式有泛光照明(安全、突出植物特征)和饰景照明(投射)。
⑤园路照明:功能性照明⑥墙垣照明:常用轮廓照明⑦地形照明⑧水景照明2、照明的作用:引导、安全、营造气氛的作用第三章园设的整体布局一、园观的布局形式1、规整式(几何式、整形式)→皇家园林、陵寝、西方古典规整园林→代表:法国规整式园林(受意大利台地造园的影响)特征:地形,平地;广场为几何形、道路均直线、折线或几何曲线;中轴线,有明显的对称线;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设计,常用道路广场共同形成全园的主轴或副轴系统;种植,树以行列或对称式为主、花卉以图案花坛或花带为主;以雕塑、园灯、栏杆等装饰;水体,外形轮廓整齐,有喷泉、壁泉、跌水2、自然式(风景式、山水派)特征:地形,自然起伏的和缓地形;水体,自然曲线;建筑,多以不对称均衡布局、不受轴线控制;园路,弯曲的弧线形、随地形自然起伏曲折;种植,不成行列、不修剪、配植以孤、丛、散、片植并用,花卉以花丛、群为主;园品,假山、置石、盆景、雕刻(起伏地形进行配植、利于体现植物和景观的多样性)3、混合式(布局形式灵活、景观层次丰富空间、环境、地形、功能)特征:地形,原地形平坦处安排规整式,若原地形复杂、起伏不平的丘陵山谷洼地等,规划自然式;轴线,没有或形不成控制(混合式布局的园林具有开朗、明快、变化丰富的特点)二、园景的布局规划1、功能规划→主要解决如何利用场地问题,即怎么用一般规划:①观赏区:a静态观赏区→绿地景观 b动态→相对开放的景区②活动区:儿童活动区、青年活动区、老年活动区、综合性活动区③管理用地:管理用房、相对公共设施用地④其他2、流线规划→道路系统的规划①道路系统环套的环线组织(较大空间园路组织)②线形布置的线性组织(交通为目的)③放射状布置的放射状组织④树状结构布置的树枝状组织总之,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求→因路通景,互相结合3、景观规划→解决游人如何观赏和游玩的问题,即看什么的问题。
结合交通、私密性、动静、开闭、地域特色、人文等景观分区。
4、种植规划→植物造景处理各植物群落与整体景观的关系(疏密关系)考虑因素:气候条件、原有植被树木利用、植物的季相色彩、植物的生长速度三、布局原则:功能性、社会性多元性补充:湿地景观→科普教育①核心区②缓冲区③过渡区第四章园景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一、多样统一形式的统一、材料的统一、线条的统一、植物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二、主从关系突出主景:①把主景放在主次人流的交汇处②视线与轴线的汇聚处③几何中心成为视线或景观的焦点④主景升高⑤把主景放在广场、草坪、湖心位置(动势向心位置)三、节奏与韵律连续的韵律(行道树)、渐变的韵律、起伏的韵律、交错的韵律四、尺度与韵律运用:单位尺度引进法(冠云峰);人的习惯尺度法(人体尺度);尺度与环境的相对关系;功能和目的决定了比例与尺度(服从关系);植物配置影响比例关系;人工造景与自然山水的比例关系;园林区分的比例关系五、对比与调和调和是指近似的景物重复出现;相似指形状大小排列的变化1、对比手法的运用包括五个方面:①形体的对比,如大小、虚实②空间对比,如明暗、开合、纵横③线条对比,如曲折、横竖、多少④材质对比,粗糙光滑⑤色彩,冷暖、深浅补充:对比常用的手法:①烘托对比(植↔植、植物→建筑、喷泉→天空)②优势手法(突出实景)③山水结合(方向上,山小↔水大)④面积(对比)⑤明暗(虚实、阴影)⑥水中见岛⑦动静⑧疏密六、对称与均衡(稳定、庄重感)七、联系与分割运用:实→墙、建筑、植物虚→花窗、疏林、空廊、水、道路空间过渡→廊、桥、路、花架第五章典型园景空间设计一、居住区园景设计1、特性:对象→婴幼儿、老人→动静空间→归属感现代居住区园景设计的内容:绿化形态、植物的材质、色彩的配置、植物群落的生态化布局、软硬质场地划分、水体的设计、活动设施的选择景观建筑物的营造、照明设计、室外家具与小品设计、道路景观、环境质量的指标2、设计原则①舒适性(使用、视觉):前期设计→朝向、风向分析规划阶段→向阳与背阳的处理、日照、遮阳、休闲②健康性③安全性→日常安全系统、防灾系统、防盗系统④领域性(空间)→层次多样(居住区空间:公共/半公共、私密/半)二、办公区园景设计1、特性办公楼旁绿地:简洁大方→停车场、集散广场、主题景观和绿地→交通集散、单位形象内部游园绿地:亲切自然→休息座椅、亭廊、花架→满足人员休息2、原则简洁性:用地紧张→植物造景为主、环艺小品为主识别性:独特性→入口、办公区建筑群、办公区前广场等关键地方通达性:合理的人路网分析→一般主道路为环形三、商业区园景设计1、商业区园景设计以满足商业需求为前提,以搭建商业活动经营平台为基础,以科学技术和时代元素结合为手段,营造满足人们商业活动的场所和环境的过程。
2、原则消费需求导向原则、协调性、多功能化原则四、滨水区园林景观(生态性)滨水景观:①水体:水的形态;水域的局域地区(洲、岛分布,河床或湖床地质构造);水面特征(流动或静态,水质、倒影的形成)②水际:水滨的构筑物(堤坝、驳岸、水闸、码头);道路及附属设施;建筑、开敞空间(公园、广场);人工或天然植被;其他附属设施(告示、广告栏、栏杆等)③远景:自然景观(山峦、田野、森林);人工(城市其他区域或人造物)④夜景:各类灯光的造型及效果⑤人的活动:车船、行人⑥自然生态:水中生物、天空飞鸟、昆虫等⑦自然变化因素:季相、天相、时相等1、特性:滨水区是水域与陆域交界的区域,人工与自然融合的区域,是生态中最敏感的地带,也是最生态的部分2、原则亲水性、可达性、生态性补充:园林景观层次丰富的方法:地势起伏;分割空间;空间相互叠加、嵌合、穿插及贯通;对比;曲折;景物;透视原理的应用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