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学音乐欣赏教案西洋管弦乐曲欣赏
中学音乐欣赏教案西洋管弦乐曲欣赏
教学准备
(各位教师直接输入教学内容即可)
教学方法
欣赏、讲解
教
学
过
程
Ⅰ、课堂组织:2分钟
点名,填写教学日志
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3分钟
今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一个用音乐来讲述的故事。音乐也能讲故事吗?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用音乐来讲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Ⅲ、讲授新课:35分钟
一、对作曲家的介绍
何占豪: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Ⅴ、布置作业:2分钟
写出感想
教学反思
(各位教师直接输入教学内容即可)
教研组长签名:教务科长签名
年月日
195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与同学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是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的必听曲目,被誉为“为中国创造民族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不朽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整个东方音乐的骄傲”。在不久前香港电台举办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梁祝》与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古典乐坛上家喻户晓的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一起,被评为“千年最受听众欢迎的十部经典音乐作品”。曾经有一位学者感叹道:“哪里有太阳,哪里就有中国人;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梁祝》!”
八、音乐结构
体裁:单乐章标题性小提琴协奏曲式。
曲式: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构成。
引子:描绘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呈示部:
第一主题(爱情主题):优美抒情。
第二主题(副部主题):轻快活泼,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展开部:由三个部分组成。
抗婚:音乐低沉阴暗,
楼台会: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时分时合,音调缠绵悱恻,如泣如诉。
3、最后是再显部,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整个就是化蝶,非常感人,基本就是主题多次再现。
四、三、播放“引子”让学生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乐曲的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描绘什么样的场景?
五、展示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交代一下祝家庄周围的环境。
四、播放“呈示部”。让学生倾听“爱情主题”告诉他们这是梁祝在草桥结拜。听副部主题时通过节奏、速度、演奏乐器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希望学生能说出:“欢快”“共读共玩”;听结束部从音乐要素理解性分析之后,也让学生讲讲感受,希望能说出:“十八相送”情绪急转直下,为后面做好铺垫。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
了解协奏曲,熟悉名曲《梁祝》
教学重点
1、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依次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断。
2、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体验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难点
从《梁祝》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理解音乐的象征性和形象性,从音乐中获得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真正听懂《梁祝》,从而喜欢中国民乐。
五、“展开部”包括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哭说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头脑中为音乐配上画面。
六、欣赏“再现部”,引导学生对比“爱情主题”在“呈示部”时和在“再现部”的不同。引导学生能说出:明亮轻快、安祥宁静。
七、学习检查:随意点击《梁祝》片断让学生说出音乐所讲诉的故事情节。
哭灵投坟:变化运用了戏曲音乐中的“倒板”和“紧拉慢唱”等手法,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势力的强烈反抗和控。
再现部(化蝶):音乐再次出现安祥、宁静的气氛,寄托了人们对悲剧的男女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Ⅳ、归纳总结:3分钟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现在让我们更有激情、更加投入的再次唱起《化蝶》,提示学生可以用对唱、伴唱、轮唱等形式进行表演。
二、二、出示“曲式结构”示意图,简要分析《梁祝》的曲式结构。告诉学生小提琴象征祝英台,大提琴象征梁山伯。
三、1、首先是呈式部:
引子——主部(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连接部——副部——结束(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这是整首曲子的主要部分,里面有一些华采,和多次出现的主题。
2、接着是展开部:讲述逼婚-抗婚--楼台会--投坟-哭灵