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青年成长主要因素探析

影响青年成长主要因素探析

当代青年成长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宋利国摘要:青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调配合,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对青年健康成长的影响因素集中表现为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泛滥和青少年活动的文化娱乐场所、设施少等,需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积极加以改进,从而实现对青年教育影响“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为青年成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青年,成长环境,影响因素青年的健康成长不仅与青年自身的因素息息相关,更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作用密切联系。

那么,当前影响陕西青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才能为青年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呢?一、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是影响陕西青年健康成长的首要因素,家长应营造健康民主的家庭氛围,树立科学的教子观家庭教育方式是影响青年成长的重要因素,正确恰当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培养青年健康心理品质、良好人格特质和社会适应性的重要保证,而调查结果正好反映出我国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

当问及影响青年成长的最主要原因什么时,统计结果显示, 38.2%的青年认为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引起的,排在13个选项的第一位。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群体认为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年造成的影响更为重要。

而学生、科研、教育工作者则更加认同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年成长的重要影响作用。

由上述统计数据可知,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首要因素。

分析这种结果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家庭教育对于青年人成长成材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青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是青年成长的第一任教师。

而且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是在儿童期,而儿童期的青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对青年的影响必然是全方位的、终身的,家庭教育的取向决定并影响了青年发展的潜力与趋势。

我们看到,我国家庭教育的重心基本上是技能与智力的训练,忽视了其他方面并且也是最重要方面的人格养成、身心素质养成,“以智害德”、“以智害体”现象比比皆是。

我们的家庭教育倾向于“听话教育”与“知识教育”,以“乖孩子”和“有特长”为理想目标,不注重心理素养与创造能力的发掘,缺乏“问题意识”,不能想别人没有讲过的,不能做别人没有做过的。

强调接受能力,忽视躬身践行,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

这种家庭教育理念的结局必然是扼杀青年的独立人格与创新精神,而这两者恰恰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关键所在。

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青年发展的两件大事: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

考察一个人的人生成功与幸福有赖于两者的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只会做事不会做人或只会做人不会做事的人均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也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

所以,家庭教育作为影响青年成长的第一位因素必然受到更多的关注。

为此,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正确处理好成人与成才,做人与做学问的关系,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表1: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如此重要,那么,好的家庭教育是如何进行的?家长该怎样呢?第一,家长要更新其教育观念。

家长是青少年的抚养者、保护者、管理者和教育者,不仅要给青少年提供生存和生活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也要提供所必需的一切精神条件。

不仅要保证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还要保证其心理健康,传授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家长是青少年的抚养者、保护者、管理者和教育者这并不能说明家长是权力的象征,对是青少年统治的关系。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棍棒下出孝子”“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当自己的孩子稍有不听话或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时家长要么是恶言相向或拳打脚踢。

青少年具有叛逆心理,处于半成人半儿童状态,吃软不吃硬的,如家长只会恶言相向或拳打脚踢令青少年走上另一个极端,酿成悲剧。

有些家长对青少年过分保护和溺爱,心甘情愿给青少年当保姆,他们以为这是爱自己的孩子,却没有考虑到这样做实际上剥夺了青少年成长,遭受适当挫折和困难、学习爱护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和权利。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职能,家长的教育观念应有一个巨大的更新,要认识到家长的地位和作用不再是作为教育者的权威,而是作为青少年成长中最好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是青少年的朋友。

企图替他们包办一切或暴力倾向都是不可取的。

第二,家长要了解青少年身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征。

培养教育青少年首先就得了解青少年。

很多家长认为他们与自己的孩子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对他们是很了解的,但这个了解不是表面、直观的看法,而是要全面地了解青少年在各个年龄阶段、各个方面的特点,帮助其发掘优点克服缺点。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在身体智力、个性、人际关系、行为习惯等方面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家长要了解其变化过程,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学习正确对待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关系,并及时、委婉地指出、帮助他们逐渐摆脱不良倾向,发展其优秀品质。

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也是很必要的。

随着身体特征的出现,青少年渴望家长能帮他们解惑,但很多家长心理准备不够,“谈性色变”,性教育工作远远落后于青少年的成长,导致一些消极后果,这会增加青少年不必要的神秘感、不安、焦虑和恐慌,精神脆弱的还会产生性心理或行为障碍。

这就要求父母结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契机,把握好时机对青少年进行适时、适当的教育。

第三,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好青少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家长不仅是青少年的首任老师,也是终身教师,他们平常的言行举止及做人态度都会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

家长的素质是教育好青少年的重要条件,也是成为家庭心理辅导的重要条件。

要做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辅导,家长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包括稳定乐观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品质、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等。

家长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为青少年提供示范,可帮助青少年冷静分析并解决问题,使青少年在温馨安宁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如家长心理不健康会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的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对1326名中小学生家长及其子女的研究表明,家长的心理健康与其子女的心理健康相关度很高(母亲r=0.5536;父亲r=0.4433)家长心理健康其子女有心理问题的仅占11.67%,而家长有心理问题其子女有行为问题的高达60.%。

可见,在家庭日常生活与青少年频繁的接触中,家长的心理素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自身的素质还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

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可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可教育青少年怎样更好地做人,更好地生活。

只有家长自身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才能赢得青少年子女的信赖和尊敬,才能把青少年培养成品德高尚、健全人格的人。

第四,做好家庭生活教育,家长就要营造健康的、民主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生活环境的熏陶也是教育,是无声的教育,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能够感知与感受到的环境教育。

家庭生活教育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

物质的包括家庭的陈设布置,环境美化等。

家庭是每天饮食起居的场所,应布置得舒适宜人,清洁卫生。

如果家庭总是邋邋遢遢、吞云吐雾和麻将声不断的,对青少年成长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可想而知。

精神上的要求家庭成员间要自尊、自爱、互敬互爱使青少年感到轻松、和尚、温暖的家庭氛围,并从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更好地接人待物,形成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和开朗的优良品质。

如果父母间常吵架、父母的偏爱和漠视、婆媳关系不和等都会给青少年的心理蒙上一团阴影的。

家长一定要做到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切记“身教重于言教”,检点自己的行为,戒掉自己的不良嗜好和生活习惯,“凡是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第五,在家庭生活教育中,家长要遵守一定的原则,这就是理解、尊重、真诚的爱和严格的要求。

理解要求家长站在青少年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青少年着想,把自己所经历过的情感体验和青少年的感受相比较,善于感受青少年的内心情绪。

歌德在他的长篇小说《亲和力》中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别人来接近我们,我们是无法了解他们的,只有我们去接近他们,才能了解他们的情况。

”对于青少年的情感感受也是这样,只有主动去接近它,愿意去感受它,才能更好地理解青少年,减少代沟。

尊重意味着家长要接纳青少年的优缺点,彼此平等和信任。

青少年的某些见解、行为未免还是半幼稚、半成熟的,甚至是无理的和自以为是,家长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帮助青少年改正缺点。

如果家长对青少年的缺点产生不满、厌恶和置之不理就会扼杀了青少年的闪光点、潜力。

一个健康的家庭需要爱来营造,爱的教育是父母对孩子进行的最有效的教育。

青少年最需要的心理营养就是“爱”,但这爱不是偏爱、溺爱,而是家长对青少年自然流露出来的真诚的爱。

相反,如青少年从家长那得不到爱的话就会长期生活在压抑中,个性往往孤僻、胆小和自卑。

严格要求并不是说对青少年的要求很高,应有一个度,是青少年经过努力后可以实现的。

不合理的武断的要求会给青少年增加许多无形的压力;当青少年常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时就会令家长失望并因此而带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而对青少年没有要求就会易使他们形成懒散、依赖的作风,不利于其成长。

自我意识的增强、成人感的出现和性意识的觉醒,使得青少年的心理表现得更为敏感,更为复杂和强烈,情绪状态比任何一个时期更为扰乱。

此时的青少年需要家长以理解的态度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安然度过人生的暴风时期进入成人阶段。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确定,人格完善的最重要的时期,每一个家长都有责任重视青少年良好素质的培养,造就健全人格,这对青少年以后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影响青年成长的重要因素,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调查数据显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二位因素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占回答人数的13.2%。

学校教育对青年的健康成长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导致青少年出现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

应该看到,“应试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价值取向依然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观念,“十年寒窗”换来“金榜题名”。

在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青少年能够应付考试、能够升学就意味着能够就业。

由于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存在,农村青少年发奋读书挤“独木桥”,希望通过高考跳出“农门”,致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人们在观念上只重视智育,忽视思想、道德、意志、情操及劳动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只重视书本知识的掌握,忽视智能的开发,忽视社会实践锻炼,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在教育评价方面,衡量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往往只看其升学率,评价一个学生优差也是看其考试分数,“一好代三好,一好遮百丑”。

这种教育评价势必导致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把全部精力用在应付考试上,“毕其功于一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